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变化莫测、心中无底、难以把握。”时隔一年,桐乡市委书记费建文再次接受记者专访,如此概括了刚刚过去的2008年。但就是在这不平凡的一年,桐乡实现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平稳、平安、安定。
“上下合拍、信心很足、心中有底、事情很多。”对于2009年,费建文用这16字来概括正在金融危机大浪中同舟共济的桐乡政企。
提早应对
不平凡中现“平凡”
“我们在不平凡的一年实现了‘平凡’。”对于2008年的“平凡”,费建文表述为“经济平稳发展”、“结构稳步提升”、“社会和谐稳定”。
工业总产值净增2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净增154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270元……一连串增收数字背后,是桐乡市政府的“先知先觉”:去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经济调研进而推出扶持企业发展的“21条”;去年11月顺势而为推出《关于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若干意见》,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了经济平稳发展。
2007年底,桐乡在全省县级市中第一个推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脱胎于乡镇企业的桐乡工业进行全面的转型提升。在宏观经济形势突变的情况下,指导目录的施行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即便如此,费建文坦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质量提升还是“华山一条路”。2008年政企合拍,以新特材料、机械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为“四大亮点”的新产业,实现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20.9%,全市又有2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39家企业实行中水回用,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相结合。
经济的平稳发展,保证了大风大浪之下的社会和谐、藏富于民。2008年,桐乡刑事发案率、信访总量双双下降,全民创业创新热情和老百姓富裕程度却空前高涨。
全市工商户拥有量达40700户,每百户私家车拥有量达16.8辆,移动电话拥有量达67万部。2008年桐乡的多个“嘉兴第一”成了对“平凡”一词的最完美解读。
上下合拍
信心更足谋发展
“保增长促转型”、“抓改革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在费建文眼中,三句话18个字概括出今年发展的主旋律。
“2009年是桐乡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蕴涵重大机遇的一年。”费建文认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桐乡面临增速下滑、效益下降、投资趋缓的压力和挑战。为此,桐乡将保增长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排出了总额近200亿元的投资“大手笔”。
费建文告诉记者,省市400多项权力下放和桐乡市从体制上下放到镇的7000多万元财政资金,将大大增强桐乡镇域经济实力。如何搞活新市镇依然是今年“抓改革促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公共财政理念中,又时不时透露出今年桐乡建设“重民生促和谐”的主题。
“桐乡大企业多、骨干企业多,但是受金融危机冲击,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费建文说,除了增值税转型等税收优惠带来的6.5亿元“国家支持”,今年桐乡还专门拿出1.8亿元财政资金,鼓励技改提升、自创品牌、自主创新。
有了对更大风浪的充分预测和准备,刚刚跨进2009年门槛的桐乡政企,信心比2008年更足。
敢为人先
“凤起梧桐”新跨越
“改革开放首先要有精神引领。从1985年成立嘉兴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到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工农业总产值首破100亿元,再到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从一个农业大县发展成一个工业强市,桐乡靠的就是敢为人先、敢闯敢冒的精神。”费建文告诉记者,去年桐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桐乡精神大讨论,最终“凤起梧桐,共创同享”这8个字成为桐乡精神的代表。
正是在桐乡精神的激励下,桐昆、新凤鸣、新澳、双箭橡胶等曾经沿袭家族制管理的桐乡企业先行者,已开始规划资本市场的曲线图,向现代企业迈进。转型提升这一桐乡的“唯一选择”,不仅仅是工业,更包含了农业、服务业、生态环境乃至人文环境,其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党政机关的转型和创新尤显重要。费建文表示,在2009年如此困难和压力之下,党委政府一定与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共克时艰。
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凝聚起敢为人先城市魂魄的桐乡,准备再次“凤起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