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滚动报道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俞菊新:铁哥们的新“钢铁人生”

  


   浙江大隆合金钢有限公司董事长 俞菊新

   一无背景、二无经验、三无学历,凭借着前半生积累的资金和吃苦精神,俞菊新在自己赖以生存的钢铁行业开启了另一段创业人生。

   从一无所有的泥水匠,到陶庄废钢市场的俞家兄弟档,再到十几年后收购上海的百年老厂开创出一片实业天地,他的财富之路有艰辛、有坎坷,但更多的是不懈的坚持和不失时机的突破。

   俞菊新,从产业的最底层走来,携资本奋勇而上,秉承着“做企业先做人”的理念,用他不改的诚意和自信,期待着后面更多的精彩。

   点击收看许明曙视频专访>>>

   ■策划主持 徐玲英 采访整理 朱 丹 摄 影 袁培德 通 讯 员 马毓莉 林 卫

   从上海国企到陶庄民企

   主持人:“神七”飞天举世瞩目,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神七”工程中的一个关键材料就是由位于嘉善陶庄的浙江大隆合金钢有限公司提供的。而且据我了解,大隆还是一个百年老厂,成立于1902年。如今,这个曾经为清政府建造大炮的老厂又为国家航天工程贡献了自己高科技的产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大隆有了跟“神七”合作的机会?

   俞菊新:我们跟中国航天工程的合作从“神五”就开始了,负责提供运载火箭上的法兰圈。由于是军工产品,要求非常严格,经过前期考察、检测,我们的产品获得了他们的认可,最终赢得了这笔订单。

   主持人:国内想跟航空航天工程挂上钩的企业一定很多,大隆是怎么脱颖而出的?随着和“神五”、“神六”、“神七”的合作进展,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俞菊新:我想他们主要是看中了我们百年老厂的积淀,有一批先进的进口生产设备,还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骨干,特种钢的生产能力很强,产品广泛用于核电、水电、军工、航天、航海、石油等领域。现在,我们是嘉善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还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主持人:原来这家企业叫上海大隆铸锻厂,是一家知名国企,搬迁到嘉善陶庄以后改名为浙江大隆合金钢有限公司,成了一家民企。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俞菊新:2002年的时候,由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这家企业已经停产两年,面临资产和人员的处理。而那时候我主要还在从事废钢贸易。我就跟镇领导汇报了这个事,说是不是可以谈谈。领导一听,说好啊,正好嘉善县要接轨上海、招商引资。一谈,他们感觉我们人品不错、诚意很足,马上来人考察了10天,并且很快就定下来了。我仔细算了算,从设备购买运输到土建、电力等投资,一共投了3000万元。

   主持人:这3000万元是不是你以前做贸易的所有的积累?

   俞菊新:是的。3000万元中,2500万元是我十几年做废钢铁贸易的所有积蓄。幸运的是,我们投产的第一年——2004年,就赶上钢铁行业的牛市,那一年我们一边出钢一边搞基建,当年实现销售1亿多元,以后逐渐扩产,2005年有200多个客户,现在有300多个客户,年销售额6亿多元。

   主持人:你在收购大隆的时候,是不是也考虑到你有收购废钢的渠道,也有销售的渠道,只是缺乏生产环节,所以想通过购买国营企业的设备、吸纳国企技术人员来把这块补上?

   俞菊新:对。我一直考虑,上海国有企业出来的师傅,肯定是有水平、懂炼钢的,与其自己重新招聘一批新人培训,而且培训期长达三年,还不如把老厂的技术骨干吸收进来,这样既解决了我的人才问题,也解决了这批人的就业。所以我把58名老厂员工接纳过来,有一半以上都是一线的技术工人。

   主持人:你从投产开始,连续赶上了4年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钢铁的需求也高速增长,但是我们知道今年以来整个宏观形势不是太好,对大隆的影响大吗?

   俞菊新:影响比较大。像今年1至6月份,我们公司订单多到做不完。但到7、8月份,废钢价格波动带来很大的损失。但我预计明年比今年下半年好。因为在这轮调整中,那些不能适应的小钢铁企业将被市场淘汰,我们的订单无疑会相应多起来。所以有时候危机也是强者更强的时机。

   接轨上海的最大受益者

   主持人:大隆可以说是嘉善接轨上海的“显赫成效”,对于陶庄而言,从单一的废旧钢铁的集散地向钢铁生产基地迈进。因为大隆的引进,后来又引来了宝钢的投资,本地的一些从事贸易的公司也开始有意向生产环节进军。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接轨上海”这个战略的?

   俞菊新:不瞒你说,做贸易时上海不少去,但“接轨上海”这样的政府战略,我一直感觉离我们做生意的好像挺远的。但没想到现在我却成了接轨上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主持人:上海大隆是一家百年老厂,设备也有,技术也好,但是它最终被一家民营企业收购。回过头去看,你认为原来这家企业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里,你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俞菊新:国有企业问题之一是人员臃肿。当时上海大隆有500多名工人,现在我只要150人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工作状态不同。打个比方,国有企业要是一个炉子坏掉了,工人肯定下班了;到我这里就不行了,一两个小时抢修好以后得继续生产,这就是民营企业。所以那58名上海技术工人来了以后,也是经过了一年时间来适应这里的环境。

   主持人:大隆也是一个兄弟俩的企业,你是董事长,你的弟弟是总经理,这样兄弟的合作是从办企业开始的,还是从做贸易的时候就开始的?

