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下渚湖湖面,波光潋滟。长嘴、凤冠、赤颊的飞鸟,栖居一隅。它们正是50多天前从陕西引入的“国鸟”朱鹮。
时隔50年重返浙江,十位朱姓“贵客”的到来,为原本就风光无限的下渚湖湿地增色不少。
而朱鹮对居住环境近乎苛刻的要求,亦成为德清生态环境优良的一个鲜活证据,据悉,这是朱鹮种群历史上首次易地野外重建。
对当地政府而言,引进朱鹮还只是他们行动的第一步,他们更大的“野心”是——引入国宝熊猫。
三地争做熊猫第二故乡
“争取引入熊猫的想法由来已久,也一直在关注。”德清县政府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德清人对自己的生态环境有着足够的自信。除了下渚湖,以莫干山为代表的西部山区群山连绵、林木葱郁、植被茂盛,再加上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宜。
“我们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完全适宜动植物的多样化生存和发展。”
事实上,有意引入大熊猫的计划,德清县早在去年就已经考虑。就在汶川发生地震之前,德清县有关领导还去四川卧龙考察,希望借此机会和四川建立联系。
德清并不是出手争取引进“熊猫”的唯一城市,本省绍兴、安吉两地对引进熊猫也是渴望已久。这两地皆为国内一家媒体评比出的长三角最佳投资城市。
然而,无论对哪个城市而言,答案并不确定。
因为早前国家林业局发布了暂不考虑熊猫迁徙的消息后,浙江能否成功引入熊猫越发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气候对大熊猫的栖息地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也不是绝对单一的因素。竹子、水、树是影响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几大因素,而大熊猫的生存环境的生物也具有多样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表示,影响大熊猫栖息地的因素比较多。
“引入熊猫到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绍兴、德清、安吉等地都提前做了些什么功课?”
对记者的这些问题,每个地区的相关人士都表示不愿意详谈。“引入熊猫计划”开展得异常低调。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引入熊猫的成本、日常饲养的费用都不会少。
“引入熊猫的投入肯定比朱鹮要大得多,但是如果国宝熊猫能现身安吉的竹海,必定会更具魅力,还能提升安吉的生态县的现象。”安吉林业局局长坦言,一旦政策放开,他们将会全力争取。
花重金领养濒危动植物
事实上,除了以上三县市争当“熊猫故乡”态度非常积极外,我省许多地区对濒危动植物的引入和保护工作都表现得异常热情。甚至不惜重金。
今年4月份,德清与浙大合作引入的10只“国宝”朱鹮,费用是用百万元计算的。
然而要“招待好”这10位初来乍到的“贵客”,百万元的花费仅仅是开始。“仅特制鸟笼就花去30多万元。接下来包括食物的准备、饲养、二代的培育,到后期数量增加后适当的放归等,尚需更大成本的投入。”德清县政府一位负责人介绍。
长兴县泗安镇,“浙江大学农业科学试验站”可是“卧虎藏龙”之地。
记者走入正在施工中的园区,一位管理人员指着几株看起来颇像干枯的树干,语气自豪:“这几株就是珍贵的桫椤,堪称‘植物中的大熊猫’。”
在桫椤的对面,是一株同样濒危珍稀植物红豆杉。这位管理人员向记者介绍,另一种濒危珍贵植物金钱松也很快会来这里安家落户。“别看就一小株,价值都在上百万元。”
这个占地500亩的试验站,是由长兴县政府、浙江大学以及长兴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共同合作,预期投入近3个亿,其中长兴县政府投入1亿元。
“引入濒危动植物受国家政策的严格限制,毕竟只能引进少数,我省更多的地区致力于保护当地已有的珍稀动植物。”浙江省林业厅负责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有关人士向记者举了长兴扬子鳄的例子。
早在1978年,扬子鳄被几位当地的农民发现并自发圈养。
从最初的数十只,经过近十年的细心呵护和照顾,如今的长兴扬子鳄家族数量超过500只。
近日,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正在规划中,预计最后建成后规模达到600多亩,是现有规模的4倍,预计总投资额也要达到3500万元。
“建成后,扬子鳄的生活将更加自由自在。”扬子鳄自然保护区负责人方黎明一脸喜悦。
长兴的样本意义
引入熊猫的代价远比朱鹮要高得多,可三地政府都认为“很值得”。
有关专家分析,濒危动植物到当地安家入户,能凸现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成为间接推动经济发展的幕后推手。
