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兴地区,浙江已经准备好迎接中国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次浪潮”。由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浙江大学、杭州高新开发区管委会主办,钱江晚报、浙江经视、浙江在线协办的2008年度“春回燕归·精英峰会”将于本月22日在杭州举行。届时,中国互联网界巨擘新秀将在这里展开一次互联网界的“华山论剑”。

  4月22日下午 主题:互联网第三浪缘何发自浙江。

  主题:“第三浪”缘何是浙江

  时间:2008年4月22日

  地点:浙江在线

  主持人(徐谰):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是由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浙江大学、滨江区高新区省委,联合主办“春回燕归”第三届了,前面两届我们在去年和今年都做了一些连续的跟踪和报道,今天春回燕归峰会在滨江区举行,下午我们有三场活动,今天在这样“‘第三浪’缘何是浙江”这样一个高层的研讨会。

  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参加高峰的嘉宾,坐我旁边是颐高数码董事长翁南道先生,大家欢迎;坐在我们翁总旁边是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卫哲先生,坐在正中间是我们最有学者气概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全球创新中心主任王重鸣教授,坐在王教授是我们这次嘉宾访谈的一个80后的副总裁方琴女士,应该讲小姐更合适,最边上是大家都认识是我们义乌的老乡,但是他在北京出名是北京博客网总裁,现在也是义乌全球网的总裁方兴东先生。

  我介绍完了,我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我们今天的研讨的“第三浪”缘何是浙江,这个话题应该是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电信和方兴东先生闲聊的时候,扯出了“第三浪”,可能也源于我们是在钱塘江边上的那条船上,所以就很容易把钱塘江跟“第三浪”联系在一起。那么方博士能不能介绍一下当初我们在会谈当中为何有这样的思考?

  方兴东:我简单介绍一下吧,因为刚好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关于中国互联网的历史10周年的梳理,我自己也是身在其中,梳理以后发现互联网的规律还是有明显的规律。1996年到2000年是一个热潮、2000年2003年是一个低谷,然后2003到2006年是一个高潮,然后2007到2008年稍微比较冷一点,我相信到2009年以后又是一个新的高潮,每一个高潮我发现基本的规律,包括一些数字的统计,发现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第一浪的时候主要在北京,有三大门户,主要是互联网的信息浏览,比较简单的基础的应用。第二次的设备,就比较丰富了,短信、游戏、搜索等等,开始做起来了,那几年是中国20多家上市公司以来,都是在那个时间上市了,应该到了2007、2008年开始,整个资本市场稍微有一些调整,新的热潮又开始了,这次我觉得可能会我个人认为是一个电子商务肯定是首当其冲的,我觉得在第三次里面可能会发现,像门户信息网在应用层面,这是另外一个层面,因为中国有2亿网民,城市人口也基本上都上网了,下面肯定往农村走了,我觉得这个趋势我觉得应用从比较浅,到比较丰富,到网民深度参加,应用的越来越深度,热点会呈现不同的局面。

  特别是浙江,因为我们以前老是在讲互联网的时候,一个就是说浙江人几乎是三分天下里面有一分,当时像陈天桥、丁磊、马云等等一系列都是浙江人,另外一个就是说清华大学三分天下有一分,也有很多的人。但是我随着浙江阿里巴巴上市以后,我觉得浙江本土互联网才真正的显示他的能力,浙江人在外地创业,马云来了以后,浙江的互联网真正的带动起来了,这么多年的摸索以后,阿里巴巴上市以后,真正把这个带起来,“第三浪”一半功劳归阿里巴巴的马云,当然跟浙江的民营经济密不可分的,我研究了以后,我觉得“第三浪”我觉得浙江应该重要的中心之一,我就是这么一个大概的一个判断。

  主持人(徐谰):刚才上午我们也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像电子商务是“第三浪”主要的浪潮,还有另外有老总也发出自己的见解,像复星高科技公司的郭广昌先生,他认为在传统的行业当中IT化会成为“第三浪”最有价值的点,刚才方博士也用到农村化也有很多的机遇,不知道在座的嘉宾,对于“第三浪”是怎么想的,方博士刚才也梳理了一下一浪、两浪,我们卫哲先生在进演播室说,我们暂时忘记自己是做电子商务的的身份,来讨论“第三浪”,可能这样经客观一点。卫哲先生会谈他自己的一些独特,而不仅仅代表阿里巴巴是吧?

