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在定海御书楼举行揭牌仪式。
舟山自古以来就有“江浙之门户,四明之藩篱”的赞誉。舟山的陆域面积仅千余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则达2万多平方公里。由于古时造船、海运技术的落后,以及人们对台风、暴雨、海啸等自然灾害认识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在这片海域里留下了丰厚的水下遗存。
2006年,受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委托,浙东沿海水下考古陆上调查工作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调查,目睹了大量的出水实物,结合口碑和文献,发现了20余处相对明确的水下文化遗存疑点,其中灰鳖洋海域是关键,主要因为这里航道密布,海上贸易来往一直频繁,同时也存在水急风猛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断定,舟山海域沉睡着丰富的水下文物。但由于缺乏考古经费、专业人才和相关设备,一直没有对舟山海域进行大规模的、专题性的水下调查研究。去年12月,宁波水下考古队对我市册子乡海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水下考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填补了舟山群岛水下考古的空白。
“十一五”期间,国家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重心将向东海中北部海域转移。有关人士表示,在舟山成立水下考古工作站,是国家加快浙东水下考古发展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为浙江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提供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