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平安浙江关系你我他
事故起数在下降,官员解读平安浙江4年路。
市容环境怎么管
浙江城管新规不再追堵小贩,释放人性光辉。
致敬英雄 情动浙江
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在线访谈,英雄模范事迹感动浙江。
·第一部分 前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第三部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四部分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六部分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第七部分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八部分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在身边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台州农民用68本日记见证30年巨变

  40年厂长起伏之路  

张士友在路桥布厂原址

翻建一新的路桥十里长街

  10月9日,路桥区卖芝桥路。南官河(这条路桥人眼中的母亲河,现在已经整治一新)西岸,经营油毡生意的辛先生站在门口,看着店铺西面的一排小区楼:“路桥布厂?有近10亩地呢!有好几年了吧,旧城改造的时候就没了,后来建了这个小区。”

  南官河东,旧城改造的成果看起来光彩照人。十里长街——路桥的历史名片,已经全部按照史料记载的模样,翻建成了老城。这条古色古香的历史街区被政府按照店铺一间间拍卖,一度吸引了大批温州投资者高价购进。而如今,当初200万元买下的店铺,转手价已经降到150万元以下。一个个服装店门口,店老板数着寥落的过客互相聊着天。

  为了旧城改造,在当地闻名已久的路桥布厂成为了老一辈人的记忆。正是在这个经历几十年风雨、见证国有、集体企业沧桑巨变的路桥布厂,张士友当了40年的厂长。

  1979年:上班族有了奖金

  1957年,从部队复员后,张士友被分配到了路桥布厂。1960年开始,张士友开始担任路桥布厂厂长。那时,路桥还只是个镇,隶属于黄岩县。老张所在的布厂当年叫做黄岩县布厂。

  在老张保存的上百张老照片中,他身后布厂大门上的牌匾,从“黄岩县布厂”改为“黄岩市布厂”,又变成“路桥区布厂”。名称的变化,见证了这个老厂在历史中的角色转变。正因为这种历史感,就在前不久,路桥区图书馆还专门要了老张的这些老照片,作为历史档案永久留存。

  张士友当厂长的这40年,正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从起办到改制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在老张的日记里都有记载。

  最早,老张所属的企业是镇街道福利厂,后转为县级大集体叫黄岩县布厂。从1960年开始,他当厂长。1977年8月2日开始,老张被下放到车间,“做的是织布、保全(修理机器)、清洁、加油、落布的工作”。

  文革结束后,上班人员有了“奖金”的概念。张士友所在的布厂工人也领奖金,他在1979年8月8日日记中写道:“7月份奖金每人平均5元。”

  1979年11月7日,老张在日记里写道:“单位负担越来越重,连退休工人加起来总数有350多人。开双班制产布量不足10万米。看来要亏损了,正如‘雨天担稻草,担子越来越重’。”

  1983年:厂长要经选举   工厂还承包给了个人

  1983年前后,全国掀起了民主选举厂长的风潮。1983年8月18日,原中共黄岩县经济委员会党组在《关于张士友同志任职的批复》中写道:“经黄岩县布厂首届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本委党委研究批准:张士友同志任黄岩县布厂厂长。”这张批复函一直夹在老张的日记本里。

  在当天的日记里,老张写道:“大家既然选我当厂长,我一定要尽力工作,绝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和信任,借古诗一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作为今后我的座右铭。”

  跟其他企业一样,由于市场变化,产品销路出现波动,老张的布厂最终还是撑不住了,300多名职工面临生活问题。

  此时,“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一包就灵”的神话正在全国各地传播,工厂承包责任制开始升温。于是,黄岩县布厂也开始酝酿工厂承包制。

  1987年12月3日,张士友记下日记:“上午由我再次主持支部、厂部会议,又一次专题讨论各车间的承包责任制问题,初稿草案已定。下午,准备公布于众,实行招标承包。”会后,确定三位副厂长承包三个工区,并已签约,还对漂染、验质、辅助车间和供销科实行承包经济奖罚办法。

  工厂承包到人后,老张这个厂长突然轻松了。

  1994年:怕丢铁饭碗 职工掀了投票箱

  1994年路桥撤镇改区后,工厂开始第一次改制,时间是2001年6月12日。当天,张士友在日记写有“上午我去上班,因昨天下午职工大会已定……选出我是退休工人代表……”

  第一次改制并不成功。“职工大会的时候,大家把桌子掀翻了,把投票箱都扔了。”张士友回忆说,那个时候,突然说改制,群众接受不了,觉得工厂没了,自己的铁饭碗要丢了,“做法有点过激”。改制一事就此搁置。

  其时,全国各地企业改制风正起,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激流涌动,大批工人下岗。这也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人们深刻的记忆。而路桥布厂的职工们,在此次的改制中“躲过了一劫”。

  2005年,路桥区开始对旧城进行改造,在改造范围内的路桥布厂面临第二次改制。“这次改制很成功,县属大集体职工按国营企业待遇,享受养老保险、大病保险,每位退休工人还分得5000元,此外每人还有书报费、冷饮费,许多工人都很高兴!”老张说。

  其实,第二次改制的成功,不该归功于对职工的补贴。当时,“铁饭碗”在工人当中已经不再是如此无法撼动的终身依靠。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袭来,众多丢了“铁饭碗”和扔了“铁饭碗”的工人开始下海经商,面对企业改制,他们不再变得无所适从。

  此后,张士友开始过上每天看戏的退休生活。

  回首40年的厂长之路,老张在2006年4月2日写下:“我的人生还算顺当。1949年家乡解放,我刚好14岁,我当选为儿童团团长,1960年由路桥镇委任命为福利厂厂长,1996年退休后当选为镇西居老年协会会长。真有趣,一生当过‘三长’。我真感到满足,人生足矣!且朋友很多,足矣!有退休金,足矣!子女很孝敬,足矣!”


我来说两句:
 昵称: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改革开放三十年:首例“民告官” 震动海内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一大家子越过越好
·回眸改革开放三十年:白发摄友捧来“传家宝”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