  卫哲:我入行比较晚的,我先说一个观点,有一句俗话说钱江后浪推前浪,我不认为第一浪、第二浪死在第三浪上,包括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如果从个人角度,希望自己所代表的一浪超过其他的浪,尽管方博士说我们“第三浪”的领军人物,我不希望第一、第二浪也不要死在沙滩上。

  第二个观点我觉得“第一浪”,虽然我没有投身这个行业,但多少也会作为用户角度去用,我觉得“第一浪”基本上互联网作为一个更便捷的一个媒体,无论是信息量、实效性上,第一浪门户的概念上,基本上出现在北京,以新浪为例,就是说你要做门户的话,原材料在哪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要做门户、做这样的信息,原材料基本在北京,所以得往北京去扎堆。

  然后第一浪刚才方博士讲,我个人当时用第一浪就是干两件事,就是上网、发邮件。自从有了邮件,我当时做秘书,我觉得传真就解脱掉了,就很少再有传真了,上网看了新闻以后,报纸、电视看了很少了,所以是非常简单的替代,如果你习惯于发传真,习惯于看电视,会更好的替代了。

  第二浪也参与了,也是作为用户的角度,我这个人不玩游戏,但是第二浪我用的比较多是两家公司,一个作为另外一家公司的CEO,我们用前程无忧,开始招聘,作为个人用户开始使用携程,所以第二浪作为用户角度,游戏今天也没有怎么玩,但是也开始影响我的生活,或者部分的影响工作了,我个人觉得“第三浪”虽然我错过了上午的论坛,我听了以后觉得可能都会,因为大家所说的“第三浪”是前面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第一个没有怎么的代替,第二浪开始逐步的改变,原来为什么要搞游戏在上海,我当时读书的时候,很多的游戏都在上海,他有这个群体,上海出了很多的服务公司,像携程也好,上海是搞服务的,所以要搞服务型的公司,上海也不错。

  第三浪就是主流人群做主流的事,前面是边缘人群做主流事,主流人员做边缘的事,像我们属于主流人群,发邮件、看电视,“第三浪”一个是主流人群在互联网干主流事,第二个是全面的改变人民的生活和工作。这里面既包括了主流人群,我们中国还有几亿农民,当然是我们的主流人群,所以农村信息化我觉得确实进一步的迈向了主流人群,除了城市人口以外。

  二,改变生活和工作,当然可能要包括电子商务,因为生活当中有商务,要全面改变生活的话,电子商务一定在其中,也很可能改变人们的社交习惯,所以我并不想说“第三浪”是一个产品,一个公司在改变、引导,“第三浪”真正冲击力来自于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将被“第三浪”互联得到彻底改变。

  主持人(徐谰):这个“第三浪”的概念把我们坐在钱塘江的船上慢慢的开阔了。上午翁总讲了一些自己的观点,说要把广州的公司搬回杭州来,他用了两个字“呐喊”。他要为IT的“第三浪”呐喊,是不是这个意思?

  翁南道:因为我最近在做的一个研究的注意力可能没有在互联网上,所以今天上午一进入会场以后,感觉我们谈“第三浪”,作为IT来说,当然这个灵感肯定会有,所以上午说了一些。经过中午吃饭以后,“第三浪”认识更多一些。我是1999年开始从事互联网这个行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把互联网当成颐高的主业做,但始终我们在这个行业有投资,有涉足,对“第三浪”这个事情作为互联网、IT人士来说,肯定希望能够产生这样的氛围,在第一浪、第二浪当中,一浪当中能够产生非常多的机会,像阿里巴巴成功的企业,像我们方博士研究互联网这么多年的能够之指一条路。

  刚才卫总也讲了“第三浪”的概念,我第一个身份就是IT人,第二个身份就是浙商,浙商是传统产业做的最好的,浙江第三波能不能跟“第三浪”结合起来,作为商人来说,要起到的效应,要有更大的机会,浙江的经济、民营经济的创新里非常的强,在第一拨创业当中,我们在前面,第二拨也在前面,从传统产业第三拨跟信息技术结合,能不能产生一种核变、能不能产生一种裂变?这种商业模式一定在互联网的应用和跟传统行业的结合,当然阿里巴巴已经在前面了,我在看阿里巴巴的时候,能给我们广大传统行业的一种学习、模范的标准模式还没有出现,很难学。

  就像义乌一样的,前两年我是研究专业市场的,义乌诞生了一个“买世界,卖世界”的中国唯一的模式,我三年前把义乌跟阿里巴巴比,当有人说是义乌值钱,我说阿里巴巴肯定比义乌值钱。我说IT人,又从事传统产业,如果信息化把互联网植入传统产业,那个能量像原子弹一样会爆发,我希望“第三浪”在这个地方起到作用,不是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是某一个,像是农村信息化这些,我希望在传统产业和信息化的结合产生裂变,具体的还说部起来,作为一个商人我希望阿里巴巴成功的经验,植入我们很多的企业当中,在这个结合当时,如何找到一个新的突破,我相信对中国经济也好,对企业发展也好,对我们所有的老百姓消费也好,我觉得是很好的事情。“第三浪”从这个角度去探索,这是我的见解。我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徐谰):刚才郭广昌先生也提到了像类似于像翁总这样的表达,传统产业一定要和现在的IT产业作为一个对接,刚才你说的是一种文化的对接,那么它产生的能量就是原子弹爆发的能量。今天我们在台上有三位浙江大学的学者,方琴也是浙江大学毕业的,在这里是最年轻的创业者,创业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呛水,你也得到很多的料前辈呵护,在“第三浪”当中你感觉自己会扮演什么的角色,像现在80后在崛起?

