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注民生 推动就业再就业

  时间:2009年1月18日(下午)

  地点:浙江在线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浙江在线的访谈直播节目,今天我们直播节目邀请到了省人大代表、杭州市灯芯巷社区主任朱雅仙和省政协委员、杭州市社联副主席林正范,就关注民生,推动就业再就业这一主题与广大的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今天我们请到的两位嘉宾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朱雅仙代表以前是丝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后来到社区工作,然后又当上了社区主任;林正范委员以前在教育系统工作,他一毕业就留校工作,对大学生就业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大家都知道我们近期一直在谈论,说金融风暴的影响多么大,给就业带来不少不利的影响,很多大和外来务工人员都找不到工作,不知道两位对这个有什么感受?朱代表来先吧?

  朱雅仙:我觉得应该说今年尤其是金融危机的一些影响,我们大学生也是面临一个就业的高峰,失业的人员相对增加,就业的困难更大。我觉得就是要方方面面还是我们大学生也好,要转变一些观念,政府也要采取一些强有效的措施共同渡过这方面的一些难度。

  主持人:林委员?

  林正范:我觉得目前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个话题,因为就业的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这些年轻的学生,他自己未来的一些发展前途。但是金融危机它不是一个区域,或者我们一个国家局部发生的一些问题,它是一个全球的一个共同的危机。我觉得面对一个一个危机,我们还是要从容应对,目前暂时的困难,我相信还是会过去的,就是把眼光看得更远一点,大家共同来努力渡过这个难关。

  主持人:从大学生就业的心态上来讲,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林正范:我的对待就业的问题,不要太急功近利,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也不要太着急,有许多就业的机会,可能在后面出现的。今天讲到关于就业的话题,所以我有浏览一下美国的一个相关的一些资料。我就发现在美国这样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大学毕业生,在他们刚刚毕业的时候,初次就业率还比我们这里低得多,他们还不到50%,只有49%点多一点,按照04年的统计数据。但是他离校以后,过了半年、一年时间,他们这些学生基本上都能够顺利的就业。许多大学毕业生现在非常着急,因为现在是1月份了,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能找到最好,万一找不到,我想也不要太急,后面还有机会的。

  主持人:但是有这么几个数据,说是中国将有61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需要安排就业,再加上两年毕业了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说是有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有专家就这么预言,09年可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低谷。林委员您怎么看待这个数据?

  林正范:如果说09年将是最低谷,可能把09年跟以往这几年相比,我当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但作为趋势来讲,我猜想可能有这种现象。因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这几年快速增长以后,我们毕业生一年一年在增长,这是一方面。再加上过去几年有些毕业生还没有很小的消化,所以积累的比较多,目前整个就业形势不是非常的理想,特别一些中小企业,目前发展当中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我想就业当中按照我们传统的观念去理解,会有一些暂时的困难。

  主持人:我们一直想找寻一种原因,这里也有一个统计,说是“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在浙江大学等六所高校进行了一个,发现浙江高校大学生遭遇就业难的人,居然达到了49.91%。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真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呢?我们就想探求一个原因。

  林正范:就业难呢,难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看你怎么来看待这个难,比如说我一定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最好在杭州,或者在一些大城市,如果这样去看,这个难字可能是存在的。因为我们在大城市在杭州这样的地方,它的岗位提供的能力毕竟还是有限,但是在广大的县一级,或者广大的乡镇,还有很多的企业,我相信这里还会有很多很多的机会。所以,这是要看怎么来看待工作的机会。第二,我感觉比较重要的就是,大学生怎么样改变一些自己的一些职业观,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说我们一定要找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一定要找到一个自己认为非常稳定的岗位,比如说一定要考公务员、一定要是事业单位的,如果这样去想,这个难字就很难化解。但是如果说我们把就业的渠道想的更宽,有各种各样的就业,不一定是稳的,比如说我这次就业就是一辈子的。比方说不能一辈子,可以先就业,就业了半年、一年、几年再说嘛,可以先尝试一下,经过几年锻炼,锻炼以后,或许会再发现其他的一些新的机会。我想这样想问题,可能这个难字就会慢慢地得到化解。我是这样想的。

