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志愿者边阳甫在加纳阿尔巴门奇医院开展眼科诊疗工作。
浙江在线01月07日讯
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叫加纳,那里盛产黄金,被誉为“黄金海岸”;还盛产可可,有“可可之乡”的美誉。现在,有10名杭州人即将到那里去做一年志愿者,教加纳大学生汉语和农业。
受共青团中央、国家商务部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委托,从2008年12月开始,杭州在全市范围内招募、选派10名志愿者,前往加纳大学、海岸角大学和库马西恩克鲁玛科技大学任教,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和农业教学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时间从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这是中国首次派志愿者前往加纳。
白领、“80后”
争当志愿者
自从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在去年12月18日发出招募令以来,通过电话或上门咨询报名的市民就络绎不绝。截至12月24日17点报名结束时,指导中心共接到咨询电话1500余次,收到报名表122份。其中有公务员、教师、记者、医生、公司白领、海归学子。研究生以上学历占40%以上,“80后”占80%以上,男女比例为2比5。
122个报名者中,有为表示服务决心而夫妻一起报名的;也有为体现家庭支持而由母亲陪同来的;有专程从外地赶来报名的;也有表示愿意辞职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曾从事过援外志愿工作经历的;也有长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老志愿者”。
为什么有那么多拥有优越生活条件的白领,愿意去非洲,愿意去加纳呢?
张统出生于1986年,今年刚从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研究生毕业,现在浙大企业家经理人同学会杭州分会工作。“我很喜欢做志愿者,在网站上看到这个信息后觉得与自身的专业很符合,赶紧填了各种表格亲自送去报名。”张统说,“以前参与过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国际外援项目,接触过好几个加纳人,感觉他们非常热情友好。”
“我希望用自己所学去帮助他们,我已经和之前认识的加纳朋友联系上了,了解了加纳的大学教育情况,尤其是大学里农业经济学的情况,并且在向导师和师兄师姐们请教怎么做个好的教案。”张统说,“我希望等我老的时候能看到自己这辈子还是做了点有意义的事情。”
三十出头的吴强和妻子也都是研究生毕业,工作稳定。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双方家长的支持。“我们都是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都想去加纳做一年的志愿者。当然如果符合条件只有一个人能去的话,另一方也会支持对方。”吴强说,“出去既能服务他人,又能锻炼自己。虽然有压力,但这样的人生肯定有意义。一年时间,能让我熟悉一个陌生的国度,并能实实在在帮助那里的人们,值!”
就职于某网络公司的张莉这样介绍自己的报名过程:“看到消息后就请示了主管,结果主管同意了,但是老总不同意。第二天上午跟老总好说歹说,终于答应让我来试试。这不,他一点头我就请假跑去报名了。”小张说,“这和出国‘镀金’不一样,我出去只想历练一下,并且告诉父母,我不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了,也想让更多的非洲人了解中国文化,会说汉语。”
“我已在网上、书店疯狂搜集加纳的资料,从日常起居到穿着礼仪,应该注意什么。我已经知道那边的人吃饭都是手抓的,他们是不用左手接别人送上的东西的,他们认为13、17、71是不吉祥的数字,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是加纳人,那里的衣服很多都是MADE IN CHINA,那里的电子产品都很贵。”
要当志愿者,要求还挺高
“请你根据提供的素材做一下对外汉语课堂试讲。”
“在你朋友眼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今年1月3日,从122位报名者中初选出的36人接受了志愿者测试选拔活动。这其中有14人是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是“80后”,男性17人,女性19人。
测试有两个环节:先集中心理测验(笔试),然后逐个面试。
笔试用的是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它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凭第一印象完成399道题目。回答“是”与“否”即可,无所谓对与不对、好与不好。
题目包括:许多事情,我做过以后就后悔了;我呆在屋里总感到不安;我时常默记一些无关紧要的号码;我不怕老鼠;对于我的终身职业,我已经好几次改变过主意……
“这套心理测试题,主要是评定测试对象是否具备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没有精神衰弱和病态人格等问题,心理门诊常使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医生倪喆说。
“之所以要对援外志愿者进行心理测试,主要考虑到在相对孤立陌生的环境下,他们要独自工作一年,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性格合群、乐观。”共青团杭州市委的沈晓峰说。