  方琴:其实我在两年前对互联网一无所知,我为什么创业呢?并不是因为他是互联网,因为卡当是有个性的,我很喜欢跟同学在那里把自己唱的歌录下来,有一天像歌手一样出专辑,在这样的想法来做卡当的,当时我们走了很多的尝试的方法,并不是从事互联网的。

  到差不多做一年多的时候,我们开始更多的去了解我们的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前辈、同行,然后也找到了卡当,怎么样借助互联网可以走的更快?说实话,第一浪、第二浪,“第三浪”以前很少有概念,只是感觉到真的是互联网应用越来越深入,因为最早我记得我爸爸跟我说,让我帮做一个网站,哪个时候我还是做学生的时候,然后帮爸爸做了一个,爸爸说你这个网站做的很好,把我的信息也发布出去了,把我的信息反馈出来了,然后到了今年的时候,我爸爸来找我,说两个事情,第一个事情,我上阿里巴巴做更多的供应商,第二个事情上招聘网站,发布一些信息,我要招聘,懂业务、懂外贸流程的人来帮做这个事情,来做这个生意,我真的觉得,我爸爸连电脑都不会,他也会想用互联网来做生意,是这么一个感觉。

  现在大家可能认为缺电是不可想象的,再三年、五年,说不定断一天网就是不可想象的生活。在这个当中我们发现,卡当的我们的定义,我们更多的是网上购物的一个商业模式,我们其实跟互联网不可分割。我就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方向,因为从我们现在感觉来说,网上购物质量并不是很高,所以它才有前途,我爸爸现在开始接触阿里巴巴,接触网上招聘,未来他也会成为一个用户,这也是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有更多的前途的原因,也许也是互联网的“第三浪”可以在兴起的原因,他的广度也可以。

  卫哲:我觉得刚才方琴讲的我补充一下,第一个记错的话,我记得在方伯伯在1998、1999年搞了一个生存游戏,把你关在宾馆房间里,你只有网,多少时间我忘了,是72小时还是一个礼拜,你得活下去,可能我们再过几面得过另外一个生存游戏,就是把人关在一个房间里面,什么都可以给你,但是就是不给你互联网,我估计可能这个生存游戏10年会有一个变化,10年前说只给你互联网,什么都不给你,看你能不能生存,再过几年我们再玩另外一个游戏,什么都给你,就是不给你互联网,看你能不能生存。

  第二个我接过方琴小姐的观点来说,我觉得就有点指出“第三浪”的,包括我们阿里巴巴相信的,“第三浪”里面怎么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她提到一个个性化,这个词可能就是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

  我觉得今天题目是“春回燕归”,对我来说是第一次到杭州来,我最传统的行业过来,像我去了百安居这样的公司,了解了类似像沃尔玛这样的公司以后觉得,在信息化到来之前,传统行业已经做了精制,就是大规模的制造,大规模的流通,沃尔玛为什么有今天?一个信息化在企业内部封闭的,他自己给自己放了几个卫星,为了解决自己的信息化,沃尔玛从市中心搬迁早城乡接合部去,这两个原因造就沃尔玛,他解决人们了比较低的成品,获得自己的必需品,当我们一旦突破个必需品以后,人们一定会追求个性化,原来有划分个性化,有的,原来只是特别有钱的人,才能付得出这种个性化的溢价,下一步互联网就可以有可能使人们真正的做到个性化。

  然后从制造业角度来说,我们叫做按需定制,是最没有造成浪费的,也符合我们又好又快搞协调社会也是一样。其实我做零售知道,别人说零售很黑,你看问供应商收了这么钱,结果零售赚多少利润呢?3%、5%,消费者也没人表扬说什么东西真的便宜了,中间的利润到哪里去了,其实利润都消耗在大量的库存周转、无效工作上去了,每年的清仓都是巨大的损失,就是生产、流通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要。“第三浪”的改变,一个是人们生活的改变,生活中对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多,以前你是见到一个杭州的百货大楼,现在方小姐如果去购物,这个裙子卖500块,你肯定不买了,个性化的需求就是体现出来了。

  刚才翁总也说到,怎么去影响传统行业,我们看到其实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公司,也是做PC的,全是直销,世界上拿不出两台一模一样的戴尔电脑,戴尔所谓的系统只有戴尔自己内部可以用,中小企业,我们浙商绝大部分也不可能按照戴尔做一套模式,他跟沃尔玛一样是内部系统,但是互联网有系统,如果把戴尔模式我们在互联网做一些标准化,从消费到企业内部,就是把戴尔普及化以后,传统行业的翅膀就插上去了,就真正做到消费者的个性化做到按需定制,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可能和大企业竞争。但是小规模定制的话,大企业不见得做得过小企业,他做一个模具,肯定没有办法做,戴尔的工厂绝对不是流水线,他是一个一个小组,每个组根据接到的订单,实际上戴尔的内部是几千、几万个中小的作坊,如果在我们浙江有大量的作坊的话,只要插上信息化,比如说更大规模的以现在一种卡当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以淘宝的形象展示出来的。

