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世界第一桥跨越杭州湾——全国网媒聚焦杭州湾跨海大桥专题访谈

  时间:2008年4月19日

  地点:浙报三楼会议室

  主持人:各位网友,各位网友媒体同时,今天的采访现在开始。过去的几天,全国网络媒体的记者们实地考察采访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并走访与大桥相关的宁波—舟山港、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奉化溪口、大桥北岸的连接线、嘉兴大桥新区、嘉兴乍浦港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等采访点。通过实地采访,全国网络媒体的记者们进一步了解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并通过网络向世界报道浙江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最新进展,辐射作用,以及积极意义。

  下面我介绍应邀参加我们的采访的发言人,他们是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黎明,省发改委巡视员赵彦年。欢迎两位的到来。今天我们采访有来自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东北网、大众网、红网、南方网、南海网等知名网络媒体参加,也欢迎各位的到来。

  我们浙江在线正在现场直播本次采访,下面我们把时间留给我们的记者,请提问的时候自报家门。

  下面是提问时间。

  新华网记者:我是来自新华网的记者,我想提问的是再过几天杭州湾跨海大桥就要开通了,这个大桥是世界性的大桥,一直备受媒体的关注,浙江当初建造这样的大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郑黎明:大家好,非常高兴接受大家的采访。过几天我们杭州湾跨海大桥就要建成通车了,这个大桥从90年代初开始前期工作,2000年省政府决策要建杭州湾跨海大桥,2003年11月份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6月份大桥顺利合拢,2008年5月份,我们就要建成通车。对建设这座大桥我们的初步的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优化我们浙江的公路网,尤其是优化我们杭州湾地区的公路网。因为大家都是知道原来从宁波、台州、温州到上海方向的车辆都是通过杭州绕道上海,在杭州湾上面建一座跨海大桥,就可以大大拉近了宁波到上海,温州、台州到上海的陆上的距离,就是优化了我们浙江的公路网络,优化了我们浙江公路的空间布局,这是一方面的考虑。

  第二,我们的杭州湾地区是我们浙江经济的一块发展的热土,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面,又是处于我们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为了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我们在规划上面,在我们交通基础设施上面,来安排建这座大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谢谢郑黎明先生。

  下一位。

  赵彦年:我补充一个杭州湾大桥跨海大桥谋划建设过程当中的意义。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都清楚,杭州湾大桥从谋划到建设,真正的历史有20多年,如果我们把这20多年从阶段划一下,大致是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构思谋划阶段,将近10年;

  第二阶段就是前期工作阶段,历时8年;然后就是决策和建设阶段!就是历时6年,就是刚才讲的2003年到今年的5月份建成了。在这个谋划到建设20多年的过程当中,我们杭州湾大桥跨海大桥得到了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第二代、第三代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1983年1月份的时候,小平同志跟国务院几位同志在交谈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宁波、上海要连起来,这个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面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宁波上海要连起来”这么一个伟大的构想。这个构想一谈出来以后,当时从国家到地方,采取了七个方面的重大的举措,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讲了,我们会议结束以后可以进行一些沟通。

  1992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在长三角和沿海地区规划座谈会上,明确的指出要加快长三角和沿海沿江地区的发展。根据江泽民同志的指示,当时的国家计委就很快形成了一个长三角地区规划发展思路,在这个规划思路的纲要里面,明确的提出要建设上海、宁波、福建、汕头、深圳的沿海的高速的通道。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提出,要在上海、宁波这两个结点建一个快速的高速公路。以胡锦涛同志总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十分关注,十分重视。

  2007年5月份党中央在上海举行了长三角地区加快发展的协调座谈会上,明确的提出要加速长三角地区交通、快速网的建设,充分发挥两地的同城效应和协调效应。所以,我们说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以及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谋划、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回忆这些事情,确实心情很激动。

  我就补充这么一点。

  主持人:谢谢两位,下面提问。

  人民网记者:您好我是来自人民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个问题,杭州湾大桥大桥现在已经是世界人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的建成对于浙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据有关的方面报道显示,杭州湾大桥没有铁路这个建设这个打算,为什么当初规划的时候没有把铁路跟高速公路两个结合在一起?

