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云柯而西,有堤二万八千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始终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秋记。——宋.王安石《海堤记》
浙江在线杭州10月10日讯 (见习记者 童俊) 浙江水利的发展史,同时也就是浙江的一部治水史。当前的江浙大地上,一项护民生、保民安的“强塘工程”正从内陆到沿海,从山区到平原,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1997年的11号台风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台风在温岭登陆,近中心最大风力超过12级,浙东700多公里海塘被严重摧毁,207万群众被洪水围困,145万人紧急大转移,死亡240多人,受伤3249人,直接经济损失193亿元。
惨痛的教训敲响了浙江人民的警钟。“建千里海塘保千万生灵”,浙江以“砸锅卖铁”的精神,投入了50多亿,公务员捐出了自己的工资,市民走上工地搬运石头,建起了浙东沿海的“千里长城”,至今还有许多海塘以“连心塘”、“爱心塘”等命名。
1999年“6·30”特大洪水后,浙江人又以“少建几幢楼,晚修几条路”的决心,投入110亿元,建设了120多个重要城镇的高标准城市防洪工程。
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强塘固房”的决策,全面建设浙江防洪减灾新体系推上了日程。
毛泽东在1954年视察钱塘江海塘
东苕溪西险大塘
钱塘江镇海铁牛
镇海后海塘
镇海后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