  淘宝是让消费者先实现一种个性化需求的需要,从B2B到B2C才可能是企业按需定制的订单,不会盲目的生产,实现这个过程中间还有很多的东西,我觉得可能第一浪、第二浪,你看“第三浪”,这三个榔头的起步的时间差不多,并不是要晚,马云也差不多是第一浪、第二浪的时间,为什么要晚,就是问题的复杂性不一样,B企业要使用,企业里面至少三四个人同时使用,它有一个过程,包括“第三浪”我个人还是不认为“第三浪”一两年里面发展的像方博士这样猛,“第三浪”可能要起来了,这个各个可能还是要有三年、五年的时间,有很多“第三浪”使用的人群,还是来自第一浪、第二浪。

  主持人(徐谰):你刚才指到马云,他那个中国黄页在杭州并不成功,可以说他第一浪呛水呛的很厉害,因为这个网站是他心上的一个痛,我们采访他的时候,他也不回避,人一定要呛水才知道,才会在这个行业里面游泳。我也刚才听到徐院士讲到三个创新,我觉得他创新的思路一点都不年轻人差,特别讲到三个创新,因为今天的主题,恰恰是头脑风暴,希望大家有一个创新的思路,他对创新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王院长你们做一个了一个全球创业研究中心,然后听说还要跟颁奖区政府再成立一个相关的移动商务与网络创业研究中心,我就要问出我的问题了。

  因为“第三浪”可能我们身在其中是这些CEO们,但是我们创新的实验室是在我们的高校,浙大有这样两个中心,我觉得也相当是有“一体两翼”一样的,一个就是你刚才说的全球创业中心,一个就是今天成立的这个中心。那么,你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看,“第三浪”我们应该怎么样让它能够最大化的创新?就是刚才我说的,我移用你们徐院士说的三大创新。

  王重鸣:我讲我的想法,徐院士因为一直在做创新很多年,我们是做创业,创业和创新,创业的核心当然是创新,我觉得“第三浪”的概念可能可以在更大的一个空间去讨论,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现在这个从国际上趋势来看的话,下面这个“第三浪”一定是更加开放、更加协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就叫开放式创新跟协同创新。而开放跟协同需要前面两个浪潮的基础,在我们刚才卫总说到,怎么改变生活、改变工作,我觉得“第三浪”可能更好的从跳出这个浪潮来看,就是说,因为现在产业发展越来越跟互联网的创业发展越来越跟生活、工作、产业、社会更多的需要整合在一起,才是形成一个新的浪潮。像欧美国家最近几年都在强化,社会型创业,更多从服务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创业的功能。

  因此我觉得可能“第三浪”可能一方面表现为生活、工作和整个网络的整合过程,会有一个新的整合模式,这个整合模式表现在我刚才说的创新、协同这种,具体来说,我觉得方总在这方面思考的很多,一个应该从我们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上面,可能完全是一个新的业务模式,而这个业务模式就是把刚才说的人、社会、网络整合在一起的一种的新的模式,另外移动性、全球的连接性会更加紧密,因此我们就成立一个移动商务跟网络创业中心。

  第二个就是说“第三浪”一定是更加嵌入产业,今天他们说进入传统产业也好,进入新兴产业也好,“第三浪”如果能够跟产业很好的嵌入,“第三浪”很有潜力,能够成为更浪头,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什么说“第三浪”会在浙江更加好像是有潜力?我个人希望从浙江来说,我觉得浙江的这种创业的基础比较好,广泛的产业的基础,这个产业我觉得发展到现在确定存在很大的瓶颈,这个瓶颈正好是开放度、协同度有限,而这个开放度、协同度,“第三浪”可以把它带起来。

  第二个浙江的从杭州整体的文化,要建设文化大省,会跟社会、文化理念这方面可能衔接更加容易一点,容易产生一些集合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第三浪”如果要掀起来的话,这个地方最容易掀起来。

  它需要一个文化支撑,像英国的话,去年专门成立一个社会型创业工业部,专门支持社会服务业的,不是原来我们意义上的咨询,就是那种包括像国际做的小额贷款就是属于这种,像我们做的天使基金。整体上看的话,方总在从事博士后研究,想结合这个问题做一些更加深层次上的一些面法。

  主持人(徐谰):也是方博士研究的内容是吧。

  方兴东:正在做。

  主持人(徐谰):也是蛮好的。

  王重鸣:这个蛮好的,对全国、整个国际上的产业都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徐谰):自己把自己当成学员在研究,也为自己找一条路。刚好是88年到现在,在20年的大潮当中,刚才各位也谈了很多,我们确立缘何在浙江,还产生一个小小的怀疑,会不会我们浙江人太自恋了,因为是我们浙江搞的话题,我们这个话题敢不敢拿到全国去说,“第三浪”缘何是浙江。

  昨天我们陈天桥的时候,问了他同样一个问题,我们问他说改革开放和20年,IT人,包括浙籍的IT企业也是在这个改革开放30年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今天由我们浙江人来说,“第三浪”缘何是浙江,会不会自恋的表示,卫哲你客观的说一下,会不会我们浙江人的自恋呢?