   俞菊新:我们兄弟俩从贸易开始就一直搭档,没有分过家,也没闹过矛盾,一直比较团结的。现在我们俩分别负责经营环节的两头,他是管销售的,我呢,一方面负责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另一方面抓团队建设,要保持团结的工作氛围。

   主持人:你从1989年起从事了10多年的废钢贸易,那时候做贸易的效益如何?

   俞菊新:我从23岁起就涉足废钢贸易了,最早是骑自行车去收,收来囤在家里,囤到一定量就卖掉,赚个几千块;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开始用船来装货,一次可以赚个几万块……我们西浒村村民几乎都是如此起家的。

   我废钢贸易做得最大的时候是在2002年左右,把不锈钢用铁船装到上海,卖给上钢三厂,一年的利润有一两百万元。那时候我还没有公司,就挂靠在吴江、黎里等地的公司,他们聘请我们当业务员。

   主持人:那时候做贸易已经有一定基础了,如果继续做下去可能也是衣食无忧,我想当年和你一起做废钢贸易的人,可能很多人依旧在做老本行。你怎么想到不光要做贸易,还要有自己的实业?转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也有一定顾虑的?

   俞菊新:当时很多人对我这个厂是抱怀疑态度的,原来一起做贸易的人有的说,俞家弟兄可能要血本无归,但也有人说我们可能要发财。我倒感觉还可以,做了就做了,就是人辛苦一点。以前做贸易的时候,打打牌、睡睡懒觉也没什么影响,现在就得早起,一般六点钟就要起床了。不过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乐趣,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企业做大,做得更规范,出优质的钢。最近我们还准备跟德国合资,办一个锻件深加工企业,往下游延伸。

   主持人:是不是从贸易到实体的转型让你的社交圈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你看你现在跟上海大企业合作,跟德国人谈合资,以前做贸易的时候主要跟哪些人打交道?

   俞菊新:做贸易的时候,主要跟上海钢厂里面的处长、科长、办事人员打交道,现在的交际面不一样了,层次也不一样了。西浒村的几个弟兄,以前做贸易的时候基本天天见面,现在也不常见面,他们有时候到我这里坐坐,交流交流感情。

   文化不高,但眼光要高

   主持人:不知道你在做废钢贸易之前,是怎样的人生经历?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个钢铁厂的老板?

   俞菊新: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哪里想到自己今天居然能办个钢厂。因为家庭条件困难,我学历很低,15岁时就学做生意,做了8年泥水匠,那时候真的非常艰苦,感觉没什么前途。所以想想过去,觉得自己现在的人生有些不可思议。

   主持人:过去这十多年的废钢贸易经历,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俞菊新:最大收获就是积累了很多经验,我对不锈钢的品种了如指掌,什么含铬、含镍、含钼、含钨……很精通这方面,所以公司的采购都是我亲自把关,不会出漏洞的。还有就是那些年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像我以前很瘦的,办厂之前只有110斤,这两年才胖起来了。

   主持人:你今年46岁,回顾自己吃过的这么多苦,最终有一个不小的成绩,你总结自己成功之处在哪里?以前做那么艰苦的工作,完全就是为了赚钱,为了过更好的生活,现在已经赚了一定的钱,并且能享福的时候为什么不享福,还要吃苦呢?

   俞菊新:村里人都说我们弟兄两个人品好,老实。我说办一个企业,先要做人,人做好就能办好企业。以前做生意时,我也这样要求自己:做生意就是做人,做人做到什么程度,生意就能做到什么程度。别看我文化不高,眼光还是比较高的。过去做废钢贸易的时候,经常有机会到上海的那些钢铁厂,看到它们那么好的设备,出来优质的钢,我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这样的企业,甚至比它们做得更好。

   主持人:我刚刚进门的时候,看到大隆门口有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的题词,叫“百年老厂,再创辉煌”,你觉得大隆从上海到陶庄之后,这样的辉煌能不能继续?

   俞菊新:肯定发挥更大一些,我有这个信心。你看从上海来的58名老厂员工,最年长的66岁了,最年轻的才过30岁,但来陶庄镇4年了,没一个走掉的。相反,这几年我们还通过这些人吸引到了更高级别的人才。过去的100年发展历史,给了大隆良好的口碑,搬迁至陶庄后,给了大隆重新发展的空间,借助于这个百年老厂的积淀和品牌,再加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接轨上海的有利条件,大隆的辉煌定能再续。

   □专家点评

   点评人: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

   施敏颖教授

   谋求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企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的生产从微笑曲线的底部向两端延伸,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浙江大隆合金钢有限公司依托陶庄的废旧钢铁回收市场,既保证了优质原材料的供给,又向下游拓展了产业链,使产业发展富有生命力。从废钢回收到特种钢生产的蜕变,契合了产业深层发展的要求,是俞菊新成功的第一诱因。

   第二诱因是技术创新。一个民营小企业竟然与“神五”、“神六”、“神七”的上天联系在了一起,靠的就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保证。引进人才,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工艺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是包括大隆在内的所有企业呈现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第三个诱因是企业家的诚信。本次访谈记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多次提及的“人品”,可理解为企业家圈中的诚信。一无经验,二无背景,如何创业成功?诚信是关键。坦诚而有信是企业的一张名片,只有诚信交易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等来持续的产品订单。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