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展示“长三角”地区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成果,在上海、江苏和浙江省政府新闻办、网宣办的协调指导下,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上海东方网、江苏新闻网定于11月1日至12月20日联合解放日报、东方早报及“长三角”其它15个城市的网络媒体举办联动·互融·共赢——苏浙沪网络媒体“走遍长三角”大型采访报道活动。

  11月21日上午9点,我们特别邀请到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做客浙江在线嘉宾直播室,介绍我省近年来大力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实现“联动·互融·共蠃”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面临的新机遇和发展的新思路,并与“走遍长三角”网络媒体和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敬请关注!

  (速记:杭州捷成速记服务有限公司)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为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展示“长三角”地区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成果,在上海、江苏和浙江省政府新闻办、网宣办的协调指导下,上海东方网、江苏新闻网、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于11月1日至12月20日联合解放日报、东方早报以及“长三角”其他15个城市的网络媒体举办联动·互融·共赢——苏浙沪网络媒体“走遍长三角”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本次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我们联动·互融·共赢。

  到今天为止,在浙江段我们已经先后采访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六个城市,现在来到杭州。此次采访,媒体记者对浙江这些城市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印象相当地深刻。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给宁波、嘉兴带来的黄金机遇。湖州每年有50亿元农产品供应到上海,舟山在发展旅游业中将上海作为最大市场进行重点开发等等。

  这次采访印证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已经转化为很现实的行动。这些年,我们在发展方面究竟取得了什么成果?面临什么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如何大力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实现“联动·互融·共赢”。针对这些问题,今天我们特地邀请到了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亭做客演播室与我们共同探讨。

  主持人:刘主任,你好!

  刘亭:你好!

  主持人:近年来浙江在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方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您能帮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接下来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联动·互融·共赢,实现“长三角”和谐发展,浙江还有哪些打算?

  刘亭:应该说,浙江省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的合作和交流,是自2003年开始的。从历史上来看,我们“长三角”地区地理相邻、文化相近、经济相融,同时也是人缘相亲,历来就有比较密切的经济往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做出了接轨大上海、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战略决策。四年来,全省上下、方方面面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应该说是形成了一个“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如果简单地回顾一下,以往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就是提升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营造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2003年,省委专门召开了会议,对这项工作作出部署,会后曾经专门发了一个《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下设“接轨办”,省级有关部门、各个市县区积极响应,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共同参与、自觉融入良好的氛围。

  第二个方面,就是建立起来一个“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有效衔接的合作格局。这一合作机制总共是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面,就是“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六个主要高层领导,有一个沟通协商制度。从2004年开始,每年定期会晤,共商区域合作的大事。第二个层面,就是由两省一市的常务副省(市)长牵头,每年一次召开“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这个制度已经坚持了六年,第一次是在浙江的千岛湖召开的,然后大家轮流坐庄主持会议,今年12月份上海主持的会议开完以后,新一轮又要到浙江来开了。在这个座谈会上,把两省一市经济合作的主要部署和重点任务都给明确了。第三个层面,是有一个联络组,主要是由两省一市的发展和改革部门牵头来组织,主要是搞好综合协调。第四个层面,是根据两省一市共同的需要,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题目,成立若干个专题组。这些个专题组往往都是由相关的主管部门和厅局牵头,具体推进落实专题合作的各种事项。这样四个层面下来,一个“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机制就完善了。当然,“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城市的协作办,也在牵头组织“‘长三角’16城市经济协调会”。每年都召开一次会议,一开始仅仅是部门参加,现在是市长都来出席,也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成效。

  第三个方面,就是加强规划指导,有效提升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我们共同参与了国家牵头编制的“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这其中有很多的沟通和衔接。同时,我们又根据发展的需要,编制了不少专项规划。好比说要形成“长三角”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就要编制“长三角”大交通的规划。又好比我们要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湖——太湖的水质,还要把长江口、近海海域的水质保护好,那就编制了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既有综合性的区域发展规划,也有分领域的专项性规划,这样组织起来的一个规划体系,就能够共同引领“长三角”各个方面的努力,朝着一个科学发展的目标向前进。

