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周维飞说:“这70亩山地就是从一鸣奶牛场免费返包过来的。”开春后,将全部种上牧草。 张沙默 王晟 摄
温州网讯 在外打工10多年的泰顺县柳峰乡墩头村村民周维飞去年底结束了在外的工作,回乡向落户该乡的一鸣生态奶牛场要了20亩草场,开始种植牧草。有趣的是,这些土地是三年前由奶牛场以每亩每年三担谷的价格,从墩头村村民流转来的,其中还包括周维飞家的一亩多地。
推荐阅读
春运前五天 市区客流量近50万人次
市工商局出台“特十条”
双休日气温回升
学生买票 5元服务费可免
钟点工抢手 市民掸新自己动手
春节8天可放烟花爆竹
像周维飞这样的承包农户在墩头村还有30多户。不过,奶牛场没有就土地向他们索要一分租金,只是要求其按照奶牛场的需求种植牧草,并订立了全额收购的协议。于是,这些土地不仅让墩头村民每年收获租金,更让种植牧草的墩头村民能够依靠产出获利,实现了土地转出户和承包户的双赢,也为墩头村劳动力提供了一种在家务农的工作方式。
引种牧草,
荒地变成聚宝盆
墩头村是个耕地稀缺的山区村,2500余户籍人口虽然拥有承包地9000余亩,但大半都是抛荒的山地,实际耕地面积仅628亩,多为低产茶园。村民以来料加工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由于土地常年抛荒,要种植作物需要重新开垦,成本偏大,没有农户愿意接手墩头村土地,农户对于土地流转概念淡薄。直到2005年,一鸣公司根据奶牛场的建设需要,欲在墩头村通过村委会对抛荒山地进行整体流转,建立牧草种植基地,才让村民们知道,自己的土地也能生出钱来。
“这些地荒了好几年,没有效益。有人愿意租当然开心了。”周维飞回忆说。当时,一鸣奶牛场愿意为荒地支付每亩每年3担稻谷的流转费用,让村民大喜过望,家家户户抢着把土地流转出去,他也搭进去一亩多承包地。
由于村民的积极配合,一份涉及500多亩山地,以第二轮土地承包期为期限的土地流转协议,很快在土地转出户和奶牛场之间达成。值得注意的是,协议规定土地流转费以三担稻谷的价格计算,所以随着粮食价格的连年攀升,奶牛场向墩头村支付的土地流转金已从2006年的每亩250元上涨至2008年的每亩300元。仅此一项就让墩头村民去年获利15万多元。
“我们出钱承包山地是为了种植牧草。柳峰乡的山地土质适宜牧草生长,虽然承包山地有所支出,但就近取草能为我们节省下很多时间与资金。”奶牛场经理张星无表示,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
如果买卖到此为止,那么这种模式平淡无奇。但是,奶牛场紧接着在墩头村放出一个消息:愿意把花钱流转来的山地,免费返包给村民进行牧草种植。同时,奶牛场将对草种、牛粪等生产资料实行免费供应,并对出产的杂交狼尾草等按每吨130元的价格全程收购。在这样的条件下,村民只需投入少量的复合肥,就能实现亩产2000元左右的收益。
“花钱租的地又免费给回来,还赔钱找人种草。这样的条件看起来太好了,我反而不放心,不如继续外出打工。”周维飞说。由于山区农户对于牧草种植的效益缺乏直观认识,加之急欲摆脱贫瘠土地的束缚,纵使奶牛场开出的条件十分优厚,柳峰乡当年仍是无人应征。无奈之下,奶牛场只好舍近求远,雇佣一批来自陕西、贵州的农民进入草场,首批耕种200亩荒山。
统一种植,
散户也能规模化
安康青年王兴国是第一批进入奶牛场的承包农。“效益不错,我去年承包的40亩草场,纯收入有6万来元呢。”据王兴国说,奶牛场遵守当初的承诺,40多亩山地没有向他要过一分钱的租金,反而及时、主动地把草籽送到地头,把牛粪堆在路边,要不是个人能力有限,他还真想多包几亩地呢。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奶牛场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出于奶牛的喂食需要。所有前来承包山地的农户都必须服从奶牛场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奶牛场有一张时间表,承包户在哪片山地种植何种牧草,使用多少肥料,什么时候收割,收割多少草量,都需要听从奶牛场的指挥。
不过奶牛场的指挥并不是硬性规定,而是通过价格调节,引导农户按照需求进行种植。以割草为例,一般有经验的草农会在牧草长至1.5米至2米之间收割。这个阶段最有利草料的出产,能实现亩产最大化。而奶牛场为了冬季“青储”,就会大大提高用于“青储”的草料收购价格,自然会有部分草农从夏末时节开始3个月内不进行草场收割,养草以待了。
今年,奶牛场还将统一推行新型葟竹草。由于这种牧草在科学种植的基础上,能实现20吨的亩产量,比之前种植的杂交狼尾草多上5吨。同时,较好的草质使其收购价格定于每吨160元。这两项实惠吸引了大批承包农户的注意,100多亩培育基地里的草种在1周内就完成划分,只待明年开春移栽。
张星无说:“虽然农户个体零星承包地面积不大,但对我们来说,这片山地是一个整体,通过统筹规划,用效益引导承包户,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优胜劣汰,
草农也要竞争上岗
经过两年发展,奶牛场的草场种植面积在去年达到400多亩,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牧草种植体系。在这套体系下,奶牛场对草农的种植引导以及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促使草农转化成了类似于计件工人的职业化农民。
以王兴国为例,免费的山地、草种、肥料相当于工厂提供的生产资料,他的作用就是利用这些生产资料加工出奶牛场需要的草料,然后以定期结算的草料钱作为薪酬。
既然采取了工厂化的加工方式进行草场管理,那么奶牛场便不能摆脱生产规律:在生产资料有限的前提下,专业技能较为精熟的雇工,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
“王兴国以及一些外来的承包户大多是半路出家,种植技术并不过关。同样是玉米,高产的承包户一亩地一季能产5吨,王兴国就只有2吨。”去年11月底,在获得6万多元收益的同时,王兴国失业了。与他同时遭到清退的还有10多名外来承包户。取而代之的是30多名墩头村的农户,周维飞也在其中。
“去年外面打工形势不好,种牧草的效益又比较明显。我观察了两年,觉得自己种植技术比较好,可以试着种种看。”周维飞说。去年11月,他和妻子与奶牛场签订了20亩山地承包合同,开始拉开架势改造草场。他们翻耕旧有土地,挖下引水渠、田埂路,并对草场进行了规划。
周维飞出色的农业技艺得到奶牛场的认可。张星无很快对他追加了开垦周边荒地并纳入承包范围的许可。今年初,周维飞的承包地已经被扩大到了70亩。他乐观地估计说:“明年风调雨顺,收入至少也有15万元。不过这么大的面积我要雇人帮我割草了。”
现在,奶牛场从墩头村承包过来的山地已经全部改造成了草场,并悉数按3亩至20亩的规模返包给墩头农户。张星无说:“这批农户基本上都有过硬的种植技术,由他们耕种,草料的亩产会比之前有所增加。对他们来说,预计每亩草场将能产生2600元左右的纯收益。”
在人均收入刚刚迈过低收入水平线的墩头村,种植牧草将成为村民创收的一项特色农业。
记者 王晟 见习记者 张沙默 报道组 林小勇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