  卫哲:我看到“第三浪”两个改变,一个是改变生活,一个是改变工作,工作可能比较多的是企业的,传统企业怎么用互联网,它必须具有相当强的消费能力和生产能力。有些省消费冷藏比较强,但是这个圈比较封闭,只有一端,有些省是制造省,虽然说互联网是无国界的、无边界的。但是当它要诞生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一些优秀企业的话,它必须有一定的土壤,我们刚刚前面说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什么做新闻都往北京跑,服务都往上海跑,没有办法。我们“第三浪”原材料只能这么说,我们现在从非浙江人士来看,原材料具备了,它有个消费人群,它有大量的制造企业,我们按需定制也好,需有了,定制方也有,这个才有可能,这是我想说的基本的土壤。

  正如前一段时间有很多领导在说,上海也好别的地方也好,为什么没有出马云一样的人物。我作为上海人我专门回上海给干部做了一些解释工作,我说大家从政府身上找原因,第一阿里巴巴如果想服务中小企业,第一个上海根本就没有中小企业,都是跨国公司,那你说我们服务的客户不在,我们怎么诞生在上海呢?

  第二个是人才。他们说上海还没有人才吗?对啊,我说上海都是像以前出白领,有几个人能够破釜沉舟去创业?阿里巴巴最早在上海招了一大堆MBA,当听说下个月工资要发不出的话全跑光了,最后不得不回到杭州了。

  我说这两个因素,是当时阿里巴巴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上海,也是为什么我今天作为一个非浙江人来看,浙江在“第三浪”具备的第二个条件,第一个条件需有了,产有了;第二个有这样的一个创业的一种文化,敢于去颠覆,敢于去打破。在上海一些地方,一个非常传统的服务模式,它来继承、发扬有,你要去颠覆一下,有困难的,包括我们也是大半个浙江人,江南春分众在很多采访的时候也说过,他第一个创业好了,先把三四千万人民币放在一边,确保他生活无忧了,再拿出一点显创业。这种风格是比较典型的偏上海风格,但是浙江不会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在人才有这样的基础。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在浙江有一些龙头企业这样的一种带动作用,还是会对“第三浪”在浙江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这这个方法认为,浙江不是说是全国唯一起“第三浪”的地方,但一定最有机会的,如果你一定要问我再问哪个地方也有机会的话,我还是说认为广州也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它也具备了一个消费大省,一个制造大省,当两个都大了的时候,新的产业革命就可能诞生,我们认为诞生在我的家乡,上海。

  主持人(徐谰):这生卫哲先生说的观点,卫哲先生要不要考虑一下,把广州的企业迁回来。去年我也听说翁总把很多的企业都迁到了北京,也是07年的一个决策,因为浙江省是你的大本营,你的广告都是,他的总部迁到上海、北京,我不知道处于怎么样的考虑,是不是离第一浪近一点?

  翁南道:我虽然是IT人,但是也是一个行业人,我是属于商业和商业地产,在传统行业当中,浙江的企业要做大以后,二要慢慢往资本密集、人才密集、信息密集的地方走,把集团把连锁中心搬到北京去,网站在广州,第三块在天津,天津是瞎议论中国政府的风向标,随着资源、社会的走动的,在这个要素当中,企业唯一的抓住市场,市场在哪里,这个市场一定在哪里。其他的东西要这个东西去抓,我要补充一点,互联网跟传统的行业不一样,它可以躲在一个角落里做,只要抓住这个市场以后,它的核心的东西,原来我们必须得到上海去,后来到广州、北京,为什么?无论从哪个方面,浙江不具备这个方面,但是现在浙江含恰好具备这个条件,互联网大多数具备创业和互联网结合的人才,浙江产生的很多,无论在浙江本土、还是浙江人在外面发展得很多,如果我们具备这样的资源和条件以后,再创造一个环境,大家都来吧,真的在杭州的茶室里面就可以聊“第三浪”了。

  这段时间我的网站要进行下一步的战略,我有一段时间在北京住,有一段时间在上海住,也有一段时间在杭州住,刚好无疑之中传授了很多下一步中国故联网战略的什么呢,我在杭州的饭店跟他聊,越来越多做杭州做的信息的交流,比北京、广州的级别还要高,互联网才来到杭州,然后资本、脑袋才能到杭州,互联网如果把人引过来,信息也过来了,国际资本的眼球也过来了,我认为“第三浪”在浙江我认为是可行的,只要把这些人才引过来,我们具备了市场的要素、环境的要素、创业的各方面的产业链的要素,以及大的企业的示范作用都在这里,就诞生了新的模式了是完全可以的。

  主持人(徐谰):还有一种声音就是说我们浙江是服务器省,说你们也没有什么好牛的,它也不可能整个搬到杭州来,无非是丁磊把服务器到浙江,你们浙江给他一点优惠嘛,这样就变成一个服务器省了,所以你们浙江一定要说“第三浪”在浙江,丁磊的总部也还不是在浙江,无非把一些研发中心、大型的服务设备搬到浙江,特别是滨江高新区,包括我们浙江电信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一个支持的平台。客观一点来说,我觉得还是政府的姿态,就是刚才赵洪祝书记在接见我们各位精英的时候说的。特别是王国平书记为了留住马云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要不然广东也可以去,上海也应该有这样的绣球。