  第四个方面,就是抓住重点环节,来推进关键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围绕着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共同协商确定了十大合作专题。有大交通、能源建设、天然气管网、区域创新体系、人才开发、旅游、环境保护、区域规划、信息共享,还有社会信用体系共建,诸如此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交通、能源、科技和环保四大平台建设。到目前为止,到上述专题中已签订了95项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经过分头的推进和落实,有一些已经执行完毕,但更多的则在酝酿之中。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要搞好引导服务,全面激活市场的主体的合作与交流。政府主要是提供一个跨行政区合作交流的环境和体制。真正充当主角的,还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市场主体。政府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但目的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包括各种各样的展销会、推介会和论坛。12月初马上又要在上海隆重举办“长三角”合作的国际研讨会了,两省一市的领导都要去参加。

  现在据我们初步的统计,从2003年到2006年,浙江省从上海和江苏省引进的合作项目,总共达到了2629个。这些项目协议的总金额接近一千个亿,923亿元。上海和江苏无论是大专院校还是科研院所,这种人力、智力的资源都要比浙江雄厚得多,我们引进这方面的科研、开发机构有64个。所以说,推动这个接轨与合作,既是体现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也即“长三角”的联动·互融·共赢,同时对促进我们浙江省又好又快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谢谢刘主任,在推动“长三角”的联动·互融·共赢,我们浙江还有别的打算没有?

  刘亭:国家在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将会出台关于“长三角”发展的两个重要的文件。一个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另一个是在这个《指导意见》的引领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中央十几个部门和两省一市,历时三年多时间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两个文件,应该说是指导我们“长三角”今后一个时期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这两个文件怎么样结合我们两省一市的实际情况加以细化、深化,建立起贯彻《意见》、实施《规划》的保障,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头等大事。

  第二个,就是我们尽管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但总的来说,要把它纳入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运作的轨道,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相应的组织架构,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怎么样进一步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其效能,甚至推动国家立法来促进地区横向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这些都有待于努力。

  第三个,已经确定的十大合作专题,将近100项合作协议,怎么样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并取得成效,也需要合力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呼应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怎么样能够推动“长三角”两省一市,共同来办好这个世博会。

  最后一个,还是要在政府的引导之下,推动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更多地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来参与到“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当中。

  主持人:谢谢。我们苏浙沪“走遍长三角”大型采访报道从11月7日入浙采访至今,半月有余,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浙江干部群众“创业创新”努力建设小康社会的浓厚氛围。在即将结束浙江采访之际,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浙江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的主要内涵及通过实施此战略,浙江要达到的目标?

  刘亭:浙江省推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两创”总战略,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体现。前不久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系统地总结了浙江改革开放近30年来走过的这条道路,全面地分析了我们现在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作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两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在浙江人均GDP达到4000美金这个发展阶段,不失时机地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的精神。也是在现阶段浙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种明智的或者说是正确的选择。它是我们今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战略。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内涵,可以说是两个“就是要”。第一个,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的创业和再创业,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从而形成“全民创业、全面创新”这么一个生动的局面。作为主体来说是全民创业,作为领域来说是全面创新。第二个,就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地增强我们浙江发展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以前只提到“两力”,就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现在对于发展的指向又增加了“两力”,就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最终我们才能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并且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刘亭:说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最后的目标是什么?主要是这么一句话:“加快建设全民创业型的社会,努力打造全面创新型的省份”。当然,这一过程如果跟我们现阶段的任务联系在一起的话,那就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这么一个奋斗目标。它也是我们省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确立的目标。如果说这个表述太抽象,要进一步具体展开,实际上就是两个“六”:一个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而从工作的角度来讲,一个是“六个新的突破”——第一个是力争在加强自主创新方面,要取得新的突破;第二个是力争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要取得新的突破;第三个,是力争在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方面,要取得新的突破;第四个,是力争在推进新型城市化方面,要取得新的突破;第五个,是力争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要取得新的突破;最后一个,是力争在改善民生,富民强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六个更加,六个新的突破,也就是我们实行“两创”总战略最后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我们知道,“长三角”地区有很多大港,例如上海有洋山港,浙江有宁波北仑港,您认为“长三角”地区应该如何综合利用好港口资源,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形成相互联动的“长三角”港口区?

