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坦诚的对话,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互动的交流,更是一位网民与16万余名网友在真正意义上的一次“网上面对面”。
“富而思安。平安和谐是我们共同祈盼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今天上午,省委副书记夏宝龙来到浙江在线网站演播室,与广大网友就“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话题,进行了一次真挚的、实时的、零距离的交流与探讨。
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心声。一次次充满期望的点击,一条条诚意切切的帖子,网上互动交流的热度不断攀升,原定1个小时的零距离交流与探讨,也一次又一次地延长……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我们评价一个地方平安建设搞得怎么样,不是看发了多少个文件、开了多少次会议,而是看矛盾纠纷是否化解了,案件和事故起数是否下降了,突出治安问题是否解决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是否提高了。”
谁都知道平安的重要,但对大多数网友来说,平安建设的考核标准,似乎仍是个谜。互动对话时间预告以后,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探秘”。
“浙江是全国开展平安建设比较早的省份之一。2004年5月省委正式提出建设‘平安浙江’4年多来,已形成了浙江自己的特色。”
“大平安”——“平安浙江”中的“平安”概念,不再局限于社会治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重结果”——我们把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平安考核的一个先决条件。平安建设的考核办法有6大类、100个指标,其中大部分是“重结果”的指标,有15个更是一票否决。
“讲动态”——省委、省政府每年都要命名一批平安市、平安县(市、区),但不搞“终身制”,做不好就“摘牌”。考核办法和内容也是根据平安建设的具体进程而不断改进。
“平安浙江”建设带来了什么变化?夏宝龙如数家珍地向网友列举了一组数据:
“一个提高”:我省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已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有92.3%的受访群众认为浙江是安全的,2007年上升到9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三个下降”: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矛盾多发的大背景下,2004年至2007年,我省信访总量分别下降2.5%、12.0%、10.1%;群体性事件发生起数,2006年比2005年下降30.0%,2007年比2006年下降39.9%;从2005年开始,全省刑事发案绝对数逐年下降,2006年、2007年降幅分别为3.3%和3.1%。
“三个零增长”:就是全省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连续3年实现“零增长”。
“抓安全生产就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网友们对近日在杭州萧山地铁湘湖站施工地点发生的大面积塌陷事故十分关心。有网友问,浙江这几年的生产安全、火灾和交通等事故仍然多发,有什么好的对策?
“对这起事故的发生,我感到非常痛心。抓安全生产就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我们一定要以铁的手腕,最大限度地‘压事故、减伤亡、降损失’。”
“伤一个人,死一个人,对全省和一个地方在统计上来讲是一个数字百分比的变化。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它带来的灾难是百分之百的。”夏宝龙告诉网友,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这几年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全省去年平均每天发生各类事故119起,死亡21人,直接经济损失98万元。特别是杭州地铁这起事故的发生,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麻痹松懈,一定要抓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网友“TIGER”发帖反映杭州四季青服装老市场存在逃生通道窄、人流拥挤和安全意识淡薄等消防问题。夏宝龙当即表示,对他反映的问题,将责成消防等有关部门查明情况,及时整改。“消防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不断地查隐患、堵漏洞、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