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小碰小擦事故,去年以来在普陀区鲁家峙大桥发生的伤人交通事故有20余起,其中,电动车与自行车、行人发生的伤人交通事故占了7起,且时间大多集中在18时至21时。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受伤的家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开通不过2年的大桥,成了交通事故的频发地?
鲁家峙大桥坡陡、弯急,非机动车驾驶人员不懂交通法规逆向行驶和电动车、自行车制动不灵等是主要原因。普陀区交警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大桥按照机动车行驶标准设计,上坡的倾斜角度及弯度都比较大,为此刚开通时,交警部门就在大桥南北出入口两侧设有禁止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禁令标志。“交警部门还安排了一定警力对该桥两侧进行交通管理。但为了省钱和贪图方便,一些非机动车开始趁着交警管理间隙从大桥来回,且来往非机动车越来越多。”
按照相关规定,非机动车不允许驶上鲁家峙大桥,但现实中,这显然很难做到。据了解,鲁家峙大桥是连接沈家门本岛与鲁家峙岛主要通道,其横跨沈家门港,全长1.74公里,其中桥长1.4公里。该工程投资达1.5亿元,全桥双向四车道,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2006年4月30日正式通车后,成为连接沈家门和鲁家峙的主要交通枢纽,为鲁家峙岛整体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目前,鲁家峙岛居民包括外来流动人员等,常住人口在1万名以上,而这些人的交通工具,大多以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为主。1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在该大桥边守候了5分钟,发现驶上该桥面的车辆中,机动车辆不到30辆,而自行车、电动车等则在60辆以上,上桥的非机动车辆数远远超过机动车辆数。
“上桥时记得靠边慢行,当心点。”每天上午7时许,家住金鹰海景的郑彩芬总要对骑电动车出门的儿子小陈反复叮嘱。小陈在扬帆集团工作,去年7月的一天,当他下班回家时,在大桥上差点与迎面驶来的一辆出租车相撞,所幸双方刹车及时,避免了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因为以前大桥上发生过出租车与电动车相撞,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此后我就添了一块心病,每次他上班都担心。”郑彩芬介绍说。
在采访中,热心市民郑彩芬向有关部门建议:是否可参照其他大桥的做法,请有关部门将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两条机动车道、两条非机动车道,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进行隔离,并在下坡路段设置减速带。“有关部门还可有针对性地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外来民工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这样,不仅能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出行需求,也能较好解决交通事故多发的困境。”