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泰州12月10日讯(记者谢旭东方网记者张海盈、曹子琛)林木葱葱、芦苇飘飘,远处不时飞起一只鸟……虽然已是初冬季节,显得有几分萧索,但漫步在泰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里,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仍深深吸引了“走遍长三角”报道团成员的目光。
四季生态游吸引八方来客
走进位于泰州姜堰的溱湖湿地公园,河、港、湖、湾星罗棋布,香蒲、狗尾、睡莲遍地可见,坐上这里的渔家小船,一种“曲水探幽”的野趣跃然眼前。长长的木栈道亲水而卧,时呈“之”字形,时呈“一”字形,隐于芳草之间,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沿路寻去,“水上鸟语林”芳草碧绿,芦苇丛生,万鸟群集,让人心醉神迷。
“生态游湿地,民俗看会船;十里溱湖碧波荡漾,千篙万桨竞逐春潮。”春天在桃红柳绿中观会船节,夏天在交错的河道中赏亭亭玉立荷花,秋天看芦花满天飘舞,冬天眺候鸟成群高飞,溱湖湿地公园一年四季都有着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十里溱湖是湿地公园水环境的核心,形似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登高而望,可见从四面八方通达湖区的9条河流,形成一道罕见的“九龙朝阙”的奇观,令人无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溱湖除了美景,还有风味独特的美食,尤其是“溱湖八鲜”享誉海内外。所谓“八鲜”指的是簖蟹、鱼、青虾、银鱼、野生鱼类、螺贝类、水禽、水蔬等。由于溱湖湿地生态环境优越,水质始终保持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所以“溱湖八鲜”绝对是无公害的绿色湖鲜。“簖蟹”更是“溱湖八鲜”中的“鲜中之鲜”,当地人选蟹用一种名叫“簖”的竹制工具,凡能爬过竹簖翻身入网的便是体魄强壮的上乘好蟹,肉质雪白肥嫩,口感绝佳。
长三角城市兴起“湿地热”
泰州溱湖湿地公园只是长三角众多湿地的一个缩影,从2003年开始,长三角各个城市兴起一股“湿地热”,据统计,长三角已部分建成、在建和规划中的大小湿地公园16个,总面积接近200平方公里。从秀美的杭州西溪湿地,到壮观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再到获得国际湿地保护特别成就奖的绍兴镜湖湿地,“走遍长三角”大型报道团一路走来,在许多城市都看到了正在规划或建设得初具规模的湿地。
记者从国家建设部网络了解到,建设部2005年首次颁布“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单”,全国9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长三角就占3席———无锡长广溪、常熟尚湖、绍兴镜湖;而国家林业局2005年评出两家“国家湿地公园”,全在长三角,一家是杭州西溪,一家是就是泰州姜堰市溱湖。而长三角最大的湿地,总面积约为43.5平方公里的慈溪杭州湾湿地刚通过正式评估,目前已进入规划招标,预计整个工程于明年全面启动。
一位多年研究区域环保的专家曾经分析,鱼米水乡长三角恢复“湿地”之风,其实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半以上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许多湿地被马路、高楼所取代。从以高楼林立为荣到城市绿地、街心公园为时髦,再到争相恢复“湿地”,长三角的城市发展理念正在更新。
要经济利益更要生态效益
不论是城中的次生湿地,还是城市边缘的滩涂湿地,不可否认“湿地热”已经带动了长三角新一轮旅游的热点,但不少城市不约而同的表示,湿地保护不光是追求经济利益,生态效益是更为重要的。宁波慈溪杭州湾湿地作为“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会东亚海洋合作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已明确表示将“削减滨海污染”作为湿地首要功能。杭州西溪湿地则对游客实行了“有限开放”,把生态效益放在了首位。
苏浙沪三地也将湿地保护立法规范:上海已明确表示将湿地保护立法列入全市的5年立法计划;江苏省对生态地位特别重要或受到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将划定保护区域,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浙江省则规定,凡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今后一律禁止开垦或随意改变用途。
有专家告诫说,如果一味为了追求利益而兴起的“湿地热”,有可能使湿地的功能偏离本义,而大批量湿地旅游的推出又会超出市场本身的需求,最终可能导致上一轮长三角,古镇热的翻版。湿地真正的意义和利益应该在于:成为一个城市的“肾”,实现成功降污。而长三角湿地开发目前更需要借鉴刚刚成立的“中国首个流域性湿地保护网络——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搭建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利益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