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人物故事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李日华:400年前的“生活家”

  浙江在线11月07日讯 大概是周作人吧,在一篇讲到“嘉湖细点”的文章说:明朝中晚时代,陈眉公、李日华辈在江浙大有势力,吃的东西也与“眉公马桶”等一起有了飞跃的发展,成了种种细点,流传下来。周作人把江南精致生活的代表“嘉湖细点”的发明权归于李日华,在一股不屑的语气间却透着几分歆羡。而事实上,李日华也确实当得起以“闲适”自许的知堂老人的仰慕,这位晚明的大学者、书画家、鉴赏家,可谓是当今时髦的“慢生活”理论的实践者。

  李日华在一篇文章中称自己在婴儿时,父亲就把他抱置膝上“口授以《大学》,率能成诵”,七岁开始读古书,十二岁时写的文章就让宿儒惊叹,十足是个神童。老实说,一般名人的回忆多不可靠,水分很大,但李日华的这段话我倒觉得还比较靠谱。后人称李日华有“两多”,一是著作多,二是别号多。他的著作有《恬致堂集》、《檇李丛谈》、《书画想象录》、《紫桃轩杂缀》、《味水轩日记》、《六砚斋笔记》、《梅墟先生别录》、《恬致堂诗话》等,洋洋大观。名号也多,光室号著名者就有恬致堂、六砚斋、紫桃轩、味水轩等。著作多,可见其才学之高,别号多,可见其生活悠闲。这看似矛盾的两者要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这人非得是吃奶时就能背《大学》的天才不可。

  李日华的“生活家”态度,从其喝茶上可见一斑。喝茶在古代往往被当作文人生活的一个标志,讲究得繁文缛节,令人惊叹。比如那个李日华十分景仰的大画家倪瓒,泡茶的泉水是让仆人专门从山里挑来的,而且只用前面一桶,后面一桶只能用来洗脚,因为怕仆人在路上偶尔放个屁,把泉水给污染了。李日华对茶水的讲究虽不至于如此变态,但他既然把书斋也命名为“味水轩”,对茶水的要求自然到了苛刻的地步。泡茶一定要用泉水,这是最基本的。即使他到杭州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也专门让仆人从葛岭取水送到客栈里。朋友们也很知趣,送他的礼物往往就是几坛号称“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水,或是有名的莺脰湖水。李日华还组织了几个声气相投的朋友,合伙雇人每月一次运送惠山泉水。这二百里外专运的泉水价格不菲,每坛水运费是银3分,每个水坛银3至4分,坛盖银3至4厘。也就是说,一坛惠山泉水总要六七分银子。在当时,一般打工的一天的工钱也就是3分银子,街头小贩年收入约20两银子,也就是说,打工一天勉强能喝半坛惠山泉水,而小贩的收入也就是一天一坛惠山泉水而已。李日华对茶叶也颇有研究,他在《紫桃轩杂缀》中所说的“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据说是关于泰山“女儿茶”的最早记载。《紫桃轩杂缀》中“叶有白茸,瀹之无色,徐饮觉凉透心腑”的句子,也被认为是对普陀佛茶最传神的描述。李日华的生活精致到了如此地步,相比之下,现在泡茶室的“小资”们在李日华面前只能算是粗人了。

 [1] [2] 下一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