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随着杭二中搬迁至滨江校区,每到周末,接孩子的汽车总把道路交通挤“瘫痪”;马路越造越宽,机动车越来越多,每次要穿马路,行人总是战战兢兢……近年来,杭州城区内机动车增长迅猛,“行路难、停车难”的两难问题随之产生。杭州市交警支队不断创新,推出众多便民利民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交通。
双黄线停车,解决家长停车难
杭州市第二中学目前有学生2000多人,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
由于附近没有停车场,每周五放学,二中所在的东信大道上,总会有大量机动车临时违法停靠,最多时有200多辆,从街头一直排到街尾。
这样的高峰期每周出现一次,但次次都会造成长达两个小时的“交通崩溃”。家长在停车行车中产生摩擦,附近企业和小区住户也是投诉不断。
为了缓解交通时段性拥堵的局面,滨江交警察支队没少做工作。刚开始,值勤民警也想过罚款、开单,可家长们毕竟也只是接个孩子,并非有意阻碍交通,面对一次上百辆的违法车辆,“堵”的办法显然行不通。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中队长许建明发明了一套以中心双黄线为停车位,将停放车辆组成道路隔离带的办法。
办法实行后,道路中间一下多出了近百个停车位,而多余的道路空间又能保证两方向各一辆车通过。
推行“父子灯”,行人安全保护伞
2006年10月,全国首对“父子灯”在庆春路上岗并在杭城迅速推广。此后,行人过人行横道和车子顺畅通行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能够“握手言欢”。
昨天下午5点,凤起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市红会医院西侧的人行横道前,77岁的王火金大爷正在等着通行信号灯。
王大爷说,现在马路越来越宽,没有这个小灯的时候,每次过马路总是提心吊胆,有时走了一半就被车子前后夹击。现在只要绿灯就可以安全过马路,对行动不便的人来说,真是太好了。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中英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对道路安全性、畅通性、环境、经济性及社会性5个指标的全面评估,“父子灯”不但保证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而且实现了通行效率的优化,在安装“父子灯”的道路上,平均道路容量上升1.5%,行车时间下降6.2%,延误下降9.6%,排队长度下降7.6%,通行速度提高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