  赵彦年:这个提问很好,很有价值,这段时间我们在座的朋友们,到了宁波、嘉兴,这些问题我估计地方上也会谈,除了我们网络的媒体以外,我们其他的媒体朋友也都很关注杭州湾大桥跨海大桥建设的通车,这个我也很关注,也在思考,为什么这座跨海大桥会被这么多的媒体关注,迎来市场目光的聚焦。

  纵观国外内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现在的社会,整个社会发展史上,大家都知道应该离不开交通,交通运输离不开桥梁,这个就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个规律性的东西。从世界上这些大桥来看,许多著名的大桥大家都是知道的,像美国的大桥,像土耳其的大桥,大家都知道的。就我们国内古代来说,我们隋代的时候有赵州桥,再讲到我们现在,我们从杭州来看,杭州钱塘江上面有钱塘大桥、一桥、二桥,我们规划过程当中有八座桥,长江现在有六十多座桥,这10年来中国是建桥发展时期,世界上各种桥在我们国家都有。

  这些桥都有它的一些意义,都有它的一些作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的发展,对交通的通行,都有它的地位、作用。杭州湾跨海大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在考虑想想是不是我们讲杭州湾跨海大桥有四个特殊的意义,四个方面特殊的意义。我们跟媒体朋友可以沟通一下,大家看看,通过你们的采访、考察,以及亲身的经历,这个跨海大桥它的特殊意义是不是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更快的增强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带动辐射长江流域沿海地区的繁荣发展。沿海大通道一打通,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就会很快形成,这样长三角的南北两翼的重大基础设施就可以形成一个综合的网络化,它的同城效应、协同效应就会成倍的增长。从而使长三角的南翼、北翼实现了无缝对接,这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也是我们眼前都可以看到的。

  大家都知道上海有四个中心的功能,上海的四个中心的功能,加上我们跨海大桥过去到上海,紧接着高速公路都可以到苏南地区,苏南地区高层次的产业,这个产业优势对我们浙江、对宁波地区,对我们沿海的产业带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这个产业链生就可以使我们整个浙江地区的产业化会起到很好的集聚和拓展作用。像温台的产业带是我们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们利用上四大中心的功能,利用苏南地区的优势的产业来促进、推进、提升我们浙江的产业优势。

  再加上我们有这么一个大通道以后,高级的人才、高级的要素、高层次的产业、高新的技术,对浙江的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作用也是十分的明显。所以我们想在这样一个整体经济实力提升的过程当中,宁波的都市经济圈、杭州的经济都市圈、上海的经济圈,就形成了世界第六大经济的群的崛起,所以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有利于更快的增强宁波、舟山港的大港枢纽地位,从而提升长三角南北两大物流体系的合作功能和效率。尽管大家知道宁波舟山港被国家定位是枢纽港,但是在区域优势上面,没有这一个杭州湾跨海大桥大通道,我们宁波舟山港仍然是末端滨海城市的枢纽,现在大桥建成了,宁波舟山港地位就更加凸显出来。加上有通常的物流,所以,再加上我们宁波、舟山港在大众原材料港口和集装箱港口这方面独特的优势,所以可以和上海港口进行积极的合作和竞争。

  第三,有利于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和文化信息交流的满足,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图,(图)我们讲了一下,它这几个沿海大通道过来以后,通过跨海大桥到宁波、然后到苏州,原来上海过来到杭州这条边都是比较少的,这个边是比较薄弱的,现在有了这个跨海大桥对对人民群众的出行,确实带来的很大的方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重点要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个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是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方便这个需求的。所以,它这个特殊意义,应该体现也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宁波、上海大家都很清楚,地缘、亲缘的关系相当的密切,直线距离就是150公里左右,以前必须要绕道,要4个多小时才能到上海,现在有了这个跨海大桥十分的方便,宁波的老百姓,出行到上海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做哪些准备的工作,就很简单,注意力可以转移到其他的方面去,这个生活的品质就提高了,人出行就感觉非常的轻松。

