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海宁硖石南关厢街区内的居民们正在忙碌着两件事:一是找房,二是搬家。海宁市正式启动了南关厢历史街区整修工程,预计整个工程投资在1.2亿元左右。目前,273户居民中,已有半数居民达成了拆迁安置意向。
街区文化价值很高
南关厢历史街区由保秀坊和锦绣坊两部分组成,至今仍保留着商住合一、前店后河、小桥流水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老街南北走向,街道全部由青石板铺筑。两侧的临街民居、店铺等基本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典型的街道格局和风貌特征。街区东侧的店铺后临洛塘河,河与街道平行走向,是米市的主要水运渠道。街区沿洛塘河而建,房屋以东西朝向为主,两层居多,建造年代大多在清末民初。其中临河一面的建筑较为简单,以两进院落为主,街道内侧房屋较为考究,以多进院落为主,最深院落多达6进,一般第一进为店面,比较简单,后面几进较为考究,体现了“富不外显”的社会文化形态。
但因年久失修,南关厢街区总体建筑普遍破烂陈旧,通风、采光条件差,且缺乏卫生设施,居民的日常生活存在不少困难。
工程要分二期进行
“近几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海宁城区加速向外扩展,位于老城区的南关厢历史街区逐渐脱离了市民的视线,房屋也变得破败不堪。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历史街区风貌、方便市民休闲,我们决定对南关厢历史街区整体修缮。”海宁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王文军告诉记者。
根据整修方案,整个工程修建范围北起大瑶桥、南至塘桥弄、西以规划中的河西路为界、东以洛塘河西岸为界,南北长约350米,占地面积约3.5公顷。整修后的南关厢历史街区将形成南关厢街和沿河路廊两条流线,主要节点有关帝庙、纱业公所旧址、吴世昌故居与红学馆、南关厢、人民路入口广场、廊棚水景、深宅大院、大瑶桥古樟、塘桥遗址、南茶亭旧迹等。
“工程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是修建,其中维修面积11900平方米、新建建筑6853平方米以及关帝庙新建、维修面积3041平方米,整个工程将于明年年底前完成。届时南关厢的历史风貌将基本得到恢复。”负责该工程具体实施的海宁市旧城改造与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知轶介绍。
新闻背景
南关厢历史街区始建于明朝末年,由抗清义士周宗彝建造。当时,共设置了东、南、西、北4座关厢,现仅存南关厢1处。南关厢位于硖石镇(现为硖石街道)东南部,北起大瑶桥,南至塘桥弄,东为洛塘河,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50米,占地面积约1.7公顷。街区内现有南关厢、大瑶桥、关帝庙大殿、吴世昌故居4处文物建筑,20多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传统院落式建筑。街区风貌格局与历史环境保持完好,是目前海宁市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街区。2006年,南关厢街区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