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已产生“多米诺效应”,其速度比想象中的还要快。
作为全市光伏产业的领头羊,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也隐隐感觉到了一丝寒意。11月30日,公司董事长李仙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融危机的影响超出了预期,光伏产业的“冬天”很快就会到来,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置身于外。
值得庆幸的是,这家在核心技术上保持领先的龙头企业,今年以来连续3次增加投资,使其产业链得以完整、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市场份额得以扩大、抗风险的能力得以提高。
内外兼修、抢占先机的昱辉阳光挺得住“严寒”,而那些正在建设或即将投产的光伏企业是否也能挺得住呢?
一天一个行情 简直让人看不懂
今年上半年,浙江旭马服饰有限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单晶硅项目投入产出比为1:6至1:8,也就是说产生的效益最多能达到投入的8倍。而以前做服装加工,获利空间相当有限。
看到了诱人“钱”景,该公司果断筹资4.5亿元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到目前已投入1亿多元,1万平方米的厂房即将建成,离投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但随着投产日子的迫近,公司总经理冯光明却越发焦虑起来:上半年红红火火的光伏产业,下半年好似风光不再,尤其现在一天一个行情,简直让人看不懂,也更让人胆战心惊了。冯光明表示,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作为全市目前唯一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企业,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也尝到了产业转型的甜头。2006年6月,“太阳谷”首次跨入太阳能电池产业。次年6月,该公司进行试生产,当年就实现销售额6000万元。公司董事长章宝阳坦称,今年销售收入能确保5亿元,争取6亿元。
正是“太阳谷”的示范效应,使得海宁市不少企业纷纷投资光伏产业,其产业链覆盖了除硅冶炼、提纯外的所有环节。未来几年间,海宁市规划在尖山、袁花建立太阳能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产业,到2012年光伏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然而,记者近日在海宁市采访了解到,除“太阳谷”还在维持生产外,目前该市其他太阳能光伏企业都已停产。
同样,全市各地已上马的光伏项目及正在建设的光伏项目,或在焦虑中等待观望,或随时准备停建……
业内人士预测,受国际环境影响,国内光伏企业今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将不甚理想。
盼“有形之手” 添把“柴火”
市经贸委主任王马青告诉记者,从投资项目来看,我市光伏产业产业链基本完整。除硅矿产冶炼、系统集成外,在多晶硅、硅棒生产,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生产,光伏电池应用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呈现出上游企业有所发展、中小企业迅速壮大、下游企业不断涌现的链式发展格局。
有业内人士如此评述,全市各地都把光伏产业当作新兴产业去抓,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为了确保产业能够健康发展,有必要对产业发展保持清醒认识,避免由“一哄而上”变为“一哄而下”。
“光伏市场只是暂时萎缩,从长远看,各国对此产业的政策并没有根本改变,这表明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说,从短时间看,明年确有过剩之虞,但从长远看,在光伏发电价格降低后,市场不存在过剩问题。
今年上半年,浙江平湖金健峰集团投资建设年产30MV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目前正处于厂房建设阶段。对于光伏产业的未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乐观:“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预计明年2月投产。”
“尽管短期会有调整,但‘寒冬’过后,光伏产业仍然会被看好。”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光伏企业可利用已有的优势,尝试向薄膜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突围,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机会。
这位人士说,有关政府部门在应对危机中应想企业之所想,用“有形之手”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决具体困难,让光伏企业能够昂首挺过“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