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
这几天,义乌市苏溪镇同裕村的田间地头又热闹起来。不久前,这些已被闲置多时的田地,集体流转给了当地一家园艺公司,用于种植桂花和高山蔬菜。闲置耕地又重新被盘“活”了。
作为“世界超市”的义乌,许多农民依托小商品市场经商,家里的田地无暇耕种,一些村庄土地闲置成了常态。像苏溪镇,年度抛荒的土地占到了1/3,季节性抛荒更为严重。同裕村村民黄小月说,他家有两亩水田和两亩旱地,平时除了在水田里种点蔬菜外,旱地几乎都荒着。
为缓解肥沃的耕地被抛荒的现状,今年上半年,义乌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决定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连片流转土地在5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流出户每亩200元的补助。同时,还在各个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把农民自愿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发包。
在政策的引导下,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涨。一个多月的时间,同裕村就完成了全村98%土地的流转,并由镇土地流转服务站集体发包。“水田每年每亩的租金是350元,旱地每年每亩是200元,原来这些闲置抛荒的田地,现在也能帮我们赚钱,我们当然支持。”黄小月说。
截至9月底,义乌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1.3万多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5%。 “土地经营权流转后,很快就制止了愈演愈烈的抛荒现象;同时种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也越来越多。”义乌市农业局副局长何旭初说。现如今,义乌全市已有农业种养殖大户2300多家,涌现出了20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据悉,义乌市目前已形成委托方式流转、分类处置方式流转、股份化方式流转等各具特色的土地流转模式,流转面积也日趋规模化。为了解决仍留在农村、手中又没有土地的农民的就业出路问题,义乌有关部门还积极撮合,让农民到承租的农业大户或是农业龙头企业上班,获得租金与工资双重收入。
编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就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义乌盘活11万亩耕地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