  所以我想浙江政府现在上面来讲搞IT,那么接下来下一步也要在杭州搞一个国际动漫节,那么也有这样的两个旗的来下,就是一个动漫产业准备定位在杭州,也在滨江高效园区,一块就是IT的,不管研发中心也好,总部也好,只要IT有一些脑袋和思想过来,后面的吸金的能力就很强,朱敏它都会吸过来,可能这就是一个连接的龙卷的风格局,现在有更多的时间,你把互联网实验室的总部搬到了滨江,也是滨江高新开发区的政策。接下来互联网实验室你在浙江会做哪些“第三浪”推动的工作?

  方兴东:每一浪并不一样的,高科技里面有一个规律,喜爱动的东西。“第三浪”里面我相信北京、上海也有很多的发展,但是动能没有杭州动作快,所以我说“第三浪”动能更多在浙江,而且这个动能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并不是马云,马云已经很成功了,浙江要成为“第三浪”的中心,还要有很多的码头出现,就像硅谷的一样,硅谷有很多的成功的企业,每一个新的来的时候,不会抢前面的企业,浙江要能够形成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我相信阿里巴巴这么大的资本,包括股票价格,我相信过去和未来两三年时间,起码有很多的人套现以后,并不一定继续,可能会出来创业的,这个带动力,在北京做互联网套现的话,阿里巴巴套现是非常巨大的,这个是很重要的。

  这些人我觉得会成为很好的动力,这三五年是动感最强的时间,当然未来也会继续的。

  我觉得在浙江这里面还是需要动感再加强一点,公司之间的互动要加强,太安静了,我到滨江来看到王重鸣老师的研究中心,我非常的喜欢,在国内我对其他的高校也比较了解,是国内最好的条件,全球都可以变成非常好的条件,这些东西我是除了自己创业以外,希望能够里面折腾折腾,我真的是摇旗呐喊,这个跟创业的快感是互动的。

  主持人(徐谰):应该是左手创业,右手摇旗呐喊。刚才方博士你说的,哪里有机会,我就去哪里。

  方兴东:对,因为我觉得在中关村再摇旗呐喊价值已经不大了,到浙江的摇旗呐喊价值更大一点。

  主持人(徐谰):你前段时间一直在义乌,到目前为止半年多的时间,全球义乌网。

  方兴东:我们跟阿里巴巴采取的不同的方式,我们还是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以前是国有的,不让他们到外面开市场,全国有很多的市场,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以后,能够把这个义乌市场的好的东西能够在全国各个城市连接起来,通过统一的配货,不是每个商铺都到义乌拿货,通过这个整合把义乌市场爆发起来,义乌跟马云的市值一比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把互联网结合进入,绝对可以打造出来一个跟阿里巴巴可以相提并论一个商业的模式。我觉得义乌管理的人才、技术人才都很缺的,所以我们现在研发和管理的总部放在杭州滨江,义务基地放在义乌。我们刚刚8个月,马上就进来了。

  主持人(徐谰):当初你的成立的大会有一句广告:“让全球百姓享受低价”,你觉得八个月运营下来你做到了多少?

  方兴东:我觉得8个月还是不够的,我觉得做一个事情创业起码得三年时间。

  主持人(徐谰):这个广告还是作为你的定位吗?

  方兴东:对,我觉得通过互联网把义乌效应能够更大程度的引爆出来。

  主持人(徐谰):就是三年前九个人看好义乌这个专业的市场,没有人看好阿里巴巴,这个时间互联网速度的非常快的,有可能就是乘成者为王。互联网为什么是我们浙江?是不是浙江人的自恋,接着四下来我们还要展望一下,虽然“第三浪”即将到来的大浪,就是钱江的浪,我们已经裹在里面了,我们也需要说因为互联网20年,这个时间是费尽心思的速度在发展,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在说一下,因为我记得很多的IT的老总都做,我要做百年老店,他们都发展了八九年,明年应该是阿里巴巴10年,刚刚成立10周年的搜狐和新浪,在互联网企业要做百年老店,可能我们在座不太看得到,我觉得马云同志说过美好的前景,阿里巴巴成为百年老店的时候,跟其他牙齿掉光的话,再用阿里巴巴作事情。因为一百年以后,可能我们在座的人,可能只有在天之灵才能看到,各位你们自己的百年大计,比如说翁总,你的企业一百年以后会挂在哪里?还是在某一个星球上?

  翁南道:这个要N浪以后才有的。

  主持人(徐谰):方博士论文完成以后,可能会算好这个N浪的,就是N浪以后,我们浙江的企业会有什么样的蓝图和展望?