 第四,我概括一下,应该讲还是体现在有利于更好的实现节能降耗,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我们大致初步的测算了一下,今年通车到2009年底,可以节约汽油、柴油3.8万吨,到2010年节约汽油柴油18万吨,减排3.6多万吨,到2015年,节油25万吨,减排5万吨。我这里就是讲杭州湾跨海大桥特殊的意义,就特殊在这四个方面,四个有利于,或者说两个更好,两个更快。

  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国际在线记者:两位领导好,我是国际在线的记者,刚才两位领导从交通、环保的角度谈了大桥的意义,我现在从“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角度问一下跨海大桥的建成,对杭州会带来如何的推动作用?

  郑黎明:刚才这位媒体的朋友问得很好,大桥从2003年开始建设,现在大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引领作用、推动作用已经逐步地显现出来。各位媒体的朋友,两天已经到宁波、嘉兴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大桥的两边慈溪市、嘉兴是海盐县,两边都设立了经济开发区,慈溪市海涂和滩涂的开发现在成为热点,大批的企业纷纷落户慈溪市,各方面的企业都已经在宁波进行落户。所以,跨海大桥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已经显现出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带动作用会越来越大。

  刚才我们赵主任已经做了一个介绍,实际上我们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疏港公路,但是作为一个重大的交通项目,对我们浙江省经济发展战略来说,它的联系度是非常紧的,我们浙江省从上一届到这一届政府,我们实施这么几大战略:

  第一就是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这个大桥的建成,对接轨上海融入地区它的意义非常的直接。有利于促进两地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开放度,有利于做到资源的互补、功能的互补和市场的互补。所以,对促进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的意义。

  第二,我们新一届的党代会提出一个“港航发展战略”,“港航强省”战略,这个战略就是要在我们浙江,利用我们浙江沿海的有利的区域优势,利用我们的浙江优良的港口资源来发展我们的海洋经济、港口经济、水运经济。那么,跨海大桥的建成使我们宁波舟山港、上海港、苏州港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我们世界上面最大的港口群的这种优势,对经济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所以这个可以这个大桥也是重要的疏港公路,对于推动我们省经济的发展,“港航强省”的实施带来重要的作用是十分的显现。现在我们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已经居全国的前列,这个全国的前列也就是代表我们的吞吐量已经达到世界的前列。

  第三,我们浙江经济的发展我们主要抓好三大产业代表,一个是杭州湾地区的产业带,这个大桥的建成对于杭州湾地区经济产业的发展,当然带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二个产业带我们就是温台的沿海产业带,为了使这个产业带能够更好的接轨上海,更好融入长三角,现在这个产业带是浙江省经济发展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方面来讲,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现在我们这条大桥的建成跟我们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密切的相关,所以它的意义非常的重大。

  赵彦年:再补充一点,刚才有记者提到,跨海大桥铁路为什么没有考虑,简单的补充一下。

  当时在论证的时候,我们杭州湾跨海大桥前前后后从刚才讲到前期工作八年,在这个前期工作当中,我们在旁边的郑先生讲了做了130几个专题报道,这是我们浙江省重大项目建设史是没有过的,一般我们是20、30个,这次有六百多位专家来参与我们的论证、咨询、评估、研究,其中就包括铁路的问题,主要是可能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它的技术标准,转弯的半径也有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大家看到杭州湾跨海大桥还是东西向,然后转到南北向,为什么不能直线下南北方向,我们当时研究过,由于它是Z字型的,对铁路的转弯半径上受到限制。

  第二个就是坡度,因为杭州湾跨海大桥下面要通航,有一定的坡度,这个货车的爬坡的能力还是有限的,不像磁悬浮列车特别爬坡高度可以陡一点不要紧,列车爬坡的话高度有一定的制约,所以,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所以铁路的问题就没有考虑,还有资金的问题,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尽管杭州湾跨海大桥我们铁路这个问题没有考虑,没有采用工铁两用桥,但是跨海大桥的铁路交通运输的通道我们已经在“十一五”的时候构思谋划,如果再往前推,“十五”的时候已经在构思了,现在“十一五”的时候已经在谋划了,谋划在杭州湾上面铁路交通大通道,我们在谋划这个问题。

