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②为读者偷拍的米商“加工”大米的照片。
图为霉大米 摄影 杜国平
整包的大米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而且很严重。一位大米批发商自曝一包100斤的大米,实际重量可能只有97斤,甚至只有93斤。上周,记者在杭州粮油批发市场暗访发现,这在行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在4号厅的一个摊位前,摊主指着外包装相同的糯米报出了不同的价格,他坦言同样是100斤的大米,包装有97斤的,也有93斤的,当然也有实足100斤的。因此,虽然它们的外包装上标注的都是50公斤,但它们批发价却不同,就看买家如何选择(详见本报11月27日相关报道)。
消息见报后,反响强烈,读者不断来电发表看法,有为消费者支招的,有呼吁主管部门加强管理的,还有人直接曝黑幕,称不法商家除了惯用缺斤少两的伎俩外,还会在优质大米中拌入差的大米,以次充好。
斤两问题后再曝以次充好黑幕
昨天下午,曝黑幕的李先生(化名)说要带记者去凤山路的一粮油市场看一组设备。
李先生自称此前曾在杭州粮油批发市场工作,知道很多有关大米的猫腻。不过,李先生特别强调,一些品牌的大米是不会缺少斤两的,因为厂家包装前会特意多加点大米,这样一来即便大米在运输途中水分挥发了,也留有了充分的余地。
“不少江苏大米和安徽大米的分量都是不足的,商户们其实都知道这个问题,就是在利益驱使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李先生说,市场里卖大米和面粉的共有9个厅,约有100名商户,有时一个商户一天过手的大米量就是三四十吨,哪怕每100斤大米只少1斤的话,这么算出来的数字也是吓人的。
李先生还拿出了一组照片,指着其中模糊的人影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拌米吗?打个比方,如果你在这个商户订购大米时砍价砍得很便宜,那么他们就悄悄使诈,以次充好。假设你要10包25公斤的大米,那么他就拿9包好的大米,1包质量差一点的大米,拌在一起,这样他的成本就下来了。”李先生说,这是个别商户赚黑心钱的办法之一。
发霉的大米会流入市场?
“你知道发霉的大米怎么处理吗?”李先生称这就是他带记者去看一套流水线设备的初衷。据称,这套流水线可以让大米去壳、抛光然后添加香味后再打包出售,这么一来,即便是发霉的大米,也能像化过妆的姑娘一般漂亮地出现在市场上。
凤山路上的这家市场已经搬迁,市场内只有少数的商户。门口的保安说,是有李先生所说的这组设备,并指了具体位置,但进去后却发现大门紧闭。“已经下班了,要来的话明天早点来。”旁边一位卖大米的老板得知李先生想处理发霉大米时,建议他直接降价处理。因为加工后,大米的分量要变少的,加上来回运费及加工费,不合算的。
这位卖大米的老板还在忙着给大米过秤打包,店里还有一个女人专门将一包包有霉点的大米袋剪开,筛掉霉变的大米,然后再加入好的大米重新打包。“浸水了,没办法。”老板还叹息现在的大米生意不好做。
经营户直指市场管理缺位
一位专门向单位食堂供应大米的商户余先生(化名)说,“粮油批发市场大米缺斤少两”这个报道很好,并称他也是深受其害。“整个大气候都是这样,我进不到足斤包装的大米,有时候把大米送到单位食堂里,对方要求过秤,这种时候是很难堪的。”余先生说,他还要想办法补足斤两,非常麻烦。
余先生认为,这应该是管理的问题,市场里存在缺斤短两的情况,管理者如果没有作出反应的话,那就是默认了,这自然会成为一个潜规则。如果管理到位的话,这个问题至少不会那么严重。
崔先生则称他知道大米缺斤少两跟厂家没什么关系,很多经销商直接到厂家进货,他们跟厂家说好一包多少重就多少重,然后按实际重量跟厂家结算。而这些经销商和下级的经销商结算时却会按标注的重量计算,从中牟取利益。当这些米通过下级经销商再到消费者手中时,直接坑害的就是消费者。
长期存在,为什么没人监管
不少读者来电指出,大米是家家户户都要消费的商品,商家在这种必需品上做手脚实在是太缺德了。
“你想想看,一些大伯大妈为了省钱去批发市场买大米,那么大的一包扛回来,如果真的买到了这种缺斤少两的大米,没享受到实惠不说,到头来既白花力气而且贴钱。”读者蒋先生说,市场方真应当好好管这种事情,杜绝类似现象发生。
朱小姐自称早已听说了大米短斤缺两的情况,据她所知,一些商贩去收购大米时,故意让厂家少斤两,一袋外包装标注30斤的大米实际上只有28斤。“我现在就学了一招,买大米都要求过秤,否则太吃亏了。”
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认为,从市场经营者到一些管理者,都知道缺斤少两等不法行为在杭州大米市场上一直存在,为什么管理部门、执法部门一直允许其存在呢?这些部门置老百姓的利益于何地呢?
对于读者反映的黑幕,商报已向拱墅区工商、质监部门反映了此事。对于有关部门的后续查处,商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