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科教城实训基地内,来自常州机电职业学校的小黄和同学正在机车操控台前练习
浙江在线常州12月4日常州讯 (记者 叶海 东方网记者 笪珪如) 筑得凤凰巢,才有凤凰来。常州市就走出了这样一条”筑巢引凤“的道路,借助外来科研资源加快本地经济模式的转变。苏浙沪网络媒体“走遍长三角”采访团今天走访了常州科教城的中科院常州中心与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所。
据科教城管委会主任胡鹏介绍,常州现有中小型民营企业5万多家,有着较好的制造业基础。然而作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民营经济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摆在政府与经营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本地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渴求,常州市大力打造“官产学研一体”的常州科教城,引进名校、名院等高科技研发资源,为本地企业服务。
2007年2月,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正式全面启动运行。早在2005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就为常州中心的建设指明思路:“选好项目,建好机制,搭好平台”。常州中心创新机制,开展“订单式科研”,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据了解,目前“中科院常州中心”已确定建设的分中心有9家,已进驻和即将进驻常州科教城的有6家,其中中科院合肥物理所已与50多家企业进行了洽谈,签署合同十余项,预计明年将产生超过1亿元的效益。
南京大学和常州市共同建设的“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也已在常州科教城正式挂牌。研究院将按照“研在南大,发在常州”的思路,促进南大科技成果在常州市的转化和产业化。据介绍,根据共建计划,南大将负责提供科技、教育、人才、无形资产等资源;常州市政府提供研究院建设经费、场地及其他相关条件和政策支持,保障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实验室建设和研发团队建设,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光机电技术研发中心、新材料研发中心、能源和环保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新药研发中心,研究院与常州的合作开发项目或建设研发平台的企业目前已超过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