  翁南道:企业的东西,中国的企业真正的寿命才30年,民营企业平均的寿命只有四点几年,我们现在的企业,IT行业当中一些比较成熟的企业还可以的,颐高今年也是10周年,我觉得没有活的很辛苦,所以再坚持九个十年的话,我觉得很正常。我还没有马云这个境界,看到他们用我们的东西感到很新奇,我们是创业的第一代人,我们创业精神的基因很难想象就是说我作为第二代、第三代看人家创业的那种感觉,因为我们只是始终,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创业很辛苦,我觉得创业人不知道辛苦,因为他在乐在其中他喜欢这样的,就是这样的,如果不让他干事情,就很痛苦,我很难想象一百以后像我们个人能干什么我不知道,我相信在第一拨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很多都可以留下来,肯定可以的。

  因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发展非常快,从商业模式、系统管理,做的都很扎实,当然就是比如说我们一边在挣钱,又在讨论第三浪了,不可能马上做“第三浪”了,肯定有一个稳健的过程,也就是说把未来和现在慢慢的做,以前很少做,现在有这个需求,像我们方博客讲的,有一个创业中心,我都不知道的,看到这个东西很幸福的,我觉得是人在变,所以我们第一代企业家从柳传志和张瑞敏开始,我觉得中国的企业未来肯定是好的。刚才我们卫总已经想了,一个是产业,一个是消费,两个东西把互联网,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包括了,包括我自己一样,我现在没有秘书,我不需要秘书,网上定票也是我自己定,在我看来我是已经离不开网络了,就是这样。

  任何的时候都需要网络的,工作、生活、购物、跟孩子交流也需要网络,甚至幼儿园也需要网络,因为没有时间带我儿子,我就通过这个东西在办公室看儿子在干什么,所以是无孔不入,我现在已经这样的,我相信技术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后,人对互联网的依赖度会越来越高的。反正我现在我觉得不需要秘书,我所有的事情包括定机票我都自己定,因为我不知道我下一站的形成是什么时候起飞,互联网能够节省很多的效益,包括以前的我们的公司都无纸办公的,就悄悄的没有纸了,未来的我们互联网的企业一定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所有的人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所以N浪以后,这个课题值得交流的。

  主持人(徐谰):今天方博士可以说一下你论文吗?

  方兴东:义乌十年以后,可以变成全世界产品的中心,现在是产品的硅谷,这个市场20多万平米,这么简单的过程,肯定是基于互联网的,那个时候义乌成为全球的产品中心,我们在义乌是全球的中心。

  主持人(徐谰):方博客很谦虚了,大概是因为导师在这里。

  王重鸣:我马上要成立创业案例企业家传记中心,这个就是百年老店重要的记录,我们就是一个教学。

  主持人(徐谰):就是编进你们的教材。

  翁南道:以前有什么前浪、后浪沙滩的故事了,现在没有了,现在有太多的专家像与王老师这样给我们研究了,前面的前浪死的,后浪在没有打到前浪上面的时候,它已经在提醒你了。

  主持人(徐谰):就是做方向盘的事情,你们做发动机,他做方向盘。

  王重鸣:公司在一直在这个案例中成长.

  主持人(徐谰):这个是最近管理学院把它作为一种教材。

  王重鸣:本身也在教自己,也在教别人,就是已经跳出了课堂这个概念。

  自己也再看别人的案例,也再看自己的,更新自己的案例。

  主持人(徐谰):不在不断扩充的一个库,就像一个字库一样。

  王重鸣:就像一个学习的平台一样。

  主持人(徐谰):就是今天我也听到我的同行一种声音,是北京的一个媒体,他说好像感觉这次“春回燕归”是政府的一次IT公关,因为是第三届,因为每届的我们省委书记跟各位做交流,虽然我们也是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民间的行为,但是戴上有省委书记来接见,每届都是这样的,包括我们徐书记,两任的,去年也是赵洪祝书记,感觉就像我的同行的评论的就像政府的攻关,然后展示自我的骄傲,我也有骄傲的资本这样的感觉,各位也已经在浙江扎根了,有很多在浙江成功的事情在做,相对于政府IT攻关来讲,各位觉得民间的攻关要作为IT攻关还有哪一些呢?就是说政府大家都知道,像高新园区,营造氛围,政府给你营造这个氛围,像筑巢引凤,但是我们民间的营造的这种氛围,就是一种来自老百姓自己的土壤,现在有哪些自觉的行为在做?

  方兴东:从硅谷来看,主要还是说包括媒体的活动,民间的互动是有的。最还是有一个又一个马云出来,马云能够成功,我们后面的人肯定越受益,更多人起来以后,能够拉动更多的人创业,马云已经做得很好了,后面的企业怎么样,要看更多的“马云”。

  卫哲:在美国也会崇尚英雄,但是硅谷没有讽刺失败,我们希望我们浙江有一个全国好的地方,我们浙江对失败非常的宽容,我们见过我们浙江很多的小老板,一次次失败但是总希望再翻身,如果浙江的互联网行业更好的话,无论是媒体、还是民间,不要光看到马云的辉煌,我们赞美英雄是可以的,但是也要给失败更好的环境。

  主持人(徐谰):今天我们赞美马云他也是听不到的。

  方兴东:就是10年前的马云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时候,谁来支持他?

