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青年路小区4幢一单元的老蔡一家,11月30日傍晚,遭遇了一件奇怪又恐怖的事情。
晚饭后,突然有人送来一个邮包,怀着好奇心,女主人曹女士拿剪刀慢慢打开,竟“轰”一声爆炸了。喷出来的火光,一下子冲到了曹女士和儿子的脸上。
昨天,案件成功告破。同时,在杭州抚宁巷贴沙河内,嫌犯石某的尸体被找到。
事件延伸
这样的危险邮包有数个
据了解,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前,私刻了一枚某快递公司的公章,印刷了一批该快递公司的包裹单,然后在劳务市场雇了民工当“快递员”。
在11月30日当天,藏有炸弹的邮包就这样被“邮递”出去了。
有知情者透露,这样的“危险”邮包有数个,目前已经都被警方追回。“从人员方面分析,都是他自己认定的和他有过节的人。”
12月1日晚,警方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在萧山的住处,在屋内发现另外2个还没寄出去的邮包,上面贴着“不要动”的字样。同时,警方还发现了三个没有装电池的半成品邮包。
昨天下午,最后一个邮包,在萧山被排爆专家成功排除,它的外表被伪装成化妆品的包装盒。
嫌犯下落
犯罪嫌疑人已身亡
案发不久,杭州警方将嫌犯锁定为杭州市萧山区的石某(男,52岁),此人早年是杭州发电设备厂的员工,后在外面单干,主要接电焊等活。
12月2日上午7点13分,警方搜索过程中,在贴沙河江城路河段发现了石某的尸体。
目前,杭州警方已初步排除了石某他杀的可能性。
那天傍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12月1日凌晨0点38分,在公安机关做完笔录后,曹女士母子俩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青年路小区的家。
当时,他们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昨天下午2点,记者再次找到他们。
曹女士和儿子都在家,脸部的伤势已明显好转,但眼睛的伤还需复查。
事过两天,他们向记者道出了当时的一切:
那天傍晚6点多,吃完晚饭,我丈夫正在厨房对着楼梯走廊的窗台前洗碗。一个非常清秀的年轻人跑上来问他:“你是不是‘蔡××’,有你一个包裹。”
我丈夫很奇怪,自己没有邮购东西,怎么会有包裹?年轻人说是“电大”寄来的。丈夫就不疑心了,因为“电大”是他的母校。
包裹是一个白色的纸箱子,高约20厘米,宽15厘米。我儿子签收了后,搁在冰箱上,找来剪刀和我一起开了封。
我们当时就觉得,这个邮包很奇怪,送达的时间明明是18:39,但那个年轻人非要我儿子在到货时间一栏填写19:30。
包裹被慢慢打开了,里面很多碎纸,最后发现一块黑黑的东西,好像糯米团一样,外面还缠着铁丝。
“不会是炸弹吧?”我的话音刚落,包裹便“轰”地一声发生了爆炸。
因为这个人没走多久,我儿子本想去追,但他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一片白茫茫。我老公从厨房跑出来,抱住儿子的头。
我颤颤悠悠去打了110。
幸运的是,这个炸弹威力并不大,连搁置包裹的冰箱都没受损伤。
我们事后想起来,是自己太不小心,这个送包裹的人没穿工作服,还一个劲地阴笑。还有,包裹回单连条形码都没有,根本不像是快递公司送来的。
邮包解密
炸弹是怎样“炼”成的?
据参与排爆的专家介绍,这些炸弹邮包几乎一模一样,都出自一人之手,制作人应该掌握基本的制爆知识。“有起爆物、电源和炸药,已算是比较专业的自制炸弹。”
这些邮包都为纸质的外盒,口子用塑胶带封住,打开后,最上面一层是红色的包装纸,下面塞着不少剪碎的废旧报纸条,上面缠绕着一根很细的铜丝,铜丝直接连到下面最关键的装置——一个改装过的肥皂盒。
肥皂盒的表面用强胶水粘上了黑色的铁砂,里面装有电池、电珠、小灯泡等电子元件,还有大概20克左右的黑火药。
铜丝被收件人不小心弄断后,便会点燃通电的钨丝小灯泡,发热后,引爆火药。
幸亏炸药量比较小,因此,引爆时威力不大,“不能算是爆炸,只能算是冲击波相对较小的爆轰,产生炽热的气体,伤及收件人。”
专家提醒
不要轻易拆陌生人寄来的邮包
专家介绍说,邮包和信件不同,因内部有一定的空间,里面存放东西的话,无法用手感觉出来。
“如果收到陌生人寄来邮包,特别是外面有硬质外壳的,可疑的,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轻易打开,可以尝试用耳朵贴近外壳,听听是否有钟表运作的声音。”
如果实在不能确定,可以拨打110,或者直接寻找公安机关帮助。
他是个怎样的人?
受害人:他在我家贴过纸条
在昨天的采访中,曹女士告诉记者,丈夫老蔡现在杭州一家机械公司任副总经理,早就认识石某,两人有业务上的往来。
“他是做电焊的,经人介绍,我丈夫几次请石某给公司做过零活。”曹女士说,可能是工钱上没结清,石某总是向老蔡讨要。“虽然我丈夫是介绍人,但都是公司的活,早就告诉他了,工钱找公司财务算去。”
但石某还是不依不饶,曹女士说,这人性格太孤僻古怪。
在曹女士的家门口,记者见到一张被撕了大半的纸条。“就在今年五六月份,我家门口还被人贴了张讨债的白纸,好像是说,干了几年活,结果一两千元的工钱没拿到,就是些威胁的话。”
虽没有落款,但老蔡马上意识到是石某所为,马上就撕掉。“我们以为他是闹着玩的,没想到来真的。”
老同事:他脾气暴躁,早年离职
昨天晚上,记者了解到,石某曾在“杭州发电设备厂”(简称“杭发厂”)工作过,他的户籍仍在“杭发厂”的集体户里。
记者来到“杭发厂”所在的萧山城区,据当地居民说,“杭发厂”的老厂房已经被拆迁了,原址上造起了商住楼。在市心中路128号的一个破旧大院里,记者找到了“杭发厂”的老宿舍。
集体宿舍已被拆除,目前在这个大院里住着的,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工人。
记者在这里找到了4位年纪较大的工人,其中有2个对石某有印象。
“我记得有这么个人,他是四车间的电焊工,脾气有点暴躁,不是很好相处。”一位今年46岁的男性工人说,“他好多年前就不在厂里了,好像是被开除的吧!也有可能是主动辞职的,具体我也记不太清了。”
“那时候他胖胖的,别人不太叫他名字,都叫他绰号。”这位工人说,由于时间久远,很多情况他也记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