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户籍人口数约33万,日产生活垃圾约350吨(其中城区约255吨),这些垃圾经压缩后填埋,其中有一部分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据环卫部门反映,虽然近年来已在定海城区逐步实现了垃圾箱分类设置,但垃圾分类化处理却没有真正实现,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主要原因是居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在源头上造成了垃圾分类的难以执行,导致“一步难走步步难走”。
塑料袋该丢进哪个桶?
定海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董义介绍,按照环卫和环保要求,绝大多数街面都安装了绿、黄双色双桶分类垃圾桶,部分小区在垃圾房改造成垃圾桶时也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政府的投入是巨大的,但垃圾分类是艰难的。”
董义说,街面上的双色垃圾桶“严格意义上是为路人产生的垃圾服务的”,店面房产生的垃圾要求店主袋装,环卫工人定期上门收集。但现状是:店主把路面上的垃圾桶当成了废物箱,也有少部分店主直接把垃圾扫到门外街道上。
路人的表现又如何?记者在定海解放东路上观察了近一个小时发现,路人多半脚步匆匆,“就近”和“方便”是扔垃圾的首要原则。在随机采访中,多数路人回答:“它就是个垃圾桶嘛。”是否想到应该分类,多数回答:“没多想”、“没注意”。
此外,市民没有形成区分垃圾是否可回收的明确概念。一位男青年指着装早餐的白色塑料袋问:“黄色和绿色,该丢进哪个桶?”
生活垃圾:居民没有分类习惯
定海大部分老社区楼梯口的垃圾箱一般为单体,改造垃圾房时也配备了少量写着“可回收垃圾”字样的垃圾桶。董义说,据垃圾清运工反映,两种桶内的垃圾其实是一样的,“居民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市民有自己的垃圾分类标准:旧纸类、瓶瓶罐罐等,市民会存好卖钱,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环卫意义上的是否可回收垃圾与此有所差异。“居民先把垃圾分类投放,这是第一步。现在第一步都没做,下面的事情就免谈了。”董义说。
垃圾清运、处理是否分类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除严格把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外,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尚未分类。垃圾清运工把全部垃圾倒入车内,运到中转站压缩后填埋。环卫部门有关负责人的说法是:“能卖钱的东西,基本都被拾荒者淘光了。”垃圾中转站若对垃圾进行分类,工作量太大,操作起来有难度,而且拣出来的塑料制品、碎玻璃等,往哪里堆放,又怎么处置?都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但是真正来“经营垃圾”的人似乎还未出现。
当垃圾分类排放、处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并成为国际流行趋势时,我们现实生活距离垃圾分类、处理和利用还有多远?差距是怎么造成的?这恐怕需要全社会的思考。董义说,垃圾分类排放看上去很美,做起来真难!
■相关链接: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
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如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
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比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废电池等。
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
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
不可回收物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