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亩晚稻有35元农资综合补贴,上半年新买的插秧机也有3万多元的补助……”晚稻丰收了,这两天,南湖区余新镇种粮大户高才兴心里打起了算盘,盘算着今年可以从政府这里获得多少农业补助。
“农业税啊?老早不缴了。这几年我们种田人赶上了好日子,不仅不用缴钱,政府还有补助哩!”种了大半辈子田的高才兴清晰地记得,就在上世纪90年代,各种农业税费算在一起,一亩田要缴100多元。可就在这两年,政府取消了“三上缴”、农业税,还加大了各种农业补贴,像规模种植、新购农机、设施农业等,政府都有补助。高才兴种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年承包的粮田达到了800亩,仅20多万元一台的“洋马”收割机就买了2台。
做农民越来越轻松,这是不少嘉兴农民近年来的共同感受。2004年,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历史性地实施“两减免”(减免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三补贴”(粮食直接补贴、良种推广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嘉兴农民彻底告别了“皇粮国税”。各种费用的取消、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实施,嘉兴农民第一次感到这么轻松。今年,全市没有发生按人或按田固定向农民收取有关费用的情况。
为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全市建立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了70个农村价格和收费监督站,聘请监督员1214名。同时,将农民减负列入对各县(市、区)平安建设工作等考核内容,每年采用明察暗访的形式开展检查。“可以这么说,嘉兴的农民基本上实现了‘零负担’!”副市长陈越强对此颇为自豪。
“支农资金同比增长达到了32.17%,嘉兴市的支农力度在全省各地少见。”昨天在省农民负担考核组对嘉兴的考核中,考核组组长、省农办副主任余振波对嘉兴的做法给予肯定。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嘉兴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农资金支出36.04亿元,比去年增加了8.77亿元。
我市的惠农政策不仅实,而且更为贴心。在2006年起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今年春季开始,我市免费提供教科书,据预算这个数字达到1.5亿元。今年全市落实各类粮油补贴1.84亿元,全市全面实行农民补贴“一折通”和网络化管理,各项政策均兑现到户。全市还落实相关费用的免缴免征政策,各部门纷纷严格执行规定,如市工商局停止征收并清退前期预收的“市场管理费”、“个体管理费”就达到了100多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是否健康是农民能否真正实现减负的关键。我市目前还有30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对此,全市各地都出台、安排了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和专项资金,力争用三年时间摘掉全市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贫困帽子”。各县(市、区)财政扶持村级经济的资金达到4388万元,用于各村建造厂房、商贸设施、店面房,从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全省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才33万元,嘉兴市将脱贫门槛定在30万元,不简单!”嘉兴市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得到了省农办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