  郑黎明:刚才问到这个事情,实际上我们规划的时序上有一些差异,因为我们杭州湾跨海大桥我们从90年代初就开始,在当时来讲还没有铁路跨海大桥,这个时序上面有一些差异。同时我们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些战略,我们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确体现了两创的战略,它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理念创新,在杭州湾建跨海大桥现在我们可以讲,这座桥是现在目前已建成的起来在建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且由于杭州湾独特自然环境,决定在杭州湾建跨海大桥难度是非常大,这座大桥是我们省自行设计、自行投资、自行建设、自行管理这么一个重大的项目,它首先体现我们浙江人敢想、敢干这么一个精神,敢为人先这么一种精神。同时,在我们大桥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有一系列的理念创新,比如说,我们采取工厂化、大型化、科学化、标准化的作业方式,比如讲,70米的预因力混凝土箱梁都是整体预制,通过海路运达和吊架的。这些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技术,所以在理念上我们有一系列的创新,在技术上面也是充分体现我们创新的理念,可以讲,这条大桥的建成把我们国家的建桥水平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进入了世界先进建桥水平的行列。因为建这座桥,由于自然的环境的影响,难度非常大,有这么几个方面:

  因为潮差非常大、潮流非常急、冲砂的深度非常深、滩涂非常宽,腐蚀性强,浅层的沼气和台风多。而且我们国家在跨海湾的大桥的建设上面、经验不多、装备不多、规范不多,没有成熟的整套的建桥技术,没有比较现成的建桥的设施,没有完整的建桥的技术规范,在这些方面都是探讨创新,根据我们的实践来摸索、创新、创造。所以这座大桥的建成,在科技上面也是硕果累累,我们有138个专题研究,有250项技术创新成果,现在我们已经有6个专利已经批准了,还有八个专利在审批过程,有八个工法已经得到部级的认定,我们还有四个工法等待国家级的认可,我们在建设大桥过程当中摸索探索出来的一些规范、规程已经比国家标准委员会、交通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都变成了国家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所以,现在在技术创新上面我们现在有九大科技创新成果,作为成套技术准备申报国家科技奖。比如说,大吨位的7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整体预制和强潮海区的运输和吊架技术,比如说这些河工模型,以及桥墩的部分冲刷技术,比如说我们钢匝道的铺装技术,这些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水平,所以说大桥的建设也是一次技术创新实践。

  第三个方面就是管理创新,杭州湾跨海大桥在管理理念上面做到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文明管理,这都是现代管理理念,在我们大桥建设管理当中得以运用,做到我们的施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标准化、运作市场化,所以这些都是在管理上面我们有一系列的创新。所以,我们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不仅仅是我们建了一座桥,把我们省、我们国家的建桥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水平。在世界的桥梁建设史上面,留下我们浙江建桥的这么光辉的一页。

  现在我们浙江省有好几座桥都进入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桥,我们舟山的连岛工程的西喉门大桥也是世界前列的,它是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的明石大桥。我们目前来讲,我们在杭州湾上面,我们准备着实建设第二通道,所以说这么多年的我们建桥的发展,使我们浙江省的建桥进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主持人:谢谢,我们抓紧时间进行提问,把留给这这边的朋友。

  腾讯网记者:主持人好,我是来自腾讯网的,我想问这么两个问题,请介绍大桥的基本情况,比如说建设主体是哪家单位,是不用招投标的方式选定的?

