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689元,增幅13.4%,已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比例;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超过85%,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种种迹象表明,我市“三农”工作水平总体上已处于全国前列。
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出台惠农综合性政策及配套文件,加大对新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与此同时,一条发展“三农”的思路也逐渐变得清晰,那就是必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成为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的一项长期性社会建设工程。
2005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纲要》,提出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方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市由此进入了政府对“三农”投入最大、村容村貌变化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年份。今年,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将超过70亿元,全市300多万名农民得到的实惠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农民的口袋越来越鼓
鼓起口袋,是农民能够感受到的最大实惠。通过对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我市除了在对农业和农民一如既往实施政策性“输血”基础上,着力构建农民财富长效积累机制,免除农民增收的周期性波动,走出一条加强小城镇建设,引导产业、人口、生产要素集聚,推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发展新路子。
镇海庄市街道光明村的村民们如今已告别“摸田头”的日子:村里1200个劳动力在周边的企业上班,月薪高的已经达到4000元。如今全村有一半村民住上了别墅,开上了私家车……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118万亩,上半年又有4.34万农民参加了农业技术或转岗就业培训,有1.5万人“洗脚上田”转而从事二、三产业,全市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率已在80%以上。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感受到财产性收入带来的增收“曙光”。除了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他们还在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中获得不菲的收益。目前,全市有366个村(社区)推行了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革,这些村通过开发山水资源、建造厂房和三产用房甚至资本运营的方式,使总收入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去年,全市村级集体光物业租赁收入已将近10亿元,全市农户人均股息红利收入103元,同比猛增了80.7%。
农民脱离土地的束缚,反过来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2004年,我市农业全面进入无税时代,进而逐步实施种粮直补、农资直补和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现代农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目前已形成近郊农业等四大区域特色产业带和创汇蔬菜等十大主导产品,全市农产品已经拥有省级名牌45件,中国驰名商标13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拥有量均居全省前茅;全市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18家,启动了20个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涌现了6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在全国前列的农业机械化,使如今的田头难见挥汗如雨的农民;建成“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95个,年接待游客在400万人次……
农村环境越来越好
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要求改变“脏、乱、散、差”的环境,村庄整治由此在全市迅速铺开,并逐渐成为新农村的“龙头”工程。目前,各地有2000多个村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或整治方案,前三季度投入资金16.87亿元,全市已拥有全面小康村222个,环境整治村1517个。
今年,全市实施整治的村达到502个。与过去的“点上开花”不同,如今的建设更注重村庄整治串点成线、连片成面,通过拆迁新建、梳理改造、环境整治等模式,逐步由单纯改善村容村貌向整体区域治理转变,力求村庄的“绿、洁、清、齐”。为推进“百千工程”,我市建立了市县领导联镇带村制度,确定17个镇(乡、街道)作为成片连线推进村庄建设的试点。与此同时,各地纷纷组建新农村建设顾问团、研究中心和促进会,全市已有5085家企业参与村企结对。
如今,我市的农村已面貌大改:全市建成通村公路2000多公里,乡村康庄工程全面完成;1026条骨干河道得到整治,提前一年完成“千里清水河道”建设任务;近百万名农民喝上了“放心水”,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有70多个村实施污水处理工程;2000多个村几乎村村都有放心示范店……“这是继土地承包到户后,党和政府给我们农民办的最大实事。”农民的话朴实而厚重。
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越来越高
让农民更高兴的是,他们开始像城市居民一样,逐渐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弱有所助、幼有所学的权益,“安全”系数明显高于全国。
从2006年起,全市推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62万人;
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4.5%,住院有效费用补偿水平达到36%,农村社区卫生覆盖率达85%;
全市有52.1万名被征地农民有了养老保险,已有33万人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月平均待遇提高到370元;
全市近6万人被纳入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08.7元,超过全国城市居民低保水平,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为96.1%,基本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
大批农民工纳入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体系中;
……
前不久,我市确定在明后两年投入200亿元建设新农村,全力推动农村改革创新。这是对“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个科学判断的最好回应。随着现代农业、农村环境和农村公共服务快速发展和推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又将迎来一个春天。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保险财富收益特色农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