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经合办获悉,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楼宇招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较大的楼宇招商热潮。统计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引进楼宇项目3541个,占到国内招商引资项目总数的86.59%;涉及到位资金200余亿元,占引进资金总额的69.22%。
楼宇经济作为都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高级经济形态,其产生的效益十分明显,有时一幢写字楼税收赛过一个县。杭州楼宇经济价值开始显现,据了解,杭州年税收超亿元的楼宇已有十余幢。这些“亿元楼”,大大提高了杭州经济增长的“容积率”——由于内涵特质的提升,使杭州得以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内,不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杭州掀起楼宇招商热潮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国内招商深入推进,我市楼宇招商将成为今后几年招商的重中之重。”市经合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我市楼宇招商工作通过完善招商平台、强化基础建设、加大服务扶持来层层推进。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以楼宇招商带规划、带建设、带更新、带管理来打造全国总部经济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这个重点,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楼宇招商热潮。
前三季度,市经合办除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开展的大型招商活动中重点推介我市楼宇外,还在市内外组织开展了5次楼宇招商专题活动,通过编制楼宇地图和建立楼宇招商动态信息库等手段加大楼宇信息宣传。各城区也抢抓楼宇招商的机遇,迅速采取行动,形成了楼宇招商的大氛围。各区、县(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上海、北京、大连等地开展楼宇敲门招商及举办系列招商活动,强势推进楼宇招商。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9月,全市共引进楼宇项目3541个,占到项目总数的86.59%;涉及到位资金200余亿元,占引进资金总额的69.22%。其中上城区楼宇项目和到位资金均占总数的99%以上。
在下城区,各类商务楼宇建筑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聚集起“世界500强”企业11家、全国500强和民企500强14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内外资总部企业130余家。全区税收70%以上来自楼宇经济。杭州年税收超亿元的楼宇中,下城区独占6幢。
楼宇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据了解,国务院原则通过的《2006-2020年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另外,以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审批事宜也日益趋紧。我市从事国内招商的部门都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通过新增平面发展空间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未来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城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本来就短缺,化解招商引资与土地资源稀缺矛盾的一个必然途径就是进行楼宇招商——也就是说,向蓝天要空间”,市经合办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谁抢先一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开展科学招商,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市经合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务院最近公布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杭州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支撑产业的楼宇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杭州的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城区间发展不平衡、功能定位不清、配套设施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确、考核监管措施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加大楼宇招商的力度
发展楼宇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企业多,涵盖的范围广。杭州市提出发展楼宇经济“招商一批、规划一批、管理一批、建设一批、更新一批”的战略方针,其中,“招商一批”是重中之重。
市经合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市将坚持以存量楼宇和在建楼宇的二次招商为主,以招商带规划、带建设、带更新、带管理。针对楼宇招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手段不新颖、无法形成合力”等问题,要坚持政府主导力、业主主体力和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的原则,坚持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方针,丰富招商手段,完善招商平台。市经合办和市信息办将统一协调,在下城区试点的基础上,各区都要建立各自的楼宇招商信息库并实现联网,做到资源共享,统一整体对外招商。市楼宇办将抓紧制定出台楼宇经济专项政策,梳理目前我市已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把现代服务业政策、总部经济政策、上市融资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中与楼宇经济相关的政策进行汇编。
“今后,杭州将对闲置和效益差的楼宇,进行功能再定位和升级扩容”,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商务楼宇的硬件措施,加紧形成合力招商机制,加大中介和物流机构的催化作用。
据悉,为加大我市楼宇招商力度、提升发展楼宇经济理论水平,市政府将于11月5日在黄龙饭店召开西湖国际博览会投资峰会——楼宇经济发展论坛,论坛将邀请权威专家研讨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模式和楼宇指数。
延伸阅读
地标——楼宇经济的黄金果核
一座城市的地标,其经济贡献是惊人的,以上海的金茂大厦为例,其3层到50层的写字楼被誉为“垂直华尔街”,汇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家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及跨国集团地区总部。而其53层到87层的超五星级金茂君悦大酒店,在过去的三年累计营业收入近20亿元。金茂88层观光厅,开业头三年共接待游客330万人次,年收入累计达1.37亿元。
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进一步融合,地标建筑的功能和辐射范围大大扩张。地标经济的规模效应也随之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