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信用卡在某某商场刷卡消费××元”……看到这类短信,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骗子”!是的,这是横行好几年的骗局了,但总有人会中招。
利用银行卡实施短信诈骗是近几年出现的事,让人防不胜防,对社会危害极大。下面两篇报道,为你揭开短信诈骗团伙幕后真相。眼下年关将至,短信诈骗回潮,提醒读者们提高警惕。
昨天上午,绍兴越城区法院开庭审理一个短信诈骗案,11人的团伙,2个月骗了近250万元,最大的一笔是39万多元。
换汤不换药的骗术让30多人上当,受骗的有个共同点:都是忙碌的生意人,基本上不太看新闻。
这个团伙是怎么运作的
现在的短信诈骗更“专业”,他们细分了“客户市场”,像浙江经济较为发达的绍兴、义乌、宁波等城市基本上是重灾区。
团伙里也分工明确,共分四线,分别是一线负责群发手机短信,二线是“警察”,三线是银联工作人员,四线负责异地取钱(骗到的赃款)。
整个团伙有三个“领导”,负责布置和协调。在人员设置方面,他们也动过一番脑筋,比如接电话的“警察”是男的,“银联工作人员”是女的,而且她们都经过普通话培训,包括学习热线员那个腔调。
“银联工作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除了声音甜美、普通话标准,还要求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对受害者的种种提问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但万变不离其宗——“指导”其完成转账,最后还不忘说一句“有问题再联系,祝你有好心情”。
11人“合作”两个多月骗了近250万,被三个“领导”瓜分了,零头分给小姑娘们,一般小姑娘分到5000元,最少的一个才分到1500元。
小姑娘们当初是被骗出来的
法庭上,一串被告除了三个男人,其他都是女人,在这个团伙中,位于底层的是这些小姑娘,看看案卷有1988年出生的,还有1990年出生的。
姑娘们站在那里,头低得不能再低,法官一说话,她们就抹眼泪,一起在掉眼泪的,还有旁听席上从福建老家赶过来的亲戚。
这个团伙的成员都来自福建安溪,以几个男人为“领导”。小姑娘们有的是被骗出家门的,同镇同村的男人跟家长说,带女孩去外头打工,做电话接线员。
昨天法院没有当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