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救灾一线]专访浙江心理危机专家组组长赵国秋

2008年05月2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心理咨询人员(右)在对一名与父母失散的女孩进行心理疏导。

   浙江在线05月20日讯 “我们已经快接近极限了,每天要接受心理干预的人员实在太多了,包括受伤人员及其家属、医护人员,甚至救援人员及家属。”

  “但灾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太少,我们必须坚守。”

  电话那头,赵国秋声音已经有些沙哑。赵国秋是卫生部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专家、浙江省赴川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

  女护士用忙碌将伤口隐藏

  前天,我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赶赴平武县人民医院,首次对灾区的医护群体进行心理干预。

  “他们是救灾者,也是受灾者,他们在前线没日没夜地救死扶伤,而自己的亲人却生死未卜,无奈、愧疚,各种痛苦的感觉,深深地折磨着他们。”赵国秋说。据介绍,专家组对该院全部医护人员进行了心理评估,其中有1/3的人存在急性应激障碍。

  在简易病区里,年轻的护士小唐引起了赵国秋的注意。

  小唐老家在北川县城,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对她十分疼爱,甚至连家务活也舍不得让她干。

  小唐的母亲,也是一名护士,在北川县人民医院工作。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微笑着,样子很慈祥,每次到平武来看望小唐,还会细心地将早饭准备好,送到女儿的值班病房。

  然而,5月12日,地震摧毁了依山而建的北川医院,小唐失去了亲爱的妈妈。

  “她的叔叔婶婶,堂姐妹也都遇难了,一下子没了十几个亲人。”赵国秋说。

  灾难发生后,小唐一直坚守在第一线,整整3天3夜没有休息,像个陀螺一样高速运转着。而且,她几乎不哭,眼神里甚至有些麻木。

  “我很忙,没有时间。”当心理专家试图与她进行沟通时,小唐甚至有些抗拒。

  很显然,在潜意识里,小唐认为忙碌可以掩藏内心那个巨大的伤口。

  “你应该表达对妈妈的思念”

  赵国秋与小唐进行了一次长谈。在他的眼中,如果眼前的这个女孩一脸悲伤,反而问题不大。

  “你想妈妈吗?”面对赵国秋的提问,小唐的回答很含糊。“开始很想,现在不知道自己想不想。”

  “那现在你想一下妈妈,你可以抱着一个东西想。”赵国秋把一件雨衣递到了小唐手中。她下意识地将雨衣紧紧拽在胸口。

  “你觉得她被房屋压住时,第一个想的是谁?”

  “想我,想活下来保护我。”

  “但她也肯定觉得,女儿学医,能够自己救自己,对吗?”赵国秋问。

  小唐开始啜泣,但很快就不哭了,又恢复了一开始的表情,麻木,有时甚至面带笑意。

  “你应该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哪怕在纸条上写上妈妈的名字,做个悼念的仪式,每天都陪她一会。”

  “家里没有照片,而且我也没有时间,有很多病人需要照顾。”小唐找了各种理由。

  “没有照片没关系,那就把妈妈的回忆写出来,千万别忍着,刻意不去想是不对的。”最后,赵国秋交给小唐一个任务:“你今天只要做一件事,就是回忆妈妈。”

  “她的麻木,是一种情感性休克的极端表现,必须逐步地进行救治,否则会有麻烦。”赵国秋说。

  心理专家队伍无可替代

  “你们来了不少新闻记者,这里情况很糟,如果身体太疲倦了,心理也会变得脆弱,有可能的话,要及时更换记者,回去最好对记者也要进行心理疏导。”电话中,赵国秋细心地叮嘱记者。

  然而,新闻记者还可以想办法轮换,但对赵国秋带领的这支24人心理专家队伍来说,却无人可以替换。

  “目前,我们国内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太少了,所以我们必须坚守。”赵国秋提醒说,如果无法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灾区的群众可以采取与亲友交谈的方式,来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的情绪,不要逃避与害怕。

  “这是我所经历的条件最艰苦,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次心理救援,我们每个人都已经透支了。”这位曾经参加过台风云娜、台风桑美、印尼海啸等多次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些天,他们睡觉的帐篷就搭建在马路边人行道的斜坡上。前天下午,平武下起了暴雨。晚上回到帐篷里,才发现所有人的棉被都被雨水湿透了,又是一夜无眠。

  最可怕的还是不时袭来的余震。“地面仿佛会跳舞,而且发出隆隆的轰鸣,周围几公里的狗全都狂吠起来,每个人都心惊胆颤。”

  “昨天,我们终于吃上了一顿白米饭。”赵国秋跟记者说起这顿久违的米饭,语气中甚至有小小的满足。赴川后的一个礼拜,由于交通不畅,外界的东西很难运进来,他们几乎顿顿都是靠饼干、八宝粥等填肚子。

  记者问他,现在最想做什么?

  “说实话,我现在最想吃上一根黄瓜,或者一个番茄,再找个地方,让我能安稳地睡一觉。”赵国秋平实的话语,让记者动容。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叶恒珊 编辑: 侯玮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