  主持人:您透彻两个信息,一个就是我们周围的县、市仍然有很多就业机会的,但是很多高校的学生愿意留在大城市。

  林正范:我打断你一下,比方说我们去年我们的一些音乐学,因为我们学校艺术教育是浙江省的重要基地,我们音乐学有很多很好的教师,很好的毕业生,他们有些学生当时还找不到工作。但是我有一次在德清,遇到了德清县教育局长,他们就告诉我们,他们那里就很缺这方面的人在,如果我们学校有合适的学生,希望介绍到他们学校那里去。那么这里就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愿意不愿意到他们那里去的问题。所以我相信,如果把眼光放的更开阔一些,愿意去县、乡镇、到各类有机会去就业的岗位去,这样的话,他们还是会有机会的。不要老是盯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大企业,一定要找到工作以后,希望一定10年、几十年,不一定这样想,今后岗位的流转,将是很平常的事情,我想。

  主持人:这是一个,刚才您还提到就是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林正范:是这么回事,因为许多选择,你在刚刚毕业的时候,不一定能够选择准确,因为您还缺乏实际工作的体验。在工作当中、在生活经验当中,慢慢的会有所体验,会发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机会。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直在探讨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基层去进行工作,都愿意留在大城市,刚才我们一直在探讨,不知道朱雅仙代表所在的社区有没有大学生呢?

  朱雅仙:我们这里应该说也有几位大学生,目前是我们社区工作者。60%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和大学生,在06年我们天水街道对外公开招聘了一些大学生,在去年又招聘了一批。所以应该说到学生在最基层确实还是有价值的,我觉得,因为从我们应届大学生在我们社区工作所得出来的感想,因为有这位大学生他两年多以来他就说了这样的话。他说我原来没有想到在社区总觉得是婆婆妈妈的,但是实际上对我们很有提高,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原先有些改不掉的缺点,他觉得在这里提高的很快,跟老百姓面对面的工作,这个缺点也改掉了。也发现自己还有这么些优势能够发挥,所以他觉得在社区的几年当中,为他今后的工作,应该说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我觉得就是大学生应该到最基层的、最基本的一些单位工作,对今后是很有帮助的。

  主持人:可能原来都想不到,就是在社区工作可能都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比较多。

  朱雅仙:对对。

  主持人:像您刚才所说的,我们去应聘大学生,场面火爆吗?多吗?

  朱雅仙:多的,但是要求也是蛮高的,我们街道在去年招聘当中,招聘岗位大概是20多个,报名大概有几百个人。所以也是好的当中进行挑选。

  主持人:那也是蛮火爆的事情了?

  朱雅仙:对对。

  主持人:我们刚才一直探讨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意去农村,或者去基层、社区工作,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朱雅仙:我觉得就是应该说要观念转变,特别是今年高峰期也好,就业难也好等等。我觉得首先就是要转变观念,同时政府还要更多的扶持一些政策。比如像我们聘用大学生的一些单位也给予相应的优惠。作为大学生能够到最基层的单位去工作,今后公务员也好,或者更高层次的,同等条件下能够优先录用,就是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我觉得还是有效的。

  主持人:我觉得您的说法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您看社区里面大学生进行了就业之后,就要还挺好,所以您刚才也提到思想转变的问题,原来觉得社区鸡毛蒜皮的事情比较多,都不愿意去,结果一工作发现还挺好,是这么回事吗?

  朱雅仙:对对。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政策方面的事情,不知道两位注意到没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将毕业大学生就业写入其中,比如说有很多项,比如把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还写到要引导各类孵化器为大中专就业生提供低成本专业平台,等等还写了很多。这意味着政府放出什么信号了呢?两位怎么理解?

  朱雅仙:我觉得可能是政府更大的力度来进行扶持,我在下城区,我们下城区期政府都非常关注,就是对大学生的创业建立大学生的一些创业园地将会有更多的政策,这个可能就是信息放开以后,我觉得就是有更大的政策上的扶持。

  主持人:这也是对大学生最实在的一个好处是吗?