担任本次测试的英语考官——杭师大国际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晓维告诉记者:“加纳的官方语言就是英语,志愿者将到加纳最好的三所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对英语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特别是英语口语,这是志愿者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这次参加测试的志愿者学历都很高,但是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志愿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能说一口流利规范的英语。”
经过这一轮心理和综合素质测试,指导中心将从中选出一批入围候选人,再集中进行英语强化训练、专业知识培训、中国传统文化及杭州历史文化概况培训、外事礼仪培训、团队拓展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和心理辅导等。培训期间,按照国家对援外人员的健康要求,还将对志愿者进行身体复检和疫苗注射等。本月中下旬将公布最终确定的10位人选。
援非是抹彩色的记忆
2006年11月,浙江省第一批国际志愿者飞抵埃塞俄比亚。14名杭州志愿者在非洲大地上度过了365个日夜。
周光明是杭州蚕种场经济师、团支部书记,也是中国援埃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在他看来,非洲大陆是个很吸引人的地方。
“我们刚下飞机,看到的是湛蓝湛蓝的天,如同雨后的杭城一样,草地碧绿,空气通透。”周光明说,“我们说chinese,埃塞俄比亚人对我们很友好,他们的笑很友善。”
周光明说,埃塞俄比亚人非常重视礼节。“路上碰面,先是握手,问候对方的家人、朋友等,关系比较好的行贴面礼。问候之后才会说事情,有时候一天要行贴面礼几十次。”
说起刚到埃塞俄比亚的不适应,除了英语,最让周光明印象深刻的便是主食“英吉拉”。“那个酸啊!‘英吉拉’看起来也就一个饼,服务员要我们用手拿,刚咬了一口,牙齿就拼命分泌酸液,酸得人直挤眼睛,而且软软的像海绵似的,现在想起来都牙痒痒。’”
“埃塞俄比亚的很多路都是中国修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唯一一条高架桥路就是中国援建的。”周光明自豪地说,“变电站、水电项目、电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多也是中国人承包的。”
“非洲的学生都很关心中国的事情,他们知道中国有李小龙,他们很爱中国的清凉油,给小费的时候只要一瓶清凉油他们就如获至宝。他们叫‘中国神油’,很多学生可以把汉语‘清凉油’说得相当地道。”周光明说。
周光明当时在阿代塔农学院教书。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交通不便,只能坐马车,离最近的镇也要两个小时。“我在的大学每学期的考试要淘汰3%-4%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尽量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和他们交流,并加入中国元素,让他们有兴趣听。”
2007年10月下旬,周光明和其他13名志愿者回到杭州。“我用一年时间适应了埃塞俄比亚,回到杭州以后有点恍如隔世,又花了一段时间才赶上了杭州的节奏。”
作为前辈,周光明想对这次去加纳的志愿者说:“做志愿者就是去吃苦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多走路,多思考,给人生增加一抹彩色的记忆。”
简介
加纳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Ghana)
加纳面积238537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人口2100万,首都阿克拉(Accra)。全国有4个主要部族:阿肯族、莫莱—达戈巴尼族、埃维族和加—阿丹格贝族。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
1897年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称“黄金海岸”。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改名为加纳。1960年7月1日宣布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加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钻石、铝矾土、锰等,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农业是加纳的经济基础,全国60%劳动力从事农业。可可在加纳的经济地位比黄金还重要,有“绿色黄金”之称,因以盛产可可而得“可可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占据出口创汇排行榜之首。可可产量曾居世界第一。加纳也因此形成了以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的经济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纳共和国于1960年7月5日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