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黄酒集团用“加减法则”做出“乘法效益”

2008年12月1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  昨天下午5时,傅建伟的办公室挤进了一群北方客人,都是慕名来下明年原酒订单的。“古越龙山原酒交易推出不到一年,销售额已逾1.1亿元,为实现可持续增长,我们现在对订单采取从紧政策。”这位绍兴黄酒集团董事长说。

  事实上,更让人惊奇的是傅建伟案头的另一串数字:今年1~10月份,黄酒集团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和销售收入96,237万元、183,17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03%和17.70%,但利润总额达12,965万元,较上年同期猛增581.29%。仔细分析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销售同比增长不到两成,利润增幅却有近六倍。

  “类似这样的惊人业绩以往也曾出现过,但均不及今年含金量高。”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黄酒集团去年利润增幅也相当高,但利润源较为分散,如氨纶项目去年上半年就为企业带来了3000万元利润。“黄酒集团将氨纶项目卖掉后,企业的主业增长更加货真价实,推动企业进入良性循环阶段。”绍兴黄酒协会一位负责人说。

  “回头想想,卖掉氨纶项目这步‘减法’做得十分关键。”傅建伟告诉记者,正是果断剥离了氨纶项目等与主业无关的10余个项目,企业不仅收回了大笔资金,更得以把精力放在黄酒主业上,企业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在文化上做‘加法’,黄酒集团终于厚积薄发,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我市黄酒业界一位专家分析,近年来,“古越龙山”率先提出年份酒概念,并花巨资在央视投入广告,加上成功运作原酒交易,挖掘出黄酒的核心价值,利润自然就上去了。

  “让传统的更经典、让现代的更时尚”是黄酒集团对产品的新定位。傅建伟认为,产品的文化属性可以往古代讲,但市场和技术一定要往后看。“我们引进了啤酒、葡萄酒的冷冻、后处理等技术,产品成功打进超市、饭店、休闲场所等新市场,就是这一理念成功的体现。”

  “加减法则”还被运用在黄酒集团的车间里。近年来,企业先后花了2700多万元用于污水达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刚开始也有职工感到心疼,但企业如今仅靠循环经济,每年就可赚回800万元。今年前10月,在产能扩张的同时,公司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2.19%,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3.6%。

  “目前,企业斥资25亿元打造的中国黄酒产业园正在抓紧兴建。我们还聘请了专业咨询设计公司。企业将实现黄酒酿造、现代灌装存贮、玻璃瓶生产的一体化生产管理格局和黄酒营销标准市场。”傅建伟说,企业所有的“加法”与“减法”,都是为了促进黄酒这一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的“乘法效益”。

来源: 绍兴日报 作者: 李菲 茹拥政 编辑: 李利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