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创业的楷模 马云现象探析

2008年05月0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7年金秋,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上市奇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又一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新闻人物。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当年那个由18个人、50万元资金创办的网络小作坊,8年后变成了世界最大的B2B商业网站;当年那个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普通书生,8年后变成闻名全球的企业家。“马云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前不久召开的杭州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大会上,马云作为“首届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风云人物”受到表彰,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以马云为例寄语年轻的创业者:要取得成功,必须有梦想、有激情、有责任感。

  马云是杭州文化人创业的楷模,是杭州“和谐创业”模式的典范,是当代“杭商”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网商”的领军人物。从马云身上,我们看到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城市人文精神,看到了“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杭州特色创业创新文化,也看到了“杭铁头”精神。

  激情四射的“造梦人”

  与那些有着光鲜背景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不一样,马云太普通了,他没有多少钱,创办公司的时候甚至只能把家当办公室,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喜欢梦想、富有激情,经常沉浸在构筑童话的梦想中,并为自己的梦想激动不已、激情四射。他也善于把自己的梦想传递给他的团队,并以此激励,通过不断奋斗把梦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1995年9月,而立之年的马云,因精通英语被邀请赴美做商业谈判的翻译,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Internet,当时在美国互联网正方兴未艾,而在中国触网的人还寥寥无几,他看到了网络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从美国带回了创业梦想。回国后,马云便决定辞职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在辞职前的一个晚上,马云邀请24个朋友一起来“共议大事”,朋友们的反应出奇地一致,23个人说不行,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但马云没有听进朋友们的“逆耳忠言”,反而坚定了自己的行动决心。为了梦想,马云义无反顾,一头扎进了Internet这个“汪洋大海”,于是一个新版的阿里巴巴故事从此开了头。他后来说:“刚开始做Internet,能不能成功我也没信心。只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你如果不做,总走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那时,大家还不懂互联网,打开一个网页也需要漫长的时间,马云到处推销他的“中国黄页”,曾被人当作是“骗子”。

  1999年2月21日,阿里巴巴第一次员工大会在马云位于湖畔花园的家中召开。马云为自己的梦想所激动,手舞足蹈地发表激情演讲:“就是往前冲,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手里拿着大刀,啊!啊!啊!向前冲,有什么好慌的。”他用美好的梦想激励大家,在未来的三五年内,阿里巴巴一旦成为上市公司,我们每一个人所付出的所有代价都会得到回报。当时有人问马云阿里巴巴的前景,马云说,以50万元起步的阿里巴巴将来市值将达到50亿美元。许多人都笑了,认为是幻想,几乎无人相信。

  2002年底,互联网冬天刚过,马云提出,阿里巴巴2003年将实现赢利1亿元,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但事实上,阿里巴巴实现了这个目标。在2003年年终会议上,马云又开始梦想,他提出,2004年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实现每天缴税100万。

  每一个目标的提出,都会招致诸多的怀疑和反对。但马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造梦者,每一个当初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后来都一一变成了现实。后来,当马云提出打造能活102年的企业、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10年内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为世界三大互联网公司之一和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淘宝网”交易总额超过沃尔玛等梦想时,已很少有人再感到吃惊或者怀疑了。在有些人看来,梦想可能是荒诞的想法和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有时,梦想也会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激情总与梦想相伴。马云把激情写进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他说,年轻人都有激情,但年轻人的激情来得快去得更快,持续不断的激情才是真正值钱的激情。你可以失去一个项目,丢掉一个客户,但你不能失去做人的追求。这就是激情。失败了再来,这就是激情。“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最重要的是永远为你所激情的事情激情下去”。

  与其说马云是一个企业家,不如说他是一个“造梦人”,一个激情四射的创业者,一个伟大理想的布道者,一个辉煌梦想的鼓吹者。马云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拥有梦想、激情和不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 杭州网-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 侯玮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