  朱雅仙:对对。

  林正范:政府能够想到这一点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这样一个以政府主导这样一个就业机制下面,我刚才讲了政府主导,就是我们现在还不能正确称得上全部市场主导,尤其对大学毕业生,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和手段,来引导大学生的顺利的就业。现在看到出台这样一些政策,比如说,别的不说,就看我们教育界,讲到要适当的增加农村教师的编制,按照我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或者作为一个曾经是大小的校长,从这个角度去看,我觉得光有这个增长还是不够的,我希望不仅是增加农村的教师编制,也同时要增加我们城市里面的教师的编制。目前我们国家整个教师的编制是从紧的,当然我理解这是由于国家的财政等等方面的困难这种因素所制约的。但是在西方国家在80年代初期开始,他们就已经对中学、小学实行小班化教育,人家一个班20几个人,30来人,我们现在一个班就是40、50人,尤其在城市里面。现在城市里面不仅仅对城镇的居民,城市里面的很多我们的学生其实也是来自于乡村,很多来务工的子女在我们城市里一样上学。所以我觉得目前这样一个就业相对困难这样一个情况下面,国家能不能在这方面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进一步扩大就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比方说增加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数,这样一方面给大学生有很好的就业机会,同时有利于在我们整个国家逐步的推行小班化教育,来提高我们整个教学的水平、质量。

  主持人:这也是给我们毕业生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林正范:对。

  主持人:有政策的指引,有这个编制很多毕业生就愿意去一些基层,包括去农村,来做一个教学工作。

  林正范:是。

  主持人:增加编制。

  主持人:好的,我们也知道温家宝总理前不久到江苏去考察,温总理参观了一所职业学校,在跟学生交流过程当中,温家宝总理说这么一句话,他说:“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我们两位嘉宾不知道如何这三句话?

  林正范:我先说说,这句话我还是挺感兴趣的,尽管温总理的话他有内在的意思不一定是我所理解的那样,我说说的那样。但是我有我的理解,他说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我觉得这句话讲的非常好。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国家教育制度当中和我们整个全球的教育发展过程当中,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强调一点,就是不能仅仅是注重传统的知识的灌输,只是掌握很具体的一些技能,知识和技能是重要的,这是我们今后从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今后我们面临整个社会是非常非常的复杂,而且我们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我们今后面临着许多挑战,仅仅依赖我们学的那点知识、那点技能无法应付,所以你在多边的,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当中,要能够很好使自己很好的生存,很好的发展,你必须要掌握更多的继续学习的这种能力。像创造性的智慧,这个很重要,像终身学习的一些观念,只有这样你在遇到一些新的挑战,在形势发生剧变的时候,你能够从容应对,从而你能够很好的生存,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主要的方面,当然我理解很丰富的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是学一点知识、技能,去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一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还要自己如何能够幸福的生活,自己如何很好的感受、体会生活之美,这一点跟它的自身的修养的提高是密切相关。所以除了知识、技能之外,还有自身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于自身幸福的生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想这也是一个方面。

  主持人:好,提高自身之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也是一个层层递增的关系。

  朱雅仙:我觉得应该说有道理,在大学生来讲也好,应该说我们温总理讲的非常有道理。其实生存也是自己适应,面对的社会的实际,也衡量自己来面对。应该多方面一些学习,也是要掌握现实的一些知识,使自己在各方面能够有一些适应。

  主持人:我们说就业难问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事情关注度一高,很多的事情就出来了。比如说现在网上关注就业的问题就炒得沸沸扬扬的,像北京市政协委员孙迪(音译),针对就业困难问题提出了建立企业学士后、硕士后的建议,你看,有建议出来了。他是这么说的:就是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到企业进行见习,见习期一两年为上线,此阶段内毕业生与企业鉴定见习合同,不算被企业正式录用,因此不必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这个见习阶段生活费由企业发放的,见习期两年内,允许学生换两三家企业。这个建议被网友排位,排出地方“两会”十大雷人提案,两位是否赞同这样的提案?

  林正范:我个人观点,我还是比较赞赏的,为什么呢?作为他目前来应对暂时的就业困难,作为一种过度也不妨可以试一试。

  主持人:就是既可以拿生活费,也能够锻炼。

  林正范:对。

  主持人:是这么一回事。

  林正范:让这些学生一下子找不到工作,等在那里也不好,这样给他一个机会实习、继续学习,为下一步就业很好的准备,我觉得也便于他了解社会。

  主持人:以免说两三年以后,可能自己学的技术与社会脱节了,发现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林正范:我觉得在目前暂时困难下,能想到这么一个建议,总体上还是积极的,当然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的办法,但是它可以作为一个过度的办法来看来。

  主持人: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不是过于强硬呢?企业说,我还要付他生活费,我不愿意。

  林正范:所以就业的问题就仅仅是高校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本人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的问题,就业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的一个全方位的问题,要企业、各方面都要来提供帮助才行,这样解决问题才行。

  主持人:朱代表您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朱雅仙:我也赞同,可以尝试一下。

  主持人:可以试一下,这个问题压倒企业的头上了。

  好的,我们这次省两会上,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关注两会的提案和议案?有没有提这方面一个情况呢?

