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3日讯
前不久,三联主笔王小峰在博客中诉苦,自己因为皮肤过敏吃药,结果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胃疼,恶心、总想呕吐;吃了治胃疼的药,关节疼痛难忍;吃了治疗关节疼痛的药,觉得阵阵晕眩;吃了治疗头昏的药,又皮肤过敏了……是药三分毒的老话没有错,王小峰的遭遇,都是药品不良反应惹的祸。
记者昨天从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检测中心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显示,使用抗生素、中成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居前2位;静脉滴注出现不良反应的,超过全部报告数6成,远高于口服等其他用药方法。
药监部门表示,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报告数占全部报告的51.1%,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所占比率居前9位的药品全部是抗生素,这可能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有关。
据悉,药品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规定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副主任陈理则告诉记者,市民服用药品后出现不适反应,要立即停用可疑药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并可以联络药监部门,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个人经历,但这些数据如果全部上报、汇总后,可能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她说,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电话是0571-85463894。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700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8.4%;其中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217份,占25.9%;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72份。对此,药监部门表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量的上升,表明公众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也标志着监管力度加强,监测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