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礼变奏曲》 谢伟洪 摄于上世纪80年代

《刘海美女图》 王秋杭 摄于1981年8月
故事很生动
追忆我们最怀念的温暖
30年来,老照片不计其数。所以,在备展的一年时间里,光为了遴选摄影家的照片,策展团队就吵了很多次架。
“杭州有好几百个摄影家,不少人手里都有老照片,选哪些实在很伤脑筋。最后参展的11位摄影家,之前已经陆续发表过系列老照片,还拿过奖。因此,他们的作品相对比较成熟。”王秋杭说。
照片的选择更是经过反复斟酌。“用摄影来表现改革开放30年已经不新鲜了。之前,许多地方都举办过摄影展,但大多关注大事件。比如说土地承包、肯德基进入中国等等。这样的大选题我们也想过,几次讨论之后,我们觉得摄影家应该有更独特的视角,用更生活化的细节去展现30年的变化。”杭州市文联主席陈一辉费了很多心思,为的就是让这个影像展与众不同。
因为担心摄影家在文字描述上比较欠缺,展览还邀请了杭州的部分作家来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落笔之前,他们都与摄影家进行了长时间的磨合,了解他们的内心,故事的背后。
王秋杭的《我拍美女30年》就是从成千上万张照片中遴选出来的,都是首次亮相。年轻时的王秋杭拍美女照很出名,因此总被姑娘们邀约。“这些照片可以说明一段历史,看到30年来我们眼里美的变化。”
其中一张摄于1981年的照片(见《刘海美女图》)让人记忆深刻。照片上的姑娘刘海弯弯,笑容单纯而明媚。照片下,王秋杭的日记说:“那时候的姑娘没有地方去烫发,但爱打扮的年轻女性总是千方百计想要表现得与众不同。这位少女额头上的卷发杭州人叫‘坎发儿’,是用火钳在煤饼炉上烧热了卷烫的,很辛苦,弄不好会烫伤头皮的。尽管如此,依然抵挡不住她们的爱美之心。”
还有1987年的一个靓影。蓝色牛仔背带裤、红色边框的大墨镜、红色坡跟凉鞋、红色背包……照片上的姑娘时髦极了。王秋杭说:“那时候的女孩会带上托人从广州或香港买来的时装、墨镜、挎包和化妆品,到植物园或花圃等僻静的地方偷偷穿戴上拍照,这时候她们的感觉非常好。但拍完后又都全部脱下,塞进包里,换上蓝色的工作服回家。”
王秋杭的美女图,唤起了一旁正在观展的陈一辉的记忆。“一看到那些姑娘的服饰、装扮,就让我想起了那个年代,很亲切、很温暖。”30年来的变化,就这么无声地流淌到了参观者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