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敢开窗到河里江豚跳跃 鳌江实现完美转身
2008年03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这笔钱不花不行啊,不然不但企业没前途,我们自己生存也受到威胁啊。”制革企业老板黄开锋说。
浙江在线温州3月22日讯(记者 叶海 平阳新闻网记者 翁学良 黄剑萍) 鳌江,因海水涨潮时江口波涛状如巨鳌负山,故而得名。
几年来,水头镇和鳌江频频见诸于媒体的报道中,出现在环保部门的文件中。有贬,也有褒,不为别的,只为这里曾经流淌黑色的江水和现在渐流渐清的鳌江。
“家里的窗户从来不敢打开”
提起四五年前的平阳水头镇,或许曾经在那生活过的人都会摇摇头——成堆的生猪皮四散在地上散发着浓烈的臭味,巨大的木转鼓在溽热的水气中“轰隆轰隆”地转动着,满头大汗的外来务工者穿梭着来往在简易的竹工棚之间……
2002年底,平阳水头镇的制革企业达到1261家,年加工猪皮革1.2亿张,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猪皮革生产基地、生猪皮交易市场和外贸出口重要集散地。
不过,遍布水头镇的近千家制革企业,一边让当地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一边却不断地侵蚀着水头镇以及整个鳌江的生态环境。
“家里的窗户从来没有打开过。”住在鳌江边的村民黄国华告诉记者,脏臭的制革污水源源不断地被排入鳌江,不仅染黑了江水,就连下面的淤泥都变成了蓝黑色。
“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十几里外都能闻到恶臭。”平阳县副县长陈景宝这样形容鳌江当时的情景。
“就算饿了肚皮也不能痛了肚皮”
2004年10月,为期三年的浙江省“811”污染整治行动全面展开,水头制革基地整治和鳌江水质状况治理都在其中。
平阳政府迅速行动,成立水头制革污染治理领导小组,挥出一系列重拳:
大幅度削减污染大的转鼓数量;
平阳县水头制革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对制革企业统一管理;
全面启动水头制革基地监管组水头制革基地严查违法违章建设工作;
水头制革基地Ⅰ、Ⅱ号污水处理厂先后启用;
召开水头制革污染整治动员大会,全面部署限产轮产工作……
用平阳领导的话来说,鳌江污染整治就是一个“皮”的问题,“就算饿了肚皮,也不能痛了百姓的肚皮”。
【专题】寻找黑暗中的美丽
【专题】拯救地球一小时
再取浙江“八杯水”(更多页)
再取浙江“八杯水”(更多图)
【专题】再取浙江“八杯水”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叶海 翁学良
编辑:
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