长兴县具有样本意义。它的发展历程恰好说明了个中道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基地,加上长兴的十里古银杏长廊和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这个位于浙苏皖三省结合处的浙北小县城,凭借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让众多商家纷至沓来。
和许多县城的发展模式类似,长兴县也一度经历过经济发展的转型之痛。“蓄电池之乡”、上榜“工业污染城市”……这些“帽子”让诸多名企业在考察投资时,不禁望而却步。近三年,长兴在环境治理上猛下功夫,青山绿水相映,珍稀类动植物更是成为其好生态的最佳“名片”。
第一天到长兴,第二天就签约,拿下当地200多亩土地,投资额是3800万美金。长兴温州商会会长吴振旺为企业选址长兴,只花去两天时间。有人问他为什么是长兴,这位个性爽朗的温籍企业家说了三个字:“环境好”。
吴振旺向记者解释说,他眼里的环境包括了多重意思,除了长兴的投资政策环境,还包括了自然环境。“一次性拿下200亩土地足够企业近10年内的发展规划,这意味着我将举家搬迁、落户当地,企业生存的环境、员工和家人生活的环境,这些自然都是他选址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孙敏龙,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在他看来,长兴的生态环境也是他招商引资工作的一把利器。
今年五一节,他接待了一位世界500强的美国企业的最高层领导。孙在给这位客人正式介绍长兴县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招商原则之前,先把他带到长兴县和平村参观。
五月的和平村柳树成荫,除了美丽的湖光山色,还有甜美的水果和休闲的气氛,看得这位久经沙场的企业家啧啧赞叹。一个偏安一隅的浙北县城里,一个小小的村庄竟有如此美景,让这位高层对这里的印象分一下子加了不少。他当即拍板同意签约。
而在此之前,该企业从中国选出数十个地区,考察历时将近10个月。一直没有作出决定。
“百闻不如一见。这种做法的效果,真的比嘴巴干讲好得多。”孙敏龙一脸感慨。
渐成经济发展幕后推手
“没有一个企业家愿意生活在垃圾堆里;尤其是质地越优良、越是上规模的企业,其管理者对企业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高。”长兴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敏龙这两年最能体会生态环境对招商成效的支持力度。
最早的时候,各个地区招商引资,最大的“杀手锏”是低廉的土地价格、优惠的税收政策;但是随着企业家一方面社会责任感增强,另一方面确实也越来越注重企业环境、员工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为企业选址时,招商当地的生活环境也变得不可忽视。于是,这种微妙的变化,把治理生态环境与当地的经济腾飞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争做熊猫故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对濒危动植物的热衷,既能够产生生态效益,同时也有经济效益。”浙江大学濒危植物研究专家付承新教授一针见血。
“以朱鹮为例,它对食物的要求近乎苛刻,食用的是活的泥鳅,哪怕泥鳅有一点血丝都不要吃。引入朱鹮,不一定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但是真正懂行的人却能够不言自明:对生态环境要求如此高的朱鹮都生活在这里,德清的环境肯定适宜居住,这样自然能在招商过程中为德清争取不少印象分。”德清县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谈起德清、安吉、长兴等地对生态环境重视的背后,付承新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分析,本身,保护濒危动植物是多样化生态保护的环节,是每个地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但是,除此之外,更要看到生态效益背后蕴藏着更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引入诸如朱鹮、金钱松等濒危珍贵的动植物,本身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为国家不允许受保护的动植物进入贸易;但是它们的到来,是当地生态佳的最形象的‘标签’。会让所在地知名度提高,也提升政府形象,进而吸引其它项目引进,经济效益也就产生了。”业内人士指出,从最初的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到如今对生态治理的格外热衷,其背后不难看出:浙江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