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工业化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主要做法
以促进就业推动全民创业
以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体系发育和完善
以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发展
以发展营销网络推动经济业态创新
以差异化经营推动市场竞争力提升
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
主要经验
一是坚持实践检验真理标准
二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三是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温州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五马街上顾客盈门(10月25日摄)。
从一个交通闭塞、位置偏远的海港小镇发展成为富裕发达的沿海大都市,从资源匮乏、可耕地少的农业生产地区实现了向工业生产基地和品牌之都的腾飞,百姓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积累了高达4000亿元的民间资金……这些历史性的跨越,都源自独特的温州发展模式,堪称改革开放中一个极为耀眼的亮点。
温州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温州抓住历史机遇,发扬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以市场取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以促进就业推动全民创业,以商贸兴盛带动工业繁荣,以产业集聚支撑城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使当地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使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又好又快的轨道。温州模式,令人感佩,也发人深省。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作为我国最早跃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弄潮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框框束缚,促成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和发展的先发优势,推动本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独特的温州模式,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州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前,三分之二的温州人处在贫困线以下,是当时中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已经从昔日海防前线成为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前沿,从偏远闭塞的海港小城成为现代发达的沿海大都市,从资源贫乏的农业生产地区成为产业集聚的工业生产基地和品牌之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温州工业化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30年来,温州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1993年以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定在5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0%以上。1978-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长到2145亿元,增长161倍,年均增长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38元提高到28362元,年均增长13.8%;财政收入从1.35亿元提高到293.3亿元,增长216倍,年均增长20.4%。
温州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温州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水路和一条路况极差的国道与外界相连。30年来,温州建成一大批水、电、路、港、通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一半人口过上了城镇生活。
温州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间资金丰盈。30年来,温州人民摆脱贫困,实现了总体小康。1978-2007年,居民人均储蓄从8元提高到24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77元(1981年)提高到24002元,年均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13元提高到8591元,年均增长16.1%。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达21辆。大多数城镇居民拥有投资性资产。
温州社会事业发展成就显著,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30年来,温州教育事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5.1%和99%。
温州发展之路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做法
温州以促进就业推动全民创业。1980年,城市人口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成为困扰温州市党政部门的难题。市委和市政府根据当地实际,鼓励人民群众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在城镇允许发展个体工商户,在农村支持和发展专业户、重点户,较快解决了120万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市委和市政府因势利导,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形成和不断完善。以后,市委和市政府又在不同时期出台推动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全民创业不断发展,形成温州人自为商、户自为商、村自为商、镇自为商的全民创业长盛不衰的局面。
温州以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体系发育和完善。这就是通过对个体私营企业的规范提升、对公有制企业的改革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大中型骨干企业,逐步培育出理性的多元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体系发育和完善。这使得温州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为集聚各类市场要素和优化资源配置取得了先发优势。
温州以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发展。先发育市场,后设市建镇,以家庭工业为基础,借助产业集聚,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主要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一是以专业市场为发展集镇的先导,二是以产业集聚为城镇化的基础,三是以管理制度创新为城镇化的体制保障。专业化市场、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是温州强镇重镇崛起的物质基础。
温州以发展营销网络推动经济业态创新。通过遍布全国和延伸世界的营销网络,以商贸促进工业发展和销售方式变革,创新经济业态。大批温州人走出家门,形成以温州为辐射起点,覆盖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形成独特的温州人经济,产生了温州特有的经济业态:一是无中生有经济,二是新型市场业态,三是虚拟经营。利用营销网络优势,促进经济业态不断创新,是温州经济发展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奇中生优,不断取得发展优势的重要法宝。
温州以差异化经营推动市场竞争力提升。温州企业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普遍实行差异化经营:微利经营,逐步提升;精细化生产起步,逐步专业化和规模化;努力打造品牌经济,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坚持差异化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是温州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的重要诀窍。
温州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在改革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融合时代精神,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创新提供文化支撑。温州继承传统文化,创新地域文化精神;汲取传统文化精粹,创新企业文化;加大教育投资,推动文化发展和创新。
温州发展的主要经验
总结温州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坚持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温州作为我国较早建立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在改革创新中提前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浙江省委和省政府、温州市委和市政府对各种新事物和改革创新,始终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一些有争议的改革问题上,没有因为出现不同声音甚至反对声音就放弃试验,而是坚持“不争论,让实践来检验”的原则,允许改革、试验,在实践中创造经验,不断丰富政策,使温州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获得先发优势。
二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温州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担当主力军,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温州的每一步改革、每一次创新,都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不开。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激情,是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三是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温州从解决就业难题、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入手,鼓励支持群众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这不仅缓解了农村人地矛盾、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城乡交流,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市场主体,推动了市场体系的发育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利率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创新,都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前提下,依次推进。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从温州的改革发展实践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是营造发展环境的主体,两个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实行市场经济,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政府的有为作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温州市正按照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体战略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向开放、科技、品牌要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