11月8日,江苏省民政厅传出消息,由该厅和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历时半年完成的《江苏省贫困状况研究》荣获国家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研究成果将为江苏省今后作出惠民决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该报告显示江苏省贫困救助具有以下特点:
城市救助水平已接近国际标准
要消除贫困必须认识贫困。“从全国范围看,本次调研,无论规模还是深度都属首创。”报告调查了13个省辖市、15个县(市)5000户城市居民家庭,80个县(市、区)的7000户农村居民家庭,550多名调查员参与。江苏省城乡贫困人口的规模、分布、特征,贫困深度,贫困原因怎样,报告首次给出了科学阐述。
主持这项研究的省民政厅厅长赵顺盘欣喜地说,调查结果表明,江苏无论城乡,靠自身收入无法吃饱的贫困人口已全部纳入低保, 吃饭问题得到解决。江苏省已率先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截至今年9月底,江苏城市低保标准达241元/月,农村低保126元/月。按现行汇率计算,江苏省城市救助水平总体上已接近每人每天1美元的国际公认救助线。实践证明,近5年是民生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5年,也是困难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
“补缺救助”逐步转向“适度普惠”
报告显示,江苏省已探索出一套适合江苏省情的机制,将“补缺型”救助逐步引向“适度普惠”型福利社会,让350万困难群体共享“发展红利”。其中包括:
城乡低保标准正常增长,财政预算实现机制化。目前,全国各地低保标准普遍采用领导和部门商定的传统决策方式,标准、调整周期较随意。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参照国际先进做法,在全国率先将低保标准和人均实际收入挂钩,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城乡低保走上了科学化和机制化。
在财政预算上,江苏省改革量入为出的传统分配,根据实际需求给予保障。低保补助资金直接由财政打卡入户,委托金融机构社会化发放,摒弃了上门发现金的传统办法。城乡低保步入科学规范、健康发展轨道。
全国首创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江苏是全国第一个宣布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省份。近5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平均增长80%,省财政用于优抚的经费增长246%。
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填补国内空白。这一制度采取困难群众申请一次救助一次的形式,帮助他们渡过临时难关。所需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统筹福彩公益金、社会捐赠款。
设立社会救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社会救助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容易政出多门、重复救助或救助疏漏。省政府决定,各级政府建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民政、财政、劳动、卫生、教育、司法、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由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制定和协调救助政策,确保救助政策的统一性,保证救助公平、公正。
广纳民间资本,救助效率大为提升
将公共财政收入的新增部分重点向困难群众倾斜,已成全省各级政府的共识。此外,江苏省还广纳民间资本,救助效率大为提升。
近5年,全省在低保专项补助上已累计安排资金10.7亿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各级财政投入城乡社区建设资金高达25亿元……省政府连续3年拨款4.38亿元实施“关爱工程”,三级政府自筹5.22亿元,帮助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8万多张。到今年底,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可望达到60%,供养标准达2876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慈善和福利彩票成为社会互助的新“主角”。赵顺盘介绍,全省慈善基金总量已超过60亿元,居全国第一,年内可望突破70亿元。全年实际可支配慈善救助金达5亿元。今年福彩发行量预计超过28亿元,全年可留公益金4亿元。
500多家“爱心超市”、“慈善超市”,380多个慈善医院构筑起一张覆盖全省城区的社会救助网络,社会互助蔚然成风。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亿元民间资本投入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在启东,“社会成功人士”1年就向当地社区注入6600万元;扬中也达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