  郑黎明:大桥的建设我们采用走市场化的道路,大桥的建设主体我们现在总的来讲是由宁波和嘉兴两个方面来做,有国有资本的参与,也有民间资本的参与,在大桥建设的初期有17家民营企业来参与我们的大桥的建设,后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一些影响,内部的资本结构进行了调整,现在还有28.64%的股份是属于民营资本的,70%多的股份是属于国有资本,这个国有资本主要的是宁波的交通投资公司和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有雅戈尔等方面,慈溪的几家民营资本来参与大桥的建设。

  大桥的建设方面我们都是严格的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管理规范进行管理,大桥的施工当然要采取招投标的方法.我们采取投资业主化,管理要合同制,建设要招投标制,所以正因为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所以大桥在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都做的比较好,它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质量问题,保持比较好的质量。在四年半的施工期间,没有重伤的伤亡事故。因为我们省里,我们省交通厅对这座大桥的监督也是非常的严格,定期的不定期的组织专项的执法检查,应该讲在每次检查当中,大桥的质量名列前茅,交通部为了加强对大桥的指导,专门组织专家组经常来我们浙江进行实地的考察、检查,都得到专家组高度的评价。

  所以大桥的建设在我们管理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从我们的行业的主管部门还是从大桥的建设业主,还是大桥的建设的施工单位几方面通力的配合、合作,使我们这座大桥的能够顺利的建成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谢谢。

  东方网记者:两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上海东方网的记者,你刚才提到长三角一体化的意义,跨海大桥建成一般,宁波到上海的距离就缩短了120多公里,那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的形成也即将成为现实,我想问一下,这个两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对我们在浙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成进程在哪方面是最有帮助的,然后具有的影响是什么?

  郑黎明:这个问题提的比较具体,应该说我们大桥的建成之后,我们宁波到上海路上的距离缩短了120公里,这个在一个建设项目当中,起到的作用这么明显还是少见的。就是缩短了我们陆地的空间距离,这个对促进几个方面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带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对提高运输效率也是非常明显的,对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它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说通过这个大桥的连接,使我们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功能共享,比如说,有些方面的功能,比如在侧重在上海、江苏地区,而我们这里没有,原来要四五个小时绕,现在两个小时该可以到了,这样的话,我们有些资源就可以共享,在功能地位上就更加科学、合理,所以对于这个无论从宏观经济来讲,从微观经济来讲,它的效应都是十分的明显。

  现在我们国家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宏观调控的要求,交通方面的工作做好也是很重要的。在一个项目实施当中它的效果这么明显,也是非常少的。能够缩短120公里,提高运输效率上这个带来的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赵彦年:具体的缩短120公里左右,时间就要节约两个小时,因为杭州一带是交通的区域,同沿海大通道走的话,以时间来计算的话就是两个小时,就是很重要这么一个时间的节约。再一个就是像刚才讲到的城市群发展的问题,现在我们大家可以计算一些数字,以人均GDP来衡量的话,上海是八千多,到十一五的时候一万多,杭州现在GDP六七千,规划大十一五的时候也是八千多,宁波也是要超过八千,到苏州也是在八千以上,这个带来的城市群在世界上的作用马上可以显现的,这是一块。

  第二,从大的长三角地区来讲,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为两翼,实际上就是两个大的三角形,(图)江苏、南京、上海,这就是到我们湖州这一带,一个大三角,薄弱的边在浙江,南京到上海这条经过沪宁高速公路,有几个大通道,到我们杭州来的时候,南京到杭州是杭宁高速公路有了,但是我们缺少高速轨道交通,这一条这个小三角,杭州、宁波,这条也是比较强的,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沪杭高速公路,沪杭城区轨道交通已经下来了,还有杭州到上海的这条边也是很强的,薄弱的边也在是宁波、杭州,如果这两条边补上去的话,这个城市在世界上崛起,作用是相当的大。

  主持人:好的,谢谢,我们提最后两个问题,把机会留给这边的朋友们。

  中国广播网记者:谢谢主持人,两位领导好,我是中国广播网的记者,通过这次杭州湾跨海大桥我了解到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民间资本占有了总资本的28.64%,我们知道像这样类似的做法在浙江并不是第一次,我们就想领导能不能介绍一下,像这样吸收民间的资本来参与重大的项目建设,都有什么优势?其中有哪些需要把控的原则呢?谢谢。

