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份,徐辉“转岗”了,带领8名成员组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保洁班组——徐辉保洁班,他感到自己又多了许多工作内容,组织组员清扫槐树路、与沿街店铺的沟通交流、协调班组内部管理。
徐辉笑言,自己又有了五个不同的身份——一线职工业务操作“示范员”、与沿街店铺交流的“协调员”、中心与一线职工的“联络员”、整条路段卫生质量“监督员”、店铺行人环卫意识“宣传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角色,从那以后,徐辉的工作行头除了必备的扫帚、畚斗、保洁车以外,他的工作服口袋里还时刻放着一支笔和一个硬壳小本子,在工作空当时不时拿出笔在小本子里写下自己的所见和心得。
几个月后,徐辉保洁班所负责清扫的槐树路上整洁度以及保洁员与沿路商户关系的微妙变化,逐渐透露出那本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的奥妙——原来徐辉一直在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每一家商户垃圾产生规律。
徐辉通过日常观察,对店铺经营特点、垃圾产量、垃圾投放频率和时间了如指掌,并主动与店主协调沟通,用定时上门收垃圾和定点放置垃圾两种方案解决果壳箱附近遍布垃圾的问题。
一段时间下来,沿街商户都知道有个很认真的老徐每天会风雨无阻来收垃圾,一般都会把垃圾放好,不乱倒。
“扫地也要扫出个样子来!”这是徐辉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过他也没什么大道理,只是说:“把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和薪水。”
2007年9月,徐辉被安排到无人肯去的环城北路,一边在造庆丰桥,一边是两个小区的建筑工地,工程车和运沙车往返于这条路段,每天一早,路上都是散落下来的一堆堆的沙子。
上班高峰前宝贵的三个小时,全花在清扫这些沙子,一扫就是两三车,每车有500多公斤,等拉去倒掉回来,人行道都来不及扫,一班做下来,人累得要死。每天徐辉要磨秃3把崭新的扫帚,脸上鼻子里全是黑乎乎的灰尘。不到一个月,徐辉腰椎和颈椎疼痛难忍。
徐辉的认真劲就像在跟建筑工地憋劲似的,你每天撒我每天扫,从不投机取巧。徐辉说,当时就想工地上的房子总有一天要造好的,桥也有造好的一天,满地沙土灰尘飞扬的日子总要结束的。
今年3月份,徐辉“转岗”来到槐树路,站里让他带领8个同事,组建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保洁班组——徐辉保洁班,要求他不仅干好工作,而且要把徐辉保洁班的这块牌子打出去。
环卫养护中心的同事每人每天要保洁的路面面积大概是6000-8000平方米,他们组9个人在槐树路段上的面积要多很多。要让这个组像他一个人一样优秀,有名气,这让徐辉很有压力。
徐辉是个热心的人。每次站里来了新的保洁员,徐辉就是他们的帮带师傅,从道路清扫程序到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反复交代给新来的同事,让新同事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尽管徐辉7年来帮带的新环卫工不下200人。但是“徐辉保洁班”里的这8位可是老同事,怎么带,怎么管?徐辉碰到了难题。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角色。
也有的不一定买账,甚至趁机故意偷懒,看着徐辉扫。徐辉心里明白,但还是照样帮他扫。“第一次你帮他扫了,他在边上笑,第二次,他无所谓,到了第三次,他就开始不好意思了。接下来就好办了。所以,管不是办法,让大家养成好的扫地习惯是最好的,那就根本用不着去管,谁都喜欢轻松地工作。”
徐辉开始带领同事主动上门收集垃圾,热心帮助上下公交车困难的老人,自发清理保洁地界以外的垃圾死角,义务向行人宣传保护环境,这些都影响了槐树路上的居民和商户,在他们不断纠正不正确的卫生行为之后,一种良好的卫生意识也开始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