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张“全家福”
拍摄时间:1980年
这时的父亲已经从供销社办理了退休手续,开始安度自己的晚年。而母亲操心的更多的是蒋群超两个弟弟的婚事。这时的婚礼少不了要准备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三大件”彩礼。
就在这张照片拍摄的前一年,已经是一位6岁孩子的父亲的蒋群超考上了金华师专(即现在的浙江师范大学),这一年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两年后蒋群超毕业,分配在家乡的苏溪高中,成了一名教师。
照片上,大姐的头发有些“洋气”,不再是扎长辫,而是烫发。当时嫁在义乌北郊前洪村的大姐一家已经“嗅”到了来自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内发出的“针头线脑”的小商品“气味”,大姐一家很快下海经商,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生意人”。
第5张“全家福”
拍摄时间:1991年
这一回, “全家福”的摄影地点换到了义乌市区,大姐一家在绣湖之畔购地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独家楼院,而照片也是真正的彩色照。从家庭成员看,已经超过了20多人,蒋群超的四位兄弟姐妹全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
这个时期,“中国小商品城——义乌”的名声渐渐打响,义乌人在自家门口办起了规模日趋渐大的小商品市场,并且随即走出家门,将全国各地的商品运到义乌,转手再批发给全国的客商。大姐与大姐夫经营起了服装生意,而蒋群超的爱人也先后做起了服装与皮带扣生意。大弟在义乌城里办起了一家摩托车修理行,因为骑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一度火爆。
第6张“全家福”
拍摄时间:2000年
皮衣、西装、领带替代了以前的中山装、布鞋。蒋家第三代的“人丁”也增加到了11人,更可喜的是,第四代的曾孙已经出生。
为了一家人互相有个照应,五姐弟中有三人将自家房子建在或购买在绣湖住宅区,彼此的距离不到百米。
蒋群超这时也已经告别了教书生涯,先后在县委宣传部、党校、街道办事处、广电局担任领导干部。
变化最大的还是蒋家的一群“生意人”,这时的义乌市场,专业化程度更高,经营商品种类也纷繁杂多,而且蒋群超的妻子学会了与外国人谈生意;大弟则经营起围巾批发,小弟则自办了一个首饰厂。
第7张“全家福”
拍摄时间:2008年
这张“全家福”是在义乌最大一家酒店的一个大包厢内拍的。一家子济济一堂,为九十大寿的“老爷子”祝寿。子孙们大多开着私家车前来,其中有两辆“宝马”。
照片上,90岁的蒋志明老人和84岁的周兴华老太穿着崭新的唐装,红光满面,慈祥和善。
蒋群超说,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他们一家人的命运始终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七张“全家福”也是献给共和国六十华诞最好的礼物。而今,创业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第三代人手中,比如他的儿子因爱好文艺,也进入到文化系统工作,大姐的儿子还当上了工商所所长,而更多的孩子则在义乌市场内继续经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