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80年代初;资料图片)
如今的长湖申线已经成为浙北水上经济大动脉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处于自然状态的长湖申线航道渐显繁忙,已无法适应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1984年,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923期刊登了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撰写的《宁沪杭内河航道需要尽快改造》一稿,文中讲到江南航道淤塞严重,需要疏浚,仅湖申线就要投资七千万元。
长湖申线航道改造受到了当时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1984年7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作了重要批示。1985年7月,江、浙、沪两省一市有关领导、专家实地考察长湖申线,提出整治意见,立项上报。1986年,长湖申线南浔市河“卡脖子”段开工建设,从而拉开了浙北内河主干航道改造的序幕。
见证人:湖州港航管理局职工倪建秋
“东方小莱茵河”的重生
1975年5月,倪建秋来到南浔航管站工作,面对的却是河宽不足40米的市河和只有12米宽通航孔的建设桥;1984年,他调到湖州航管所,面对的是市河堵航、运河堵航……有“小莱茵河”之美称的长湖申航道虽经常疏浚,却不能根治顽症。
1984年,长湖申线航道货运量达1900万吨,超过沪杭铁路的货运量,被称为“中国的小莱茵河”。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宁沪杭内河航道需要尽快改造》一稿,说江南航道淤塞严重,需要疏浚,仅湖申线就要投资7000万元。胡耀邦同志看后,立即作出重要批示:“7000万有什么了不起,银行能否低息贷款?现在许多地方部门投资仍然挤向工业,造成一些盲目重复建设,很危险,要用优待办法,引向基础设施上去。”
1986年4月,长湖申线南浔市河“卡脖子”段开工建设,拉开了湖州主干航道大规模改造的序幕。月转星移,当初25五岁的倪建秋,已近花甲之年,如今的“小莱茵河”面貌一新:南浔市河河宽桥高,新颖别致的500吨级湖州船闸雄跨两岸,1991年、1993年、1995年三次洪汛和1999年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中,先后有万余艘船舶通过湖州船闸,保障了湖州经济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