  刘亭:应该说,我们“长三角”作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这么一个核心区域,从打造国际竞争力这个角度来说,确实应该具有自己的一个国际性的航运中心。这个航运中心,肯定是以上海为龙头,也是以上海为品牌的。所以国家定下来,就把它叫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当然,国家也一再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以上海港为龙头,同时也包括江浙南北两翼的港口在内的组合港。所以我们想,第一个就是我们两省一市,特别是上海再加上苏南、浙北,在国家的统筹下,在上海的牵头下,我们要进一步地编制好或者执行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规划。通过这个总体规划,优化我们的港口资源配置,合理地布局我们大中小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港口,然后完善相应的集运网络,最后把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健全好、事业发展好。

  第二个,从我们港口体系的建设来说,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完善江海联运的物流体系。因为大量的货物,都是从内陆、从长江、从密如蛛网的内河航道,最终汇集到出海口、沿海的深水岸线及港口。后面的经济腹地发展,集疏运网络的建设,实际上是前方港口的可靠支撑。在这个过程当中,从我们浙江来说,就是要提高以京杭运河为重点的“长三角”航道网的通航标准,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促进江海联运网络的发展,形成依托宁波-舟山港和南京以下长江港口的大宗散货进江中转运输系统和江海物资转运系统。

  第三个,从浙江本身来说,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要加快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对两港实行品牌、规划、建设、管理“四个统一”,最后的目标是把它发展成为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长三角”及长江沿岸地区大宗散货的中转基地,以及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基地。战略物质都是要大进大出、大吞大吐的,我们有这个岸线资源,浙江宁波-舟山港的大宗散货的吞吐能力,今后不但在国内可以是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会占有一席之地。集装箱的吞吐上海是大头,但宁波-舟山港近年来也是连上台阶。上海龙头的引领,加上南北两翼的“振翅高飞”,我想整个“长三角”港口群一定会发挥出前所未有的重大的作用。

  主持人:刚才刘主任也谈到了上海的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整个“长三角”地区带来巨大的效应,届时白天游览上海世博园,晚上住在杭州西湖边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请问浙江将如何利用世博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刘亭:上海世博会应该说是“十一五”时期“长三角”地区最重大的国际性活动。尽管名字叫做上海世博会,实际上,上海的同志也一再讲,是“长三角”地区共同来办这个会。我们的理解,这既是上海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我们浙江发展的一个机遇。因为我们毕竟和上海地缘近,人缘亲。

  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个机遇,用好这个机遇,我们现在主要是做好以下这么几项工作:第一个,还是要宣传、推介世博会,积极营造世博经济的氛围。不能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全社会起码要有这么一个浓烈的氛围。世博会期间,将会有7000万的国外来宾到我们“长三角”来活动,这件事要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来宣传浙江的发展,展示浙江的成就,来捕捉一下有利于浙江发展的机会。浙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积淀、现实发展,都有很多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向全世界去宣传的东西。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等于把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平台,送到了你的家门口。你本来还要远涉重洋去宣传,去提高你浙江的知名度和国际的影响力。现在好了,一下子对你都有真实感受了。国际上都知道中国有个大上海,人家问你浙江是在哪?我们讲浙江就挨着上海,就在上海的南面,到了上海就到了浙江,浙江和上海同属于一个“长三角”地区。

  第二个,上海世博会也是一个很大的商机,也可以说是商机无限。对于浙江的很多产业和行业来说,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个就是旅游,7000万人打对折,还有3000多万人会来浙江走一走、看一看,吃、住、行,游、购、娱,那是了不得的需求,所以说这件事从大旅游的概念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第二个就是农产品。这么多人来了,特色、绿色农产品的供应是一个大问题,浙江历来是上海农产品消费的主要生产和供应基地,对于浙江的高效生态农业来说,显然这也是一个机会。第三个就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会展业。这方面浙江的起点还比较低,发展还比较慢,借助于世博会这么一个国际一流的展会,可以大大提升以会展业为核心的一系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当然,对于物流等其他一些行业,我相信都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浙江的企业,应该关注到这个重大的商机,尽早谋划,参与其中,以便“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三个,作为政府来说,要为世博会顺利召开创造条件。好比说我们要搭建联络平台,省里已经成立了浙江参与世博会的领导小组,省级十多个部门都在其中,很多工作的部署和任务的安排,都已经分解落实下去了。另外,我们还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让他们组织各行各业的企业来参与。当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加强人际间的沟通和往来,全世界方方面面的朋友到“长三角”这块地方来,我们要“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让来宾在这里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印象。

  主持人:如今浙江本土企业已有不少名牌产品,但也有一些企业为外企加工生产贴牌商品。请问浙江在培育国际品牌方面有哪些举措?另外,在引进外来投资方面,上海已经逐步加大对企业能耗方面的要求,浙江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

