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上午10时,“杭湖嘉绍环保行”采访团来到桐乡华庄现代生态农业园,这个每年要接待各地游客近20万人的农庄,近年来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生态农业的新模式。
坐上游览车,沿途好风光。成熟了的水稻低下头等待着被收割,田地里种满柑橘、石榴、黄瓜……仿佛进入了农作物的迷宫,通往这座迷宫的水泥路底下,是从火车铁轨上卸下来的废弃枕木。
“我们这个农庄,水域面积有450多亩,湿地面积有250多亩。水域内是一个天然的平衡的生态系统,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有的是螺蛳、水草、茭白等等。农庄里有好几百种植物,比如湿地松、芦苇、金丝垂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光顾。”华庄现代生态农业园的副总经理朱根标告诉大家,只要大声喊叫,孤岛上的野鸭就会群起飞舞。说着,他“吼”了一声,一群群野鸭从芦苇丛中挥舞着翅膀向高处飞去。朱根标还说,候鸟们很喜欢这里,每当白鹭回去,野鸭就飞来。
华庄生态农业园使的是什么招,吸引候鸟们纷纷光顾?“这是因为我们悉心为候鸟着想。”朱根标说,游客是沿着一座座木桥走进一个个小孤岛的,为了不打扰孤岛上的小动物,他们拆了不少木桥,就是为了给动物们一个安静的家。为了不破坏水域内的生态平衡,他们种上了动物喜欢的植物,给动物们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
这个农庄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使当地农民受益。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给农业园的经营者,每年获得可观的租金。地里的蔬菜都是农民来种的,全部是无公害蔬菜,拿到市场上去可以卖个好价钱。闲散在家的农户还可以来农业园帮忙除草,每天也能挣20多元。
据统计,当地农民7年前的年收入在7000元左右,今年的年收入达1.1万元,这都是生态经营的功劳。
“杭湖嘉绍环保行”嘉兴篇3:
我市排污权交易经验受各地媒体瞩目
本报讯 节能减排志愿者现场检查企业排污,拍板是否“摘帽”……丰富的公众活动激发了全民的环保热情。昨天上午8时,“杭湖嘉绍环保行”采访团的记者亲身感受了我市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
“自从去年我市建立了全国首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后,到今年9月为止,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6个排污权交易中心(分中心)。嘉兴市已经被列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排污权交易试点地区之一。截止2008年10月,全市已经成功交易103笔,总交易金额达5769万元。”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沈跃平向各家媒体介绍,嘉兴的排污权交易之所以可以得到企业的支持,和我市极高的公众参与热情密不可分。
嘉兴的排污权交易的初始,就是从中间做起,重在交易,全民监督。这种走在全国前列的交易模式引起了杭州、湖州、绍兴3个城市各家媒体的关注。绍兴电台新闻频率的一名记者表示,绍兴去年也尝试了排污权交易,但范围不大,嘉兴的实践经验很值得学习。
浙江省环保局宣教中心副主任赵晓对我市的排污权的实践也印象深刻。“嘉兴的实践充分证明,公众参与是最强生命力的环保源动力。”赵晓还对嘉兴排污权的抵押贷款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切入点好,而且做得深,做得细。”
据了解,我市的成功经验已经吸引了90多家省内外环保系统同行前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