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
外西湖湖水的能见度达到79厘米,比去年提高12.5厘米,为西湖引水5年来,透明度提高最大的一年。昨天,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传来好消息:“5年换水60遍,湖底淤泥减肥初见成效,今年的西湖水透明度最高。”
西湖水体及主要支流水质比实施西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工程(2003年)前的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有明显改善,主要污染指标降幅明显,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已接近地表水Ⅲ类水标准。
年初大雪帮了西湖大忙
昨天上午,西湖水域管理处水质监测室主任徐骏乘坐工作船,来到平湖秋月南面的西湖水域,把黑白盘缓缓放入湖水。“这是我们在西湖湖心的水质监测点,这个盘子就是我们的监测工具之一。”黑白盘有些像宝马车标志,很轻,用一根细细的绳索系着。随着盘子渐沉渐深,间隔线模糊了,徐骏说:“这时候,我们度量绳索入水的长度,就是今天的能见度。”昨天绳索的长度达到90厘米。
“年初下大雪,平均气温和水温下降,湖水温度低,湖泥里的营养物质氮和磷释放就少,帮了西湖的大忙。”徐骏说,氮、磷少了,以它们为食物的藻类就少了,湖水透明度就好。
5年换水60遍
远离西湖进水口的外西湖、北里湖能见度一直是令西湖治水专家们头痛的难题。2007年,湖水年均透明度为66.5厘米。
“西湖全年引水目标为1.2亿立方米,今年截至10月底,已引水11575万立方米,约占全年引水量的96.46%。”徐骏说,大量活水带走了湖底淤泥中长年沉积下来的营养物质。
“湖底淤泥就像一个大营养库,沉积了数十年的污水污物,每次有清水换进来,就好比给淤泥洗了个澡,泥里的磷就释放出一些到湖水里。”西湖水平均一个月一换,徐骏幽默地说,“5年相当于给湖底肥泥洗澡60遍。”
淤泥越洗越干净,每次释放到湖水里的氮和磷越来越少,西湖湖水就越来越清澈。
小南湖湖底有片净化林
昨天,记者站在杨公堤西面乌龟潭的岸边,只见湖水清澈见底,离岸约30米距离内,湖底苦草和金鱼草自在摇曳,而在小南湖,整片水域中的狐尾藻都已经能自发生长,这样大面积的水草,细细望去,就像一片清澈的水下森林。
在西湖综合整治前,水草种到西湖湖底的淤泥里,过不了几天就会因为缺乏光照而死。
“现在,西湖水底的沉水植物已能自发地生长出来,这在城市湖泊中是非常不容易的。”西湖水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谈起这些苦草、金鱼草,就像在描述着蹒跚学步的婴儿。
要知道,沉水植物可是“水中大害”氮和磷的天敌,别看它们长在湖水的最底层,却要从浮在上层的藻类植物的“口”中争抢食物氮和磷,而且食量还大得惊人。
两条生态链循环自净
微生物→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水生动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两条生态链扎根西湖也令湖水清澈。
在水底的是底栖动物,比方说摇蚊,就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里活动;在它们上面是浮游动物;最上面的湖水就是鱼类的天地了,各种鱼类穿梭自如。
“西湖是有生命的,一旦生态链和谐发展,她就能像个健康的人一样,有完善的体内循环和代谢系统,完成自净。这样的水域生态系统才能称得上良性、自然、稳定。”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