  刘亭:浙江是一个加工大省,特别是轻加工工业的制造大省。实际上,浙江的制造业已经在生产很多国际上知名品牌的产品,无非是贴牌而已。品牌虽是国外的,但是生产线、劳动力、包括管理人员,都是在浙江。这也说明,我们制造环节的水平,已经可以跟国际接轨。但这种生产方式有什么问题呢?那就是核心技术、知识产权,都不是浙江人的。所以有人说,中国人不要以成为“世界工厂”而沾沾自喜。要知道“世界工厂”有两类,一类是“世界的工厂”,就是给全世界打工;还有一种是“世界性工厂”,核心技术、专有设备、营销网络、包括品牌,所有这一切“赚钱的买卖”,都掌握在跨国公司的手里。所以,浙江人必须要意识到我们在制造的低端环节,向品牌的高端环节加速转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此,省里在2006年上半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省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这个主要是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扶持、质量监管和机制完善,将浙江众多的产品逐步打造成为知名品牌,从而把浙江省这么一个制造大省,转换成品牌大省。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浙江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上,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那就是我们萧山知名的民营企业家鲁冠球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创造的汽车万象节产品。在中国名牌产品中,浙江省有289个,占全国总数的14.8%,在全国排第二位。浙江名牌产品已经达到1300个,这里面工业产品1127个,农产品226个,传统文化特色产品5个,服务产品才2个,所以我们要大力培育服务业当中的知名品牌。我们有一些老字号,但还不是现在有竞争力的名牌。

  除了要抓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之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加强全社会、行业、企业若干个层面的质量管理和监测体系的建设。你有什么样的标准和监测体系,你就有什么样档次的产品。所以我们要求浙江的企业,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标准的制定,我们自定的企业内控标准,最好是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按高标准来严要求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强自主创新,这样最后我们才能拿出浙江人自己的、同时又是国际市场上认可的知名品牌。

  最后一个作为政府来说,很重要的还是加强对品牌、名牌的保护。要打造一个凭自己的名牌可以多收益的良好外部环境。如果最后知名的品牌都给人家仿冒了,真正的名牌卖不出去,反而是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这样就糟糕了。这跟我们讲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是一体化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应该也尽到自己的义务。

  主持人:浙江在节能降耗方面有哪些做法?

  刘亭:浙江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小省,要维持全国经济总量第四位这么一个经济大省的地位,说句老实话,给我们的发展方式提出来的要求,自然而然地就必须是节能减排。我们的陆域面积太小了,相应的环境容量也小,所以那种大量消耗、大量污染的发展方式,在浙江根本行不通。一是我们没有这么多矿产资源,二是我们也没有这么大的环境容量。节能减排以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也是浙江省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的必然要求。

  刘亭:在节能方面,历史上我们浙江省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基本上就是个前一、二位的概念。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我们根据国家的要求,又确定了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的水平,五年要最终降低20%的目标,这在我们的相关地方、部门和企业,都作了分解落实。从目前情况来看,执行得还不错。比如说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单耗下降了3.8%,在全国下降幅度是最大的。

  我们的措施主要是抓好三个环节:首先是增量的环节。也就是说新批的项目,新批的企业,新批的生产线,你必须得按照节能降耗的高标准来严要求。因为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而明天的产业,就是后天的环境。所以我们对项目的技术装备、水土资源、物料消耗、环境保护的状况,都要搞清楚了才能给你“准生证”。在项目的审查当中,要强化节能和环保的评估。

  其次是存量的环节。就是历史上留下来的存量怎么办?还是按照高标准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把那些高消耗、重污染的企业,下决心关、停、并、转、迁。在这个过程当中,会给企业一个过渡期,但是目标指向是非常清楚的。我们的企业“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出来了要真正把这个企业关掉也不容易,还有职工的善后等一大堆问题。但是整治了以后还不能达标,对不起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个大局必须要看的很清楚,所以我们在压缩、淘汰高消耗、重污染的生产能力方面,是动了真格的,也是“壮士断腕、痛下决心”的。

  最后,是加强过程控制。来检查的时候它是好好运转的,人一走它就停摆了,装装样子而已,对此我们的办法,就是对重点企业建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你耗能的状况,不用我去盯着,自然有人会当好“哨兵”。你要是超标用能,就请你停产。所以,增量、存量、过程都控制住了,相信假以时日,浙江省节能的状况,一定会逐步向国际上的先进的水平去靠拢。

  主持人:谢谢刘主任,刚才刘主任和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些年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对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真正实现联动·互融·共赢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节目进入尾声。我们再次感谢刘主任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演播室接受采访,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