  卫哲:我在上海当时说了一个在上海不太可能发生的现象,还在马云家里面创业员工不过30个人的时候,现在的王国平书记,当时是秘书长和当时的浙江的张德江书记到湖畔花园看一个20、30人的公司,这种故事只有在浙江和前面为数不多的地方才发生,这就是官方和民间的关系。

  主持人(徐谰):是在2003年的时候,淘宝也是一个特殊的背景。

  卫哲:张德江书记去的时候,远远在淘宝之前,在阿里巴巴拿到风险投资之前,是在1999年的时候。

  主持人(徐谰):刚才卫哲讲了这个,要允许失败,我们现在鲜花、掌声给了CEO、胜利者,我每次参加会议,都会很多人说马云,为这个家乡人津津乐道,我觉得是不是应该给很多的包括我们今天递交创业书的小孩子,我觉得这个我是比较感动的,有一个高二的孩子,他们还是读职高的,他们意味着毕业以后,不会到大学深造,也就是一个创业者,打工者,我们在“第三浪”创业当中,如何给这些还在摸索、还在很困难的过程当中,去渡过这样一些创业的草更,广泛的草更你们给他们如何更多的创业指导?所以这个我觉得也是“第三浪”,因为坐在这里相对也算是成功者。

  方兴东:我个人觉得三五年之内肯定会出现比阿里巴巴更强的东西,原来盛大也是不可超越的,你看第一拨的时候,2000年的时候,才一千万,第二拨到了一百亿网民,第三拨从2亿网民,目前是6亿人,所以这个里面绝对可以诞生更大的东西出来,所以,目前阿里巴巴很成功,但是我相信更大的东西出来,因为市场大,机遇会很多的,包括风险投资也是这样的,阿里巴巴已经很成功的,但是不可再造钱了,市场也是这样的,肯定会有更大的公司出来的。

  主持人(徐谰):刚才我们看到小面包点心师的创业者,我们也会跟踪博导,方博士对这些孩子们的创业,因为刚刚你也讲,你也比较赞成在校园首先进行一些创业的尝试,我们也会跟踪报道看看方博士对于小面包师创业的指导,因为这个肯定会影响他们的一辈子,因为他们是一个创业的胚芽。我想肯定也会进入我们王老师研究的范围。我不知道接下来包括你刚才说的字库里面会对失败的案例做怎么样的分析?

  王重鸣: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叫做创业学习系统,这个系统里面有成功、失败的,不同产业的,有各种解决方案,或者说是教训,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进入我们网络以后,可以进入你自己关注的产业,然后看这种失败提出你的方案,你的这个方案跟其他众多的方案做一个比较,看看利弊,然后再对下一步作出一个规划,这个系统我们已经都做好了,我们从研究的角度,现在国家战略资金也准备支持我们这个案例库,我们案例库是一个相当于动态的学习库刚才我上午的时候提到,我们现在也在大力的推进创业的教育,就是在高校,创业教育我觉得是一个下一步非常重要的课题,互联网也会进入下一个产业一样,我们高校强调就业率,实际上我跟教育部的领导强调很多次,应该强调创业率,因为创业率才是真正表现创新度、表现活力的指数,对一个高校来说。

  主持人(徐谰):实际上就业率就是创业率。

  王重鸣:它背后需要很多的教育的支持,原来像摸索性的,或者兴趣性的,自己有这种兴趣,但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三浪”肯定更加战略性的,更加有那种系统支撑的,知识基础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主力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容。

  现在已经有瑞典、西班牙、美国有部分也进来了,西班牙马上要搞一个创业周,资料也会进入我们这个库。意大利也在合作,因为最后这个创业是全球的事情,所以是全球创业研究中心,中小企业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国别的创业引领模式的。

  主持人(徐谰):这样来说的话,其实王教授做的工作也减少创业者的失败,就是更多的中小企业。

  王重鸣:让他失败的更加幸福。因为我觉得失败是永恒的主题,因为只有一定的失败才会去争取更多的成功。

  主持人(徐谰):所以西方的谚语是成功有很多的父母,但是失败是个孤儿,因为很多人不承认说这个人是我生的,就是失败就没人管了。

  王重鸣:我们学术界关于失败有几百种定义,失败只是一个尝试错误,这种概念比较宽。

  主持人(徐谰):马云也是一样的,从失败以后找到这样的法宝。

  今天的“第三浪”缘何是浙江,有没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做这样的小型的交流,因为这个话题跟钱江朝一样,好像是绵延不觉的,我们坐在这里,可能我们正在错失“第三浪”的机会,当然首先还是要有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

  今天我们这里做一个头脑的风暴,也是从一个思想的层面,先来看一下我在“第三浪”当中会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想这个光是我们台上的嘉宾自己把它进去,我们各个网友也会这样的,“第三浪”的机会在生活当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当中,今天我们的网络的对话就先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也感谢今天五位嘉宾,对我们这次“第三浪”缘何是浙江这个研讨会的支持,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