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8日讯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让民营经济先发之地的浙江较早感受到了压力。
面对挑战和困难,我省广大民营企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真诚关心和大力帮助下,发扬创业创新精神,以“浴火重生”之志,谱写凤凰涅槃的新传奇。
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去年,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堪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资源要素和环境制约日益突出,民营经济自身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叠加累积,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浙江民企困难重重。
紧要关头,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要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近日,省委、省政府又召开全省经济保稳促调暨工业转型升级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万人大会在给广大民营企业鼓劲的同时,再次要求切实抓好企业减负等工作,以扎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各部门及时启动了形式多样的“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主题活动,深入企业解决难题,帮扶企业走出困境。
二
面对压力、困难和挑战,广大民营企业发扬创业创新精神,在困难中寻找机遇,积极应对,展开了一场迎难而上、转型升级的大会战。
许多民营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改善工艺流程,提高企业内部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浙江耐司康药业有限公司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7S”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还减少了生产故障;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的精益生产模式,不仅使生产效率最大化,还直接带动企业利润上升;永康星月集团摩托车公司不仅安排员工带薪培训,还出钱请来技术专家给他们上课,让员工和企业一起“转型升级”。
众多出口加工型企业及时调整海外市场。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20余家浙江电子、机械设备等生产企业千里迢迢赶到南宁,寻找东盟国家新商机;面对今年欧美国家圣诞用品市场的萎缩,我省企业立即调转拓市方向,将眼光转向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平湖等地的许多服装企业,还有意收缩海外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效果渐显。
更有不少从事传统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将眼光瞄向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汽车配件巨头万向集团研发的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已通过国家验收,为企业新一轮发展装上了“新引擎”;原本生产低压电器的正泰集团新上马的太阳能项目,未来几年产值可达百亿元;生产传统化纤面料的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胆向新材料领域进军,其生产的防弹衣吸引了大量订单,产品利润达以往的10倍。
有人说,浙江的民营企业历来就是在困难中锤炼、成长起来的,早已习惯了与困境作斗争,我们有理由相信,历经风雨的浙江民营企业,一定会战胜眼下的困难。
三
浙江民营企业迎难而上的努力正逐渐显现效力,一些向好的苗头已然显现。
数据显示,我省个人创业热情依然高涨。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个体工商户17.69万户,同比增长50.27%,日均新开户数攀升至1059户的新高。至9月底,全省有私营企业及分支机构51.73万户、雇工706.84万人、注册资金10483.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6%、8.78%、26.04%。个私经济给全省就业市场提供了就业岗位,三季度全省个私领域新增30.6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安置下岗再就业7500人。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第三季度,全省私营企业“二、三、一”的产业格局依然不变,但在一、二产业比重有所回落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了1.07个百分点。有迹象显示,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我省民营企业奋力拓展的新领域。
广大民营企业抵御危机能力渐强。据统计,今年三季度全省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净增474.99亿元,其中新设企业注入资金256.49亿元,民营企业抗御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省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达221.67万元,比上半年增加5.04万元/户。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因专利技术的应用,扭转了困局,实现了新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介入。前不久举办的“风险投资国际论坛暨科技项目对接会”上,多家国内外风险投资商看好浙江企业,尤其看好科技型企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7%,对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22.4%;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257件,增长53.9%,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居全国第三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