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见着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从宁波市救助管理站里走出,14岁的姚成开始想家了。家在哪里,怎么回家呢?和姚成一样,救助站里有这样一群想回家却回不了家的人。
昨日,记者刚走进救助站,就见一个清秀的小男孩。问他话,他只是一个劲地比划。他是个聋哑人,见记者手中拿着本子和笔,他示意记者拿笔和他笔谈。救助站工作人员说,进来20多天了,他还是第一次主动和别人交流。
“我叫姚成,14岁,老家在四川乐至县朝阳镇。”小男孩在记者的本子上写道。问他为什么没有上学却来宁波,姚成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宁波来的。他“说”爸爸叫姚庆明,哥哥叫姚平,妈妈叫陈吉×——妈妈的名字,姚成只记得前面两个字。
随后,我们在救助站警务室民警的帮助下,通过公安网找到了乐至县“姚庆明”的信息,一共有两个人。记者把打印出来的信息还有照片给小姚成看,他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爸爸。但是,随后记者联系当地派出所,却没有联系上。
能不能找到姚成的爸爸,帮助他在春节前顺利回家呢?在宁波务工的外来人员中,是否有来自四川乐至县的能够帮助姚成回家的?姚庆明户籍登记地址是:乐至县石湍镇朝阳店村5组。
昨日,在救助站值班室,32岁的王超又一次打电话给老家的弟弟,要他汇300元钱来帮助他回家。年关了,他想回去看看年迈的父母。弟弟没有接他电话。王超低下头,咬了咬嘴唇,忍住了差点流下来的眼泪。
王超说,流浪四个多月了,尝尽人间百味。据王超说,他老家在湖北随州,以前他在昆明开了一家汽修厂,经营一年多后破产,欠下父母和弟弟十几万元债务。去年初,他来到宁波打工。8月的一天,在火车南站他所有的行李都被人偷走,包括身份证。没有证件,用人单位不敢要他。他让老家的父母帮着办,家里没人理他。他也觉得没有脸再回去,加上又没有回家的路费,王超只好试着在城市里捡破烂为生。
每天晚上,王超就睡在潘火桥底下,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最后,还是热心市民告诉他到救助站来的。
王超说,听说余姚有很多随州的老乡,有大巴车直接到随州去。他希望弟弟能够给他寄点钱,他准备到余姚去乘大巴车回老家。他说,希望家里人给他一次机会,让他重新开始。
(记者 魏萍)
采访后记:根据救助管理条例,救助站只给被救助人员提供最多不超过10天的临时救助。但是记者在救助站里看到,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回不了家,在救助站一直住着。他们中,多数不知道自己家在哪里。可是一说到过年,无论是13岁的“小叮当”,还是年迈得连自己是谁都说不清的几位被救助人员,眼神里都流露出一种喜悦。口齿不清的“小叮当”说,他老家在河北,爸爸妈妈在宁波打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要他了,他也要回家过年。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本子超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