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模拟射击场
在见到宁波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张朝宁之前,我们早已听过一个传闻,是关于抗震救灾的:宁波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在接到命令后紧急开赴灾区,32个小时行进了2800公里。沿途经过安徽、河南、陕西,途中某省的一位副省长看着这支由美产防弹车、奔驰运兵车和悍马指挥车组成的车队,啧啧称奇,“这是我见到的装备最精良、车速最快的一支车队”。
这个传闻应该不假,隔着张朝宁办公室的四扇玻璃窗,陈列着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奖章,另一边的停车坪上停有一排整齐的奔驰运兵车。
作为浙江公安科技强警的典型,宁波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从2006年开始投入2.2亿元。
也就在这几年,浙江省公安科技建设资金投入20多亿元。电子监控、指纹库、DNA,这些常见于美国刑事侦查片中的玄妙工具,早已在我们身边广泛应用。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最明显的效果是破案率的提高。2007年,全省破案20.78万起,每百名民警破案数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监控类
天眼
2006年4月20日义乌江滨公园发现那具无名女尸的时候,稠北派出所的电子监控刚建设不到半年,但已经是义乌治安监控系统中最大的监控机房,266个监控点覆盖了整个46平方公里的辖区。
尸体装在一个大型旅行箱中,江滨公园明显只是个抛尸现场,那么第一现场在哪里?
监控员开始对江滨公园附近的监控进行回放,稠西街发现了一个推着旅行箱行走的可疑男子。再往前搜索,义东路,又出现了这个人的身影,最后的画面清楚地显示,这个男子是从附近一处小区推着箱子出来的。
侦查人员迅速对这个小区进行排查,没错,就是在这里,凶手在出租房杀害了自己的女友。
案件在24小时内被侦破。
“如果不是监控,这点时间,还不够在江滨公园附近排查。”稠北所分管监控的副所长朱旭雄说。在稠北所,76人每天分四班,24小时不间断地紧盯着266个监控画面,一旦发现可疑踪迹,迅速锁定、放大,并通过对讲机把信息传递给市区的巡防队员,以便立即到现场处置。
案件发生后通过监控资料寻找线索,已经成了办案的重要手段。在稠北所,每年侦破的刑事案件中有1/3的比例是通过监控破案的,在全省,这个比例也达到了22.6%。
侦查类
指纹库
这起案件曾经被称为甬城“第一要案”,公安部、省、市公安机关挂牌督办。
案情很简单:
1999年6月3日清晨4时许,宁波中山饭店大堂,一男青年以登记住宿为名,用刀刺死总服务台一个女服务员和一个男保安,劫走总台营业款2000余元。另一个男保安朱某在搏斗中被刺伤。男青年趁隙逃脱。
但侦破很艰难。
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虽然这个案件的专案组一直锲而不舍却始终没有进展。
应跃,宁波刑侦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他们从1997年开始建立指纹库,在这之前,指纹比对靠的是传统的人工比对方式,当时每年被归档的指纹库大概为几万枚,而人工比对的低效率让大部分侦查员都对通过指纹破案不抱希望。
2002年12月9日,应跃值班。当天是全省各地指纹汇总的日子。晚上9点,应跃尝试着把三年前中山饭店案提取的指纹输入比对,看着电脑程序的自动运行,应跃并没有抱很大的希望。
但第二天他一打开电脑就发现,比对成功!
当天上午,专案组民警就在金华十里丰劳改农场见到了因抢劫罪正在服刑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案件告破。
到目前为止,每天录入到宁波市公安局指纹系统的指纹有上千枚,总计有80万枚。而浙江省公安厅的指纹库里的指纹数已经达到540多万,指纹破案战绩,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特警类
训练
还是回到宁波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作训处副处长董伟阳带我们绕过那些钢铁装备,进入了一间弧形的房间。
那道弧形的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屏幕。房间里四处布置着模拟的砖墙、楼道。
董伟阳穿上挂着电线的防弹背心,拎了一支仿真手枪,打开系统。
屏幕上两辆警车呼啸着开到一处公园前,字幕显示:五个持枪歹徒在公园内被发现,而公园内有群众……
董伟阳在几处隐蔽物前半蹲前行,左侧公园的树丛中突然冒出一个持枪歹徒,董伟阳迅速瞄准,开枪,击毙。
连续击毙四个歹徒后,在公园的一堵矮墙处突然冒出一个人质,董伟明一愣,没有开枪。人质背后迅速地又出现一个歹徒,但举着双手表示投降。
董伟阳用枪瞄准,但没有射击,歹徒突然一窜,从背后拔枪射击。董枪响,歹徒倒地。
大屏幕显示:任务成功,用弹7发,用时62.7秒,评定:优秀。
这套模拟系统开发了近40个模拟场景,最大用处在于让警员如亲临现场,锻炼警员的突发应激能力,比如什么时候该开枪,什么时候不该开枪等。而一旦警员中枪,穿的背心上的红灯就会闪烁。
“现在用的是模拟枪,今后打算从香港引进可吸收子弹的墙壁,改用实弹射击,那样效果会更好。”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