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张家置办家用电器就开始赶上人家了。当时县交电公司进来二台17英寸的孔雀牌黑白电视机,老张花了554元买了一台。此外,家里还买了两台电扇,88元一台吊扇,96元一台落地扇。老张觉得自己家里已经很富有了。
今年8月15日,老张在日记里写道:“目前女婿家有4辆车,大儿子有私家车2辆,小儿子家2辆……”字里行间透露着老人对生活的知足。
花7000元县城建了房
今天全厂休息,上午上街买菜,
在院桥街有6间2层楼,其中有2间街面屋,卖了这些老屋进账1万多元,我把这笔钱用在路桥建新房。这是我花钱最贵的一件大事。
老张现在路桥所住的2间立地房,其中1间是3层,另一间是4层,底楼前间还搭了约10米长的遮雨篷,是1986年建的,当时建了一间平屋,另一间2层楼,连购地皮、造屋共花7000多元。
这笔钱在当时确实很大,因为当时生活成本很低,菜价也很便宜,他其中一天的日记记了当天买菜开销:虾每斤2元,买半斤;叫不上名的海鱼,每斤1.3元,买4条计1.3元:芹菜每斤0.2元;豆腐每斤0.3元;虾皮每斤0.5元;青菜每斤0.14元,加鸭蛋每斤2元买4元,总计7.92元。
两个儿子娶亲定亲礼翻了3倍
给女方送定亲礼30888元。新房将原先红卫结婚时用的房子装修一下,计划花1万元。今天开始装饰……凉台扩大,房子装铝合金窗,装饰板拆掉,糊洋壁纸……酒水由我负责,我的人情钱由我收,其它一切由他收。我再三交待要勤俭节约,有多少力量打多响炮仗。
1988年3月,老二红卫结婚,当时送定亲礼6600元,女方回礼1600元。到1996年底,等老三红坚结婚,定亲礼已翻了3倍,张士友在12月8日日记里写下了当时的情形,最后“这次办酒席的费用还是由女婿包了”。
一个星期后,张士友在日记中感慨:“80年代新潮的东西,90年代就不新潮了。”
多次改制最终很开心
上午参加工业公司召开的33家厂长会计会议。清产核资工作是改制的基础工作,今日开始着手。
1995年5月30日,张士友退休后,又被布厂返聘当厂长。1998年4月3日,第三次改制。这是张士友在日记中写下的情形。改革并不一帆风顺,同年11月13日,这天召开的布厂改制职工大会,秩序不好,桌子也被掀了,大会没有结果。
改制一直到2004年才算成功。“这次改制获得成功,县属大集体职工按国营企业待遇,享受养老保险、大病保险,每位退休工人还分得5000元,此外每人还有书报费、冷饮费,许多工人都很高兴!”
在企业的多次改制中,老张每隔几天,就有一篇记改制的日记。
个人小结“一生足矣”
我的人生还算顺当。1949年家乡解放,我刚好14岁,我当选为儿童团团长,1960年由路桥镇委任命为福利厂厂长,到1996年退休当选为镇西居老年协会会长,真有趣,一生当过“三长”。我真感到满足,人生足矣!且朋友很多,足矣!有退休金,足矣!子女很孝敬,足矣!
这是2008年10月1日,老张在日记里对自己的人生作的小结。
现在,老张和王大妈有4个孙子孙女,大孙女张宁歆11岁,喜欢写毛笔字,她的书法作品在爷爷奶奶家的楼下楼上作“展示”。当着记者的面,说起自己的宝贝孙子孙女,两位老人是美滋滋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