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已建民工学校千所 享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2008年12月1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吃过晚饭,张志新乐呵呵地拿起笔和笔记本准备去民工学校上课。他今年37岁,老家在安徽,小学文化。两年前和老乡一起到杭州,在工地上做泥工。“在杭州打工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这里有书念。”他说。

  张志新所在的工程项目部,每个月都开设民工学校定时上课,选修课和必修课,有事不能上课要向工长请假。课程结束要考试,不及格还要补考。

  杭州像张志新这样,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常年保持在30万人左右,受众多因素影响,广大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城市认同和市民尊重,又因难以融入城市生活而产生自卑心理。

  另一方面,民工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法制观念、文明程度、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尚不能适应城市化要求,加上用工管理和劳资矛盾,常常带来一些社会不和谐问题。

  如何将这支人数庞大的劳动队伍带好,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是杭州市建委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2007年4月,杭州市组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市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建委两个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有关处室、直属有关单位和市建设工会、各区(开发区)、县(市)建设局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建管站),明确各成员单位和办公室职责,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民工学校组织管理网络,定期研究全市民工学校重大事项,杭州建设工地民工学校由此应运而生。

  经过摸索,杭州逐渐总结出一套具备杭州特色民工学校办学模式。

  首先科学定位。民工学校建在工地上,寓学习、工作、生活于一体,是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加强民工教育管理的场所,目的是造就一批讲文明、守纪律、懂技能、会操作、能创业、有生活品质的高素质民工队伍。

  其次管理要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杭州市区范围内,建设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地;县(市)城区范围内,建设工程造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地,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都应建立民工学校,进行正常教学活动。

  目前,全市已建民工学校总校129所,在工地办学的民工学校1000余所,建校率达98%以上,参学民工达27万多人次。

  2008年又涌现出126个杭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样板工地、17所示范民工学校、第四届十佳民工学校。

  再次,课程按照民工需要设计,丰富多彩。比如,请司法局、律师事务所法律专家讲如何维权;请安监局等有关部门以文艺表演、放电影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请卫生部门合作开展健康卫生知识大讲堂活动,除骨折、出血等工地常发事故急救外,还免费发放宣传画册、防艾书籍,进行防艾教育;

  与市文广新局联合举办文艺演出、民工卡拉OK比赛等活动;请市城建培训中心在民工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试点工作,让民工通过学习可免费拿到国家承认的上岗证书。

  各部门联动,积极参与,构建了党政、社会、企业、工地“四位一体”促民生的办学体制,不仅市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重视,更建立健全了从上至下管用的民工学校建设领导体制。

  “效果很明显。”浙建一公司的项目经理、新加坡科技园工地民工学校校长吕正良说。民工学校道德课堂开课后,安排了民工们排练讲道德、讲文明的小品公开演出,几堂课下来,民工宿舍里整洁干净了,随地扔垃圾吐痰的行为也少了。

  民工学校也受到了民工的欢迎。“学会了急救、学会唱歌、看了很多场好电影、还拿到了上岗国家证书,都是不要钱的。”张志新掰着指头数在民工学校里的收获。孩子、老婆、家乡人都说他有文化多了,这个让他最开心。

来源: 杭州网-都市快报 作者: 严静 编辑: 李利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