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从腊八“恢复施粥”说到年终“访贫问苦”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不少地方出了腊八喝粥的新闻,最引人注目的是“少林寺恢复腊月初八施粥传统”(1月16日《河南商报》)。腊八这天,少林寺用四口直径1.1米的大铁锅熬了近800斤腊八粥,施给了游客和登封的敬老院及孤儿院,现场盛况空前。

  其实,游客并不缺一碗粥喝,图的是好奇与喜气;登封敬老院及孤儿院的老人、孩子,也不会靠少林施粥来疗饥。但一个“施”字,就有体恤抚爱的意味,就有慈怀行善的意义。说它是传统,从南北朝寺院施粥算起,该有千余年历史;说是“恢复”,则因为这个传统肯定在少林寺中断过。用少林法师的话说:“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举行施粥法会了,大概上个世纪举行过,今年开始,我们将恢复腊八施粥的传统。”只是这位法师并没有细究少林施粥怎么会“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举行”?记者也没有在新闻里言及为什么少林寺“今年开始”恢复腊八施粥的传统?仿佛一切都在不言而喻之中。

  要举行“施粥法会”,首先要确保“法会”能够举行。上个世纪有些寺院也欲存而不能,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法会”了。粥是可以熬的,但要“施粥”可能就难。在一片“莺歌燕舞、蒸蒸日上”的时候,“施粥”首先就可能涉嫌“抹黑”。更为要命的是,曾几何时,凡跟“施舍”搭边的行为,都会冠之以“虚伪”、“伪善”、“欺骗”的恶名;所有小说、电影,凡出现“粥厂”、“育婴堂”,无一不属阴谋与罪恶。结果弄得《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辞典》,长期没有“慈善家”的词条;最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慈善事业”的释义,竟然是:“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这样的善事,还有谁敢做?

  有了对施舍行为的贬化,就有了对受施者的矮化。片面渲染不食“嗟来之食”的结果,使一切接受施舍的行为,天然失去了人格上的尊严性和社会意义上的积极性,因而也就从根本上抹杀了受助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积极意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有拒绝施舍,才是有骨气的表现;被人施舍,就不再有抬头做人的资格;甚至于发生重大灾难,也曾以一味地拒绝外援为荣。慈善,受到了长期的妖魔化。

  既有对施舍行为的贬化和对受施者的矮化,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会有对访贫问苦的美化?若要慰问,是不必非到岁末年初的;若要扶贫,是不该只送粮油被褥的;若是政府的扶助,是不必收获那么多“感谢”的;若要把受施与人的尊严联系在一起,是不必轻易就让受助者上镜、上报的,更不可动不动就让受助众目睽睽之下,上台来领取一点可怜的施舍。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把“慈善事业”列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贬化与矮化都该成为历史。日后少林续修寺志,不知会不会给这腊八粥的歇而复施,写上一页?我以为当写。改革开放30年,这就是一个重大的成果。岁末年初,我希望对访贫问苦的美化,也该结束了。改善民生,毕竟只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