  朱雅仙:我也提到了一个建议,就是要求加大对再就业工作方面的扶持力度,有这么一个建议,也是着重对大学生就业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方面的政策。提了这么一个建议。

  主持人:好的,您有这个建议,刚才您的建议里面提到一个拓宽就业平台,是吗?然后大学生就业优惠等方式,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是这么一个大体的意思吗?

  朱雅仙:对对。

  主持人:林委员,您作为一个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前辈,对如何解决就业难题,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像刚才我们提到的例子,他就提到这么一个说法。

  林正范:好的办法我一下子我说不出来,因为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当然办法总是有的,要大家方方面面去关注,你讲到这件事情,我想借这个机会,表达我这样一个看法,就业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因为我今天是作为教育界的代表,我在高校。这些年来教育系统它本身对高校的就业有一个就业率的考核,这几年也抓的非常紧。高校也把保证我们的毕业生有一个高的就业率,作为一个奋斗的目标之一。我觉得这个还是要继续下去的,社会上面也把你这所大学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率高低,作为他是否选择你这个学校的参考因素之一。我觉得这个也是无可非议。我今天要说的意思,不要把就业仅仅看作是学校的事情,就业涉及到很多很多,学校固然在就业当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比如说这个学校它的教育质量高不高?他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非常高,那么我相信就业的问题迟早会解决的。第二,高校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它的学科、专业,它的设置的结构和社会的整个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结构,是不是能够基本上能够相匹配,相吻合?如果说相关度高的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一点。但是这个问题呢,按照我的观点,不能指望高校做到学科专业跟社会需求非常吻合,这个实际上做不到的。为什么呢?一方面高校要努力,一方面它又不可能很好的做到。我觉得现在,尤其是在现在,在计划经济阶段那个时候,我们每年需要多少人,那个时候还是很清楚的,那么高校相应就可以设置相应的专业。但是现在我们逐步逐步我们在推向市场经济,劳动力人才的需求,逐步逐步通过市场的信号来表示,而市场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东西。当然我们要去研究它、把握它,但是在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美国,我前面讲到过,他高等教育也非常发达,它市场经济也非常发达,但是美国的大学毕业生25%它的就业是不能跟他所学的专业匹配的。说明高校的大学生到社会上就业,专业不对口,这种现象不能觉得很奇怪,我觉得应该承认这种现象,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高校来讲要努力,因为这里专业的设置、人才的培养,相对于社会上人才的需求有一个滞后性,比如说市场上搞经济的,搞什么样的人才需求,这个信号反应到教育上来,形成一定的教育目标、一定的教学方法、一定的实验设备、一些图书资料,经过几年才能把学生培养出去,等培养好了之后,又变了。所以,它永远是要慢一拍的,我的形象说法就是拍一慢。当然高校来讲,不能因为慢一拍就不关注社会的需求,这也是不对的。所以高校来讲,要积极的关注市场的需求,但是最后全社会来讲,我觉得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态度,要实事求是的、冷静的看待高校一些专业的设置,跟人才需求是否匹配这里面一些相关的问题,也不能苛求。而且我觉得对高校的毕业生,我们一方面学校有责任加强教育,使他们改变就业观,家长也要积极的配合,社会也要积极的配合。现在我们学校里教育了,家长可能也相通了,但是一到社会上,传统的观念又起作用了,比如你到某一个单位就业了,很好的一个企业,结果碰到一些人你在哪里就业?你说我在民办企业,怎么到民办企业去了?怎么不去当公务员,怎么不到国有企业。这个事情就麻烦了,对不对?这些就说明社会上也有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需要改变,就是全社会、家庭、高校都要配合起来改变一些就业观。同时,我觉得还有一点,要正确的看待就业的问题,还有一个比较前面的思考高等教育教育价值的问题,就是高校它的教育价值在哪里?是不是仅仅是培养几个学生就业了,就是就业是高校教育重要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重要的,通过教育培养了我们一批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深入开发的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年轻人。而这样一批人才对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或者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有着长远的意义。

