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聚焦2009年“两会” > 省内媒体报道 正文
[浙江日报]大力加强“山海协作” 打造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

  嘉宾:

  省人大代表、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省政协委员、衢州市贸易与粮食局局长马梅芝

  主持人:

  本报记者施晓义

  浙江日报杭州1月18日讯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由于区域条件差异明显,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差距。

  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也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

  建设“山上浙江”迎来重大机遇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专门阐述。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建设“山上浙江”有哪些机遇值得把握?

  马梅芝:区域经济的发达板块是“水桶的长板”,而“水桶的短板”才是决定性的。在合理的区域经济体系中,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因此我省提出,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

  受国际经济下行的影响,我省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冲击较大,东部发达地区外向型企业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格局将有所改变。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我省经济面临着由出口导向型向扩大内需型转变的新要求,这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衢州是“浙西门户”,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上来了,区域协调发展就会实现,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度也就随之加快。

  欠发达地区吸引力与日俱增

  主持人:近年来,我省东部发达地区企业来到欠发达地区寻找投资机会的越来越多了,一些企业也因此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说,欠发达地区究竟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周德文: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省温州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发展要素制约明显。在温州这块土地并不宽裕的地方,足足容纳了30多万家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客观上需要向外拓展发展空间。而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丰富,土地等资源比东部发达地区丰富得多。此外,水泥、化工等基础原材料较充足,矿山机械等产业较发达,对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有较强的承接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我省东部发达地区有资金、技术,缺资源,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资源,缺资金、技术,两者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借助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势,相信许多企业都能找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加快推进“山海协作”

  主持人:看来,无论是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还是实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山海协作”都有着客观原因和现实需求。那么,加快推进“山海协作”,有哪些新路子值得尝试呢?

  周德文:我们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每年都组织大批企业主,到衢州等欠发达地区考察投资环境。通过我们的牵线搭桥,已经有“盛博电子”等不少有实力的企业来到西部投资,而且发展得挺好。因此,有人说我们是“山海协作”的民间推手。

  为加快推进“山海协作”,我建议省内发达地区可尝试在衢州等欠发达地区设立“飞地”,即将总部留在温州,将工厂建在那里,在外设立温州工业园,这不失为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新路径。

  马梅芝:目前,我省衢州等欠发达地区建成了一批杭州、宁波等地大力支持的山海协作示范园,奠定了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基础,为解决更多人就业,帮助更多百姓实现增收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主动对接发达地区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例如,衢州等地已与部分市建立了互派机构,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

  不过,仍有许多对接瓶颈亟待破解。建议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更多地到欠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缓解那里的融资难;省里要出台更多的扶持“山海协作”的优惠政策;强化省级协调机构的职能等等,为我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营造更好的环境。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