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十余年外贸出口历史的舟山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1月4日在舟山海关享受了一次“特殊”待遇,20多吨冻鱿鱼出口通关只花了短短几分钟,而原本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个小时。“几乎都不用在窗口停留,感觉特别方便,我们的货也不会误船了,仓储、搬运等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公司货运部经理顾海英说。
据了解,这得益于舟山海关今年推出的“个性化通关”作业模式,水产品出口报关,企业申报后舟山海关直接查验、放行。
近年来,随着舟山对外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港口资源优势的逐步显现,舟山口岸进出口贸易量日益增加,自2006年以来,进出口货运量平均每年以37.5%递增,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量随之大幅增长。从2007年9月初开始,大批水产品出口企业改为选择在舟山口岸办理报关到宁波出口转关这一通关模式,加之外籍船舶修理业务的快速增长,舟山口岸出口报关单量平均每月增加500余份。
“持续大幅增长的报关单量造成审单人力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审单作业效率受影响。‘个性化通关’就是针对不同商品和企业的不同风险特点,优化审单资源,提高通关效率,最终在风险分类、堵疏结合的条件下实现‘管得住、通得快’。”据舟山海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时效强的水产品、外籍船舶修理业务中风险不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商品等重点推行‘交单放行’(F通道)作业,较高审单风险的报关单重点人工干预,形成红、绿、F通道等多种通道并行的体系。而以前,所有的报关单不管风险大小,统统都要经过好几个环节,容易导致审核岗位积压大量业务办理不过来,企业一些风险系数很小的业务也要花费大量时间排队等待审核。”
同时,舟山海关也加大了风险管理,改变以往简单判别红绿通道条件的做法,根据前期风险布控以及风险信息,将总价、涉证涉税、商品类别、企业资信、贸易方式进行组合,构成通道判别的条件,实现风险最高的商品进入专业审单(红)通道,风险最低的商品进入放行交单(F)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