  所以有些人开玩笑讲,像日本有很多女性上高等教育,不是去找一个工作,她上学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以后可以当一个好的母亲,有利于自己子女的成长,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实际上从整体的意义来讲,有利于民族的繁衍,也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个眼光去看待,我们不要以急功近利的态度去看待就业问题,就是眼前就不了业,也不要太急,要把眼光看的更远一点,这样想问题可能比较好。

  主持人:看来这是一个整体系统,一整块的问题。

  林正范:不是,我是这样理解的。

  主持人:就业的问题需要社会共动去努力,去支持就业。就像上一个问题我们探讨的那样,像企业说我为什么要招几个本科人,还要管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愿不愿意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进行支持的。

  朱雅仙:对对。

  主持人:前面我们提到朱雅仙代表以前是一家丝织厂的普遍工人,后来是到社区工作,您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我们这些就业的,或者外来务工人员支几招呢?

  朱雅仙:可以,应该说我是在2000年单位破产,我也成了失业人员。在这个企业破产之前,有一个街道来进行社区招聘,我没去报。我觉得不太喜欢,因为我还有会计证,我觉得自己下岗以后还可以去做会计。后来也是了解到,当时温家宝总理对社区这方面的宣传,我觉得社区可能今后还是有发展的,所以在2001年我们天水街道公开招聘的时候,我去了,然后被录用了。所以我觉得在社区这么多少年下来,作为我自己来讲,也投入了很多,当时也在工作当中也发现,我原有一些知识也不够,也是在社区这个工作岗位上,再去学习,再到党校去学习的,我那个时候是高中毕业。所以在这个跟人打交道过程当中,使我各方面都获得很高的提高。首先可能也有心理医生的一点点的知识,然后就是怎么去服务人,怎么去做人的工作等等。确实我觉得从原来我比较文静的,做了这个岗位以后,因为跟各类人打交道,各方面的知识,各方面实践的经验确实是提高了很多。

  所以,我几年下来,自己也非常的敬业,也是在各方面的交流当中,在为居民服务当中,使我也有更多的知识。作为我社工来讲,当时从单位下来以后,也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做了以后,觉得这个岗位非常的好,我们杭州市王书记也比较关心,我们也加了工资。在这以前工资也相对低一点,虽然这个报酬不高,但是在这个工作当中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对自己各方面的积累,更好的生存,我觉得是一个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确实是应该说从现在来讲,社区工作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大家都在说,要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首先身体要好,人家说总结出来,要有运动员的体魄、要有宰相的肚量、还要有科学家的思维、还要有相声演员的口才,因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也要懂得各方面的政策。所以我觉得当时可能对这个岗位觉得不是很好,做了以后,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对我来讲,我已经是提高了很多很多。

  所以,无论是大学生也好,其他的工作人员也说,可能有些方面的观念要转变,到最基层,到最基本的单位,对自己今后我觉得是非常有用。所以我跟自己儿子讲,你大学毕业以后,就先到基层去工作,基层能做,群众的工作能不能做,这就是水平的问题、能力的问题、生存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从我这么多年来,从01年到现在也将近9年的时间,确实在这个岗位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也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所以我希望我们失业人员也好,特别是我们大学生,一些面子的问题,不要想想到面子的问题,要沉下去,确实对你今后的人生、对你今后更高层次的工作确实非常有意,非常好的。

  主持人:也是一个思想的转变过程。

  朱雅仙:当时我也是这样的,当时在招聘的时候,要求也是比较高,而且是班长以上的干部,我说我不会去报的,我说我下来以后可以去做会计等等方面的职业,后来就是一些宣传,自己也了解到社区今后的发展,我也去做了,做了以后,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主持人:发现自己的工作很有所得?

  朱雅仙:对对。

  主持人:刚才朱代表是现身说法,不知道大家听了以后有没有一些切身的感受。我们时间过得很快,本期节目也接近尾声了,我们这样子,请两位嘉宾最后再给我们一些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也好,外来务工人员也好,给大家一些建议。

  朱代表先来吧。

  朱雅仙:我想就是能够放下架子转变观念,对现实你们一定能够生存,一定能够发展。

  主持人:好,谢谢。

  林正范:我觉得一方面要转变观念,一方面要借这个机会千方百计多学习、多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等到你真正有知识、有才能了,你对自己非常有智慧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顺利就业。

  主持人:好的,谢谢林委员。我们说关注民生的事情,是没有小事的,做好就业工作,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再次感谢两位,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节目,也感谢网友收看我们的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