  赵彦年:浙江经济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由全国的中间位置已经提升到全国的前列位置。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民营企业迅猛的发展,集中的体现在民间的资本优势,这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现在全国各地很多省份到浙江来考察,就是考察浙江的个体民营经济,考察浙江的民间资本的投资、投入。刚才讲到杭州湾跨海大桥民营资本占总投资28.64%,我们其他的资本都是国有控股投入的,在浙江这个做法应该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当中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给大家报告几个数字,因为07年估计报表还没有出来,我们就讲2006年我们浙江省全省的民间投资将近四千亿,占全省限额总投资53%左右,2005、2004、2003大致都是在50%,就是民间的资本投资用以固定资产投资的占全社会或者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左右,这个在全国是第一位的,领先的。

  在民营资本投资的过程当中,我们感觉到这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在浙江下一轮经济仍然要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民营资本投资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民营资本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跟基础设施项目要很好的结合起来,大家都清楚,重大基础设施既有公共品的特性,同时又有实用性的特性,我们在市场化运作过程当中,既要发挥市场配置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参与作用。当然大家也清楚,有些基础设施就属于有自然的垄断性,在这样一个基础设施的投资过程当中,如何来很好的把握呢?我们浙江省的做法就是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来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领域,民营资本统统可以进入”。我们浙江省就有发展民营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意见上面,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来决定的,这是总的把控原则。

  要结合基础设施有几个特性,刚才我讲的,又是公共性、又是政府既参与,也要引领,所以我们在具体的领域上面,我们在这个十大领域方面,我们是重点引导民间资本投入。

  我就讲这些。

  网易记者: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网易的编辑,我想请问大桥的收费的问题,5月1日大桥就要通车了,在收费问题方面制定了什么政策?第二个大桥有多少年可以收入投资成本?如果收费过高的话,就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过低的话,也不利于我们大桥建设当中收回成本方面的问题,你们是否对一些企业进行过调查,他们是否能够承受大桥的收费,比如说多少钱以上他们就无法承受这样之类的。

  郑黎明:你问到大桥的收费问题,我们浙江省的收费公路标准,都是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的规程进行规范的运作。现在跨海大桥5月份就要通车了,就要面临一个收费标准的确定问题,这项工作基础工作我们已经做了两年了,经过大量的测算、调查、准备已经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方案,已经报省政府进行审批了,至于说大桥收费的标准确定多少,等省政府正式批复以后,我们会向社会公布。对大桥的收费问题,对我们来讲也是要统筹和把握的,收费标准过低,投资业主它是一种投资性的行为,需要回报。

  所以我们在这里统筹它的收费标准的时候,的的确确在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确定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一个收费标准。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从宁波以及温州、台州今后到上海通过这个大桥走的整个收费的承担比经过杭州要便宜的多,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就给你这么一个答复,不晓得满意不满意。

  主持人:谢谢我们的媒体的朋友,我们再加最后一个问题。

  记者: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大桥在建设过程遇到很多的困难,也创造了很多的记录,在通车之后,要面临一些考验,在通车之后如何保障大桥的质量?然后在安全隐患方面怎么样放宽?

  郑黎明:你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大桥建成以后,只是说明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大桥的作用,今后对大桥的营运、管理以及安全方面的管理,仍然是我们要高度重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讲呢?大桥又是在海湾口,容易受到强台风的影响,大潮的影响,以及各种运输状态的影响,比如超限超载,所以现在我们在大桥的建设过程当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在大桥的两端设施了超限超载车辆检测站,严重超限超载的车辆一律不准通过,我们在大桥的护栏设置上面,比一般桥梁的护栏高一点,就是在避免发生重大的车祸的时候,车子掉到海里去。在雾天行车安全上面我们专门采用了专门的技术措施。

  总之,在大桥的安全运营方面,我们采取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来保证正常的运营。

  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各位同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也感谢郑厅长和赵巡视员。我们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