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
这几天,去半山公园早锻炼的杭州市民,一定会发现公园门前那条泥泞的、弯曲的小路不见了,一条石材铺就、香樟夹道的新路优雅而闲适。今年起,杭州准备用5到10年时间,整治老城区宽度在7米以上、30米以下的支路,目前已开69条,完工或基本完工23条。半山公园门前这条清幽、整洁的明园路,就是首批完工的支路之一。
1099条“毛细血管”要变通畅
如果说,快速路、主次干路像人体大动脉、主要血管,那么,背街小巷、支路就是“毛细血管”。
自2002年以来,杭州先后通过“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等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尚在建设的“两口两线”工程,较好地完善了城市主骨架路网,但是与其衔接的城市支路网络结构不合理,整体效能低,主要表现在断头路、瓶颈路较多,无法与主骨架路网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由于支路没有很好“打通”,一些公用配套设施无法完善,一些区块接不进雨水污水管网,影响周边住户生活。
记者昨从建委了解到,今年起,准备用5到10年时间,整治老城区1099条(宽度7-30米)支路,形成快速路、主次干路与背街小巷、支路互相交织、贯通的城市交通网络。
明年整修支路可增泊位两千
三四平方公里大的三里亭小区,是杭州老城区内保障性住房和“农转居”较集中的小区。由于分段建设,小区内一些支小路存在“断头”或“瓶颈”现象,东西走向的董家桥路就是一例。
在这次支路建设整治中,董家桥路刚完成拆迁,预计明年可把路“打通”。加上其他几条支路疏通后,与外围石桥路、机场路等形成路网,小区可能会通公交车。
杭州市建委副主任裘新谷告诉记者,从交通功能看,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重在“通过量”;支路、背街小巷重在方便市民出行、到达,并有一部分临时停车功能。支路建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百姓进出是否舒心。
截至10月底,已完工或基本完工23条,开工在建17条,年内准备再开工5条。已完工的支路尽量不设隔离带,增设停车位;潮王支路新设港湾式公交站;长德西路桥梁让居民不用多绕道;春雨巷配合地铁西湖文化广场站建设,有效引流交通;留下大街一下“挖”出10多座文化古桥……
裘新谷介绍,支路建设不仅限于老城区的街巷整理和拓宽,涵盖撤村建居配套项目,与城市规划对接,必须遵守城市道路建设标准。
明年老城区计划整治184条支路,路总长106.3公里,总投资16.88亿。初步框算,